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父母常是“小孩”,兒女反是“父母”

父母常是“小孩”,兒女反是“父母”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家是誰“孩子氣”?父親和母親,是兩個偉大的詞彙。因爲,父母不僅是孩子物理上的照料者,他們與孩子的關係也是孩子人格的基石。但是,有許多家庭,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是倒置的。父母是控制不住脾氣的、隨心所欲的“孩子”,孩子是特別善於爲父母考慮、特別有自制力的“父母”。

“任性媽媽”逼女兒約會

24歲的深圳女孩阿琳給我寫信說,媽媽逼着她找男朋友,而且自認爲她比女兒更知道女兒該找什麼樣的男朋友,於是頻頻地給女兒安排約會。假如女兒不去,她就非常生氣,責罵女兒不懂她的一番好心。最後,阿琳儘管不情願,但不想惹媽媽生氣,所以每次約會都去了。

在媽媽的安排下,阿琳先後見過五位男士,對他們她都沒感覺,有一個男子她認爲是中規中矩的好男人,但不是她喜歡的類型,另兩個她甚至都有點反感。所以,這三次約會都是隻見了一面就沒下文了。並且,這三次約會,都是媽媽陪着她去的。

阿琳的媽媽一見到女兒沒有了下文,就非常生氣,對着阿琳又哭又鬧。有一次甚至對女兒說,如果你不繼續約會,我就不理你,我寧可不要你也不能讓你不要他。不僅如此,她還賭氣不吃飯、不睡覺、整日以淚洗面,最後甚至威脅要和女兒斷絕母女關係。

阿琳說,她知道媽媽是在說氣話,所以她一方面仍然拒絕繼續和那個男子約會,另一方面她也不斷地安撫媽媽,說女兒知道你是好心,但女兒實在一點感覺都沒有,難道你希望女兒整天和一個討厭的人在一起嗎,女兒又不是嫁不出去,這個不喜歡,可以再找嘛……

經過阿琳的努力說服,媽媽終於不再賭氣,又開始急着給女兒張羅約會的事,但下一次阿琳還是不喜歡,於是她媽媽又開始鬧。這讓阿琳煩不勝煩,在來信中,她寫道:“爲什麼人要結婚呢?有時我想,乾脆死了算了,那樣就不必被媽媽逼着去約會了。”

儘管這麼煩,阿琳在信中還是一直爲媽媽開解,說她明白媽媽,知道是爲她考慮,怕她年齡越來越大,以後嫁人會越來越難。

阿琳與媽媽的關係,是典型的倒置關係。媽媽是動不動就使性子的“小孩”,而女兒則是善於站在媽媽的角度上爲媽媽考慮的“大人”。意識上,媽媽似乎在爲女兒考慮,但實際上,媽媽根本不願意去懂女兒,也不在乎女兒的感受。

父母常是“小孩”,兒女反是“父母”

女兒希望不惹媽媽生氣,也懂媽媽的一片好心,只是畢竟婚姻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媽媽的事情,所以她不願意妥協,而是希望在這兩者間找到一個平衡。

這種倒置的親子關係有很大的迷惑性,即父母在對孩子隨心所欲地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時,仍然打着“我比你成熟”“我愛你才這樣做”的旗號,而孩子也因此陷入混亂――孩子會覺得父母的確是在爲他們着想,而且父母似乎比他們成熟。但其實,只要略加分辨,就不難看出,父母的這些做法是非常孩子氣的。

對待“孩子化父母”,兒女應溫和而堅定

阿琳化解這種“倒置”的辦法就是直面真相,充分意識到媽媽只是個小孩,那麼她無妨用大人對待小孩的方式去哄媽媽——不管媽媽怎麼鬧怎麼生氣,都用溫和的態度對待,不因爲媽媽對她發脾氣,她也跟着苦惱。

所謂“溫和而堅定的態度”,是成年人的態度。溫和,就是可以在情緒上異常寬容,可以包容對方亂髮脾氣;堅定,就是在態度上非常肯定,即我可以充分考慮你的情緒,但我不會在關鍵事情上有絲毫讓步。

除了用成人的方式對待小孩子化的媽媽,阿琳還可以主動出擊。因爲,媽媽的理由是一切都爲了女兒的終身幸福。那麼,阿琳可以主動去和男士約會,這樣媽媽就少了一個頻繁干涉她的事情的理由。另外,如果和男士約會,一定不要媽媽陪着,因爲成熟的男人不會接受這種事情。

其實,阿琳可以說已經是一個溺愛“小孩”的“大人”了。在這種溺愛裏,孩子完全是爲所欲爲,他們不僅決定自己的事,他們還決定父母的事,父母明知道孩子常常是非理性的,但還是聽由孩子做“一家之主”。阿琳應該醒悟過來,在情緒上可以無限地爲媽媽考慮,但在與男人約會的事情上,要堅定地自己做主。

父母常是“小孩”,兒女反是“父母” 第2張

兒女應拒絕父母的“非理性要求”

孩子天然是樂於滿足父母的,我們這個過於講孝道的社會常常忽視這一點,而片面強調父母的偉大與正確,卻忽視了孩子對父母的天然的愛,一樣偉大。

國內知名的幼兒教育專家孫瑞雪在她編著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案例:

秀秀的家庭和一些家庭一樣,父母不在乎她,情緒不好的時候會肆意向孩子發火。前些日子,她家發生了一次車禍,她和媽媽都受傷了。醫院裏,醫生剃光了孩子的頭髮,用鑷子夾出嵌在肉裏的玻璃碴,秀秀哭了。這時她突然看到旁邊的媽媽也在動手術,因爲疼痛,媽媽也哭了。秀秀突然止住了哭聲,轉過頭來看着媽媽,柔聲說:“媽媽你別哭,一點兒都不疼,看我都不哭,你也別哭!”

就這樣,爲了安慰她的媽媽,這個孩子做了整整一夜的手術,沒再掉一滴眼淚。

她媽媽向我講述這件事時好幾次泣不成聲,幾次脫口而出:“我真對不起她!”“我真對不起她!”

原來,秀秀與媽媽的關係也是顛倒的,一個動不動就向孩子宣泄自己情緒的媽媽,顯然是孩子氣的。但幸運的是,這個媽媽敏銳地捕捉到了孩子對她的偉大的愛,從此以後改變了對待孩子的方式。

忍不住向孩子宣泄情緒,對孩子或打或罵,是最常見的親子關係顛倒的一種模式。還有一種比較隱蔽的方式,即父母把孩子當成傾訴的對象,拼命向孩子傾吐自己的苦惱。這種方式看似問題不大,因爲孩子是自己最親密的人,向他們傾訴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傾吐意味着把自己的苦惱轉嫁到孩子身上,而孩子是樂於幫助父母的,他們會努力去化解父母的苦惱。當他們這樣做的時候,毫無疑問,他們是大人,而傾吐苦惱的父母則是孩子。但問題是,假若孩子非常小,他們是沒有能量去化解父母的苦惱的,他做不了什麼事情,他們只能跟着父母一起苦惱。

親子關係的顛倒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對於父母而言,應意識到,他們並非天然就是個好父母,他們要花巨大的努力才能做到這一點,如果他們只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父母,那麼他們很可能實質上是在做一個孩子。

對於孩子而言,這種顛倒的關係會給他帶來極大困擾。因爲,父母儘管是孩子,但表面上仍是成人,他們那些非理性要求和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決定,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困擾。這個時候,孩子需要清醒地意識到這種關係的實質,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實際上,當真正明白這個關係的實質後,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會自動呈現。

顛倒的關係讓孩子很痛苦

阿琳這樣的事情我見過太多。我認識的好幾個朋友,都是因爲媽媽拼命給她們張羅約會的事情,結果她們煩不勝煩,最後乾脆徹底拒絕與男人約會了。這些媽媽們在逼女兒與異性約會時,完全是非理性的,是非常孩子氣的。

親子關係顛倒的種類非常多,阿琳的例子中,這種顛倒是隱形的,媽媽還在扮演媽媽的角色,只是實質上不是“孩子”。還有很多親子關係,父母很乾脆地做起了孩子,一點都不掩飾。

一個朋友說,她的媽媽就是沒長大的小女孩,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讀初一的時候,她帶同學去家裏玩,因爲什麼小事頂撞了媽媽兩句,結果,媽媽當着她同學的面嗚嗚大哭,她的姐姐去哄媽媽,媽媽不理會。沒辦法,姐姐對她說,媽媽生你的氣,你就哄哄媽媽吧,她沒吃午飯,要不你給媽媽做個荷包蛋,讓她高興高興。她聽了姐姐的話,給媽媽煎了兩個荷包蛋,端給媽媽吃。但媽媽還在生氣,伸手一推就潑到她身上了。

這是最明顯的顛倒的親子關係了。不過,這種毫無掩飾的孩子氣的媽媽,倒也有一個好處,我這個朋友很早就知道媽媽是個沒長大的小孩子,所以一直把她當小孩子看,寬容她的情緒,但不太把她的意見當回事。

另一個朋友,他說自己儘管二十五六了,但父母好像還是把他當作五六歲的孩子,只要他一回到家,父母就會上來和他聊天。聊天是天倫之樂的主要形式之一,這沒問題。但問題是,父母的聊天內容多數是建議,“你今天過得怎麼樣?”“你那樣不好……”“你應該這樣做……”全是圍繞着兒子的,而且多數是像對待幾歲的小男孩一樣教訓他。

他要求父母少談他,而是多談談他們自己的事,他們則回答說:“我們老了,沒什麼事好說,還是說你的事吧。”

顯然,這也是一種倒置的關係,孩子充分考慮了父母的感受,但父母並未理解孩子的感受,根本不知道他們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痛苦。甚至,即便知道孩子很痛苦,他們仍然忍不住要這樣做,這種忍不住,就是一種孩子氣。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