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作業,緣何成爲孩子的“負擔”,父母的“泥潭”呢?

作業,緣何成爲孩子的“負擔”,父母的“泥潭”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01、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作業從孩子的負擔,變成了老師的負擔,更變成了家長的負擔。

昨天,我將佈置的補充習題一道一道進行評講,並把答案寫在黑板上,要求孩子們比對答案,將錯誤的擦掉,把正確答案寫在自己的補充習題上。

今天,我將補充習題進行了批閱,結果很尷尬。全班只有50名孩子,竟有25名孩子有這樣那樣的錯誤。

坐在辦公室裏,我也在反思問題所在。記得,我自己上學的時候,我的數學老師一節課講三四十道題。現在呢?10道題都講不完。講的題少了,每道題講的時間長了,怎麼孩子吸收的更差了?

佈置課堂作業,一題一題評講完,再把這些題目做到作業本上,每一次都有七、八個孩子不能及時完成。尋找原因,這些孩子要麼是不願做,要麼是做不起來。

常常說:現在的孩子是一屆不如一屆。

問題是現在的孩子真的笨麼?不見得,一個個聰明得很,爲了不做作業或少做作業,可以想盡一切辦法來糊弄老師和父母。

作業,緣何成爲孩子的“負擔”,父母的“泥潭”呢?

02、昨天,一位父母朋友和我聊天,說她上四年級的孩子作業還沒有完成,當時已經是晚上將近10點。我詢問和她孩子同一年級段的一位父母朋友。這位父母朋友告訴我他的孩子每天晚上7點鐘之前就把全部作業都做完了。

做到晚上10點的父母朋友還告訴我說:作業都是她丈夫輔導的。她丈夫告訴她:她的兒子有不少題目都不會做。

她很着急,不斷地問我該怎麼辦?

通過了解,我發現她的兒子主要的問題有兩個:

第一是注意力不能集中,這種不能集中問題很嚴重,他的注意力聚焦在某一事情都不超過3分鐘。而且非常容易發定,發定時,眼神渙散,目光呆滯。

第二是責任心很差,如果父親或者母親不坐在身邊看着,他要麼一個字不寫在那邊發呆,要麼就是玩這玩那,反正就是不做作業。

03、現在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難道真的是因爲人類的發展,讓孩子的智力水平越來越低了!顯然不是,我認爲還是在孩子最需要習慣培養的時候,孩子沒有得到父母正確的習慣培養,反而被父母忽視掉了,孩子迷失在了遊戲或者玩樂中了。

孩子的天性是玩。有不少專家認爲,要讓孩子學會在玩中學。這種想法和理念很先進,但父母操作不起來。

或者說,在很多家庭的培養模式中,並沒有正確的方式,讓孩子區分什麼是玩,什麼是學習。亦或者說,很多家庭讓孩子模糊了玩和學習的邊界,而將玩與學習雜糅到一起,形成了所謂的玩一會學一會兒,不僅耽誤玩,更耽誤了學習。最終讓孩子不知道究竟該如何去對待學習。

正因爲孩子分不清玩和學習的界限,他對於學習的認知才變得非常的模糊,他也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更沒有意識到學習對於他自身發展的必要性。主觀意識上的不重視,讓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就是“學習是父母逼迫完成的事情”,反而沒有意識到學習纔是未來生存的唯一手段。

04、作業,緣何成爲孩子的“負擔”,父母的“泥潭”呢?

不少孩子,才上小學,作業就要做到9點鐘以後,而且一定要在父母的看管下才能完成所有作業。

按照各地方教育局的規定,小學生的作業量,除去讀書和閱讀,不能超過一個小時。可有的孩子呢?用的時間哪止一個小時呢,三個小時都不止。

這是爲什麼呢?是不是作業量特別大呢?據我調查,並非如此,很多孩子的作業量明明不足一個小時,但孩子卻在一個小時內不能完成。說到底,無非兩個原因,第一是不會,第二是效率低。

現在的孩子,有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明明不會做,他不知道先空在那邊完成其他的作業,等其他作業完成後再來思考,或者尋求老師或者父母的幫助。他就是簡單的等在那邊不動,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效率很低。

爲什麼會這樣呢?

說到底,在一年級的時候,父母沒有花費精力去幫助孩子養成正確良好的作業習慣,反而簡單的認爲“一年級作業不多,自己看一看,孩子就做完了,等孩子年齡大了,自然而然就會知道快點做作業了”。

這種想法,是父母不知道怎麼滋生的一種不切實際的妄想。孩子的任何成長,都是需要時間去經歷,需要實踐去積累的。即便是基因裏刻着的技能傳承,也需要父母的幫助才能覺醒,也需要熟能生巧才能獲得,斷沒有一下子就會的道理,當然不否認有個別天才的案例,但那只是個個案,不代表所有。

正因爲孩子沒有良好的作業習慣,隨着年齡越來越大,隨着作業難度越來越大,孩子在作業上的“負擔”越來越大,而孩子的能力並沒有隨着年齡而增加,但“承壓”不能與“負擔”抵消的時候,孩子就會被“作業”所壓倒。

而父母呢?當他們發現孩子被作業所困擾的時候,並不是幫助孩子重建作業習慣,而是想當然的使用言語或者棍棒恐嚇來壓迫孩子實現“習慣躍遷”。問題是,孩子就像即將沉沒的輪船,要他重新實現航行,你覺得可能麼?

當然不可能。當孩子覺得自己無能爲力的時候,本就懈怠的他很快就會失去信心,最終“自暴自棄”,任由父母擺佈。時間久了,他就成了父母“一撥一動”型了,父母不看,他就不做。

05、要想重建孩子的作業習慣,其實很難!最大的難點,不完全是孩子,更多的是父母。

面對孩子越發差勁的局面,最不能淡定的就是父母,最缺乏耐心的也是父母。父母的煩躁與咆哮並不能敦促孩子按照自己的設想實現“蛻變”,反而讓孩子越發的自暴自棄。

而且,孩子越差,父母越沒有信心,越沒有信心,越想着放棄,越想着放棄,對待孩子的態度也就越發的“難以容忍”。

總之,到了最後,就是一句話:恨不得把孩子掐死算了。“虎毒不食子”,所以到了最後,父母會徹底的放棄他,轉而用“學習不好不要緊,只要品德不壞”就行了來安慰自己。

重建孩子的作業習慣,最需要父母做的就是克服自身的問題,對孩子恢復信心和耐心。只要父母對孩子還充滿信心和耐心,纔可能幫助孩子恢復自信,只要孩子有了自信,重建作業習慣纔有可能。

而且在重建的過程中,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忍耐力,因爲亡羊補牢,雖然猶未爲晚,但反覆現象非常情況,甚至有的孩子在重建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改了還不如不改前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不僅容易消磨父母的耐心,而且容易造成家庭矛盾。這些都需要父母有耐心,有恆心。

06、個人認爲,對於孩子來說,作業是非常重要的。因爲這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重大挑戰,試想一下,孩子如果連這個都不能完成,那孩子面對以後的挑戰,一定會更爲艱難。

我們常常舉一些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作業也做得不好,卻在成人以後獲得了成功的故事,來證明學習不是唯一出路。得出這種結論,說明我們很多父母並沒有真正去了解這些成功案例中的學習作用。

如果我們深入剖析這些成功人士的經歷,不難發現他們的成功同樣離不開學習,學習讓他成功的技能和技巧,比如如何把木藝做得更好等等。

而作業是最容易讓孩子體驗成功和艱辛的過程。

任何一個能把作業完成好的孩子,他的未來一定不會差!

所以,作爲父母,一定要注意在合適而必要的時機裏,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否則,後悔也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