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如果“熊孩子”是父母慣的,那麼“熊父母”呢?

如果“熊孩子”是父母慣的,那麼“熊父母”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生家庭”已成爲一個被大衆廣泛瞭解的詞,越來越多人瞭解並認可:童年時期,父母的養育方式對一個人有着深遠影響。很多人成年後即便功成名就,一到父母面前就緊張、壓力,變成一個“害怕犯錯”的孩子。如果“熊孩子”是父母慣的,“熊父母”是誰慣的?

成年後面對父母的控制或者壓力,我們又如何做到情感上有聯結,但精神上保持獨立呢?

如果“熊孩子”是父母慣的,那麼“熊父母”呢?

前幾天在我某篇文章的下面,

有一位讀者這樣留言:

我最近在朋友圈發了自己的搞怪照片,也不醜,但是父母看到了,一定要我刪除,說看到的人會對我指指點點。

我告訴他們,我的照片都是對好友可見的,可他們還是不理解。

我就很納悶,自己的朋友圈權限,難道也要受制於父母,這是我的權利啊。

爲此,我堅持我的想法,他們就以斷絕關係來講,我很傷心。

所以只能刪掉,但是心裏很難受,那天是我的生日,一整天都很難受。兩代人之間,肯定在審美和時尚的理解上有差異,父母不太理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加以干涉或者評判我也完全能夠理解。

但讓我驚訝的是:父母的掌控欲表現得是如此的強烈,只因爲女兒不刪除朋友圈的搞怪照片這麼點小事,父母就要以斷絕關係相威脅。

這未免太大材小用,殺雞用牛刀了吧。其實刪不刪照片本身倒不意味着什麼,有的人是比較無所謂的,可能父母一提醒就刪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她在乎,卻最終不得不屈服於父母的意志,這就不是小事了,而是折射出她和父母之間,存在着一種不夠健康的依賴關係。當父母說出:“你不刪除照片我們就斷絕關係”這種話,這完全是道德和情感脅迫。

很多父母都慣會使用這樣的方式,來作爲掌控孩子的殺手鐗,還有諸如——“你不聽話媽媽非常傷心”“你居然敢頂撞父母,爸爸白養你了”等款式。

如果“熊孩子”是父母慣的,那麼“熊父母”呢? 第2張

這樣的父母一般來說,還算文明的,他們不會動用暴力,只是試圖調動起孩子的愧疚,來讓孩子屈服。

即使如此,她依然有選擇權,因爲哪有父母會這麼簡單就和孩子斷絕關係的。若是我,我都不會生氣,反而會笑嘻嘻地說:“斷吧斷吧,恭喜你們早點再生一個聽話的。”

可她信,她真信,爲了不讓父母傷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感情,她只好委屈自己。可見父母始終牢牢地將她控制在手裏,她在精神上從未真正獨立過。

當父母以這樣的道德脅迫獲得過勝利,他們便會嚐到這個甜頭,以後還會不斷的用。她只要退了一次,就會不斷的退下去。

最好的辦法不是退讓、妥協,而是要堅持,堅持,再堅持。堅持次數多了,父母的控制失效,就會像嚴密的網中間出現了漏洞,她可以成爲一條落網的魚,獲得自由,遊向更深的海洋。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有比較成熟的心智和相對獨立的人格。

有的人成家生子,事業有成,卻看見父母就威力全無,對父母一些不合情理的做法完全沒有反抗能力,不惜犧牲自己的生活來成全父母的意願。

如果“熊孩子”是父母慣的,那麼“熊父母”呢? 第3張

我曾經成功“挑撥”了一位姑娘和她父母的關係,但我從未後悔過,相反,我覺得簡直是功德一件。

事情是這樣的。姑娘出身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她父母生了三個女兒,只爲拼一個兒子,爲此把第二個女兒送了人。

她比較幸運,生到她的時候家裏富裕了一點,僥倖留在了父母的身邊。

作爲父母生兒子過程中的“失敗產品”,她從小一直被父母教育:什麼都要讓着弟弟,以後掙錢了也要照顧好弟弟,因爲弟弟是他們家血脈的延續。

她很聽話,讀書也努力,而弟弟則從小調皮搗蛋,爲所欲爲,學習成績不好,早早就輟學在家。

對於父母供自己上了大學,她始終心存感激,雖然每個月的生活費都靠自己打工以及助學貸款,但畢竟父母沒有像村子裏別的女孩父母那樣,讓她外出打工。

如果“熊孩子”是父母慣的,那麼“熊父母”呢? 第4張

大學時她和自己的同學戀愛了,男朋友對她很好,主動她承擔了一部分生活費。畢業後開始策劃結婚,男友的父母給買了房子,

寫了他們兩個的名字,還按照她們當地的規矩,帶着禮物來提親。她父母獅子大開口,一張嘴就要30萬彩禮,而且是不帶回小家,全部留給孃家的,還要給他弟弟在本地買個房子。

“因爲我們家就這麼一個上大學的,全指望她呢,你們家白得了一個大學生,總得表示表示吧。”男友父母很爲難,他們家也不是那麼富裕,買了房子也基本上耗盡了全部積蓄,提出能不能彩禮降低到10萬,不買房子。

她父母不同意,一個子兒都不能少,否則別想結婚。她也知道這個要求有點高,可又感覺自己男方不肯拿錢是不尊重自己,她選擇維護自己的父母,和男友吵得昏天黑地——“你要是真愛我,就應該滿足我父母的要求。”

他們之間因爲這事鬧得很僵,婚期也耽擱了。她找到我,開口就是抱怨男友:“難道我這個大活人嫁給他,還不值幾十萬嗎?”

我把她訓了一頓。你太傻了,你居然不站在你男友這邊,卻縱容你父母的無理要求,你難道看不出你男友纔是真的在乎你的人嗎?

你父母纔不管你幸福不幸福,他們只看重你能賣多少錢。如果她依着父母的意思,搞砸了這段感情,她父母也不會感覺到愧疚。他們自會再給她找一個肯出高價的“買主”,她是他們家最有可能賣上價的“產品”,她父母不會輕易放手。

我說你要拎得清,你要回報父母這無可厚非。

但即使回報也是有尺度的,你不能以犧牲自己的幸福爲代價,在婚姻中搞“賣身致富”。當父母不懂事,不爲你考慮,你就要堅守住底線,自己多爲自己考慮。

她聽了我的話,選擇了尊重男友家的意見,不顧父母的反對結了婚。

結婚後,她定期給父母生活費,絕不虧待,但除此之外,各種無理要求一概拒絕。時間長了,她父母也習慣了,

不再難爲她。後來她對我說:“幸虧你點醒我,否則我現在一定還在做着父母的賺錢機器。”

如果“熊孩子”是父母慣的,那麼“熊父母”呢? 第5張

在絕大部分情況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完全不負責任的父母很少見。問題是,即使一個愛孩子的父母,也會存在着會不會愛,愛得對不對,愛的能力夠不夠等問題。

比如《我的前半生》中的薛甄珠,爲了兩個女兒的幸福拉下臉皮做人,幹了那麼多極品的事情,卻沒有起到什麼正面的作用,反而讓子君和子羣的生活變得混亂。很多父母都想孩子能過得好,卻逃不過自己的侷限。愛錢的,覺得物質最重要;有控制慾的,難以容忍孩子正當的自由;心胸狹窄的,下意識排斥孩子所愛的人。

父母不是神,他們每個人都是平凡人。他們養育我們,照顧我們,給我們幸福和成長的機會。但也同時把他們生命的陰影傳遞給我們。這一點,小時候我們或許沒有注意到,那時候什麼都不懂,只覺得父母是自己的天,在我們的世界中巍然挺立,他們是我們生命的主宰,不聽他們的聽誰的。

可隨着我們長大,這種關係會逐漸發生改變,我們會發現——

他們變得矮小了、瑣碎了、無能了;

他們的要求不都是對的;他們對我們的管制不都是出於愛,他們有私心雜念,也有自己的小算計。這時候,就不該再惟命是從,

我們必須要學會自己決定一些事情,父母的意見可以供參考,卻不能成爲一種行政命令。

有些父母的看法並非智慧,只是個人的生存體驗,在他們人生的局部或許是被驗證合理的,但未必適合所有的人,或者是下一代人的價值標準。

如果是孩子不懂事,我們會說都是父母慣的,那麼父母不懂事,是誰慣的?是孩子慣的。

有些成年人心態不成熟,不夠獨立,會無限制的服從父母的要求,擔心因爲反抗而失掉父母的愛。這種縱容,會扼殺孩子本身的創造力,造成對父母的過度依賴。

反過來,父母又會覺得孩子有不被信任的理由,繼續加大對孩子管頭管腳的力度。

時代進步了,思想觀念變革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生命就是一個輪迴,父母和兒女的位置,隨着時光的改變會有一個自然地循環和接替。

民間曾說: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

後三十年看子敬父。

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和位置,也是鬥爭、試探的結果,做兒女的只要堅持立場不動搖,首先軟弱下來的,還是父母。

當然這裏是指真正愛孩子的父母。

個別只在乎是否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毫不關心孩子死活的父母不在此列,他們既然捨得如此難爲自己的孩子,便不再值得被尊重和理解。

做兒女所能給予父母的最大的愛,就是成長爲一個能夠讓他們覺得驕傲的人。

對父母,要尊重、關心、體貼,但要是父母手伸得太長,伸到孩子的生活中把控所有,就堅決不能慣着。

這纔是真正的孝。在任何家庭中,父母一直把持大局實行一黨統治都是不正常的現象。成長首先就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而這種覺醒註定要以反抗父母的束縛開始。

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爲了相聚,只有母愛是爲了分離。無論父愛還是母愛,這些高貴而無私的感情,都是爲了讓我們最終成爲一個和他們完全不同的人。

就像艦艇終要離開母艦去遠航——

情感上可以無限延長,但精神上,我們必須獨立成長。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