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孩子“吃手”,背後的真相是?

孩子“吃手”,背後的真相是?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的孩子有“吃手”的習慣,你家的寶寶是這樣的嗎?如果有,其實是有原因的,一定會讓家長感到震撼,一起來文章中看看吧!

最近一週裏有兩位家長找我諮詢孩子吃手的問題,很巧的是,兩個孩子的問題有着共通之處,即“吃手”只是某些心理狀態的行爲信號。這讓我有十分迫切的和大家分享的衝動。

我就和大家詳細地分享一下這個諮詢案例。

問:

我家寶寶最近總是喜歡吃手,不光把手指甲露在外面的部分咬沒了,她還把一部分指甲從肉上剝了下來,手指頭都流血了!有兩個手指頭上面的皮膚還被她扯掉了!整個手看起來很嚇人!我什麼方法都用過了,道理也講了,罵也罵了,還給她塗過苦藥水,可是都不管用!她當着我的面是不咬了,可是每天從幼兒園回到家手上都有新鮮咬的痕跡,有時候我還發現她晚上躲在咬指甲或者用兩個手在被子裏剝指甲!我實在是沒有辦法了,請您幫幫我,怎麼可以讓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

分析:

大家從這位媽媽的提問語言和措辭可以看得出來,孩子咬指甲的情況已經十分嚴重,大量的感嘆號也反映出媽媽的着急和焦慮。那麼我們是否應該直接針對孩子的行爲,告訴這位媽媽“戒掉”吃手行爲的具體辦法呢?

顯然不是!

對於嚴重持續性的損傷性吃手行爲,我們首先需要認真瞭解更多的背景信息。

因爲孩子的行爲表現往往只是一些外顯的信號,而真正的原因通常就像冰山潛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雖然不能直接看到,但確至關重要,往往是過令過往船隻觸沉的罪魁禍首。

孩子“吃手”,背後的真相是?

於是我用了很多的背景信息採集問題,這些問題包括:

孩子的家庭結構、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家庭氛圍;

孩子的入園時間、在幼兒園和老師的互動情況、夥伴關係;

孩子平時在家中的睡眠和活動安排,以及其它讓父母擔心和着急的問題;

讓媽媽傳了兩段親子互動視頻,一段和媽媽的,一段和爸爸的(爲保護隱私,視頻不在這裏公開)。

在這些信息中,有幾個地方引起了我的重視:

孩子經常在吃飯的時候說“我不吃飯,我吃飯是浪費糧食”;

孩子玩遊戲失敗的時候哭鬧,而且有時候還會自己扇自己耳光,說自己是“沒用的蠢貨”;

孩子睡眠不安穩,經常哭鬧大叫,有兩三次還在睡夢中一邊哭一邊大喊:“我不是老鼠屎!”

家裏有個不滿一歲的小弟弟,孩子經常偷偷掐弟弟;

被父母訓斥的時候,會哭着求父母說“不要送我走”。

看到這裏,我想很多朋友大概都已經知道,這個孩子所需要關注的問題,絕不僅僅是咬指甲這麼簡單了吧?

孩子“吃手”,背後的真相是? 第2張

我和媽媽進一步溝通和詢問,得到的更進一步的信息是:

1. 家裏肯定不會有人說孩子“浪費糧食”、“沒用的蠢貨”、“老鼠屎”,而這些語言也不會是孩子從繪本故事中學到的。而且,媽媽說家裏大人是會罵孩子,但是從來不會對孩子動手。

2. 家裏的老人確實會經常回恐嚇孩子說:“如果不乖不聽話,就把你送到鄉下去”。

3. 我們不知道孩子從哪裏知道“浪費糧食”、“老鼠屎”這樣的表達,也不知道孩子爲什麼在遊戲失敗時扇自己耳朵,並罵自己是“沒用的蠢貨”。

於是,我鼓勵父母和孩子去玩角色扮演遊戲,遊戲的內容是分別是家中和老人獨處的場景,以及在幼兒園的各種場景。結果讓我非常擔心。

有一個場景是媽媽和孩子用幾個動物公仔模擬“小朋友”玩遊戲,媽媽手裏抱着小兔子作爲“小朋友”之一,孩子是老師。

在媽媽的那個小兔子拼積木總是倒塌的時候,孩子突然跑過來用力拍了一下小兔子,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兔子,嘴裏說着:“大家都拼的好好的,就你不會,沒用的蠢貨!”

此外,我還建議媽媽在睡前和孩子聊天,結果孩子告訴她:“老師說我是番茄湯裏的老鼠屎”……

這位找我諮詢的媽媽後來在語音電話裏泣不成聲,她覺得非常後悔和內疚,自己只是盯着孩子所謂的“壞習慣”,卻不知道孩子原來承受了那麼多本不該她承受的壓力和痛苦。

希望大家在看待孩子的“問題”時,千萬不要只看表面,然後只做出針對行爲本身的控制和調整,更應該看到的是冰山隱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只是去調整這個孩子的吃手行爲,是不是會事倍功半?更爲關鍵的是,孩子還在經歷着一些創傷性因素,不解決這些問題,孩子的身心健康必將受到重大的負面影響?相比而言,吃手反而不是最主要的問題了。

最後,我給這位媽媽的建議大概包括了三大方面:

1. 通過和孩子同學的家長聯繫等多種方法,側面進一步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如果各種信息都指向學校老師身體暴力或者語言暴力,建議立即停止上這個幼兒園,考慮採集證據報警,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考慮換幼兒園的各種事宜(比如幼兒園的選擇、考察、孩子的提前適應、帶孩子和負責老師的非正式接觸混個臉熟等)。

2. 二胎養育的建議,家庭互動模式的調整。

3. 針對吃手行爲的具體做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