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當孩子對某種東西感興趣時,如何纔不浪費早教機會?

當孩子對某種東西感興趣時,如何纔不浪費早教機會?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孩子開始對某類東西感興趣……每一個小孩子都會有密集喜愛什麼東西的階段:在這段時間裏,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類別上,別的東西沒有辦法撼動。那麼當孩子對某種東西感興趣時,如何纔不浪費早教機會?

就拿毛豆來說,他一兩歲的時候就極其迷戀車。

一歲的時候從我家陽臺往下看,指着奧迪的四個圈的標誌念:擦、擦、擦、擦(其實他是想模仿我們的發音“圈”,可是說不出來)。在停車場,要蹲着看車;出去旅遊,不去景點看海,要看車;無論走到哪裏,就盯着車看,我們動彈不得……

到了四歲多的時候,他開始瘋狂的迷戀上了恐龍這種龐然大物。某一天,他在某一本繪本里接觸到了恐龍這種身軀巨大、前肢卻小小如同畸形一般的動物,便饒有興趣的問我:“媽媽這是什麼?”

我答道:“這是恐龍啊!”

他立刻央求我去帶他見更多的恐龍。我知道那一次就是他恐龍蜜戀期的開端。

每個孩子都會有瘋狂迷戀的時刻,但是怎麼樣充分擴展孩子的興趣,其實是很多媽媽想知道的。

正確的做法是:孩子的興趣是一個入口而已,背後隱藏的是向新世界探索的大門,孩子在獲得新知的同時,生髮了質疑精神、思考能力、豐富的想象力,甚至還有假想遊戲。

而其實很多媽媽做不到這一點,我就曾親眼目睹很多媽做錯了。

她們主要錯在:把興趣當成培養認知與識記的入口,而不是用興趣來培養思維習慣等軟實力。

當孩子對某種東西感興趣時,如何纔不浪費早教機會?

我曾經和鄰居媽媽一起帶孩子去逛古動物博物館(與鄰居一起帶娃,是我特別喜歡的“共享帶娃”模式,孩子們有了伴,大人們可以互相照應,比一個人帶娃輕鬆很多)。

鄰居媽媽指着恐龍的巨大模型對孩子說:

“那個叫什麼名字?對,副櫛龍。 ”

“那個呢?對,霸王龍。 ”

“恐龍在多少年前滅絕的? 對,是6500萬年以前。 ”

“恐龍是爲什麼滅絕的? 喏,你看,是小行星撞擊了地球。 ”

出了古動物館,鄰居媽媽笑容滿面的發了朋友圈:“今天兒子又獲得了很多新知識,他知道了很多恐龍的名字,還記住了恐龍滅絕的年代。“

我曾經在觀察過某個收費昂貴的“外語早教班”。一個來自美國或者新西蘭這種國家的白人外教坐在桌子對面,七八個兩三歲的孩子坐在另一端,他們手裏拿着高端超貴的、據說是“英美原版教材”的英文書。

白人外教邊讀邊指:Apple、Banana……

家長都露出了讚許的目光,覺得學費沒有白花。但是你若觀察孩子的表情,那眼睛裏沒有自主探索時的光芒,只有懨懨和無聊。

再來說說,我是怎樣促進孩子的興趣的?

孩子的每一個興趣,是支持他向更深世界探索的一個入口。

在興趣之河徘徊時,他鍛鍊了認知發展、起因、結果等。

恐龍本身並不是目的,他的興趣也很愛轉移,他只是藉由這個橋樑,去探索更多的世界。

因此,我要做的事情,其實非常少。

這是因爲我非常精準的明曉:什麼纔是媽媽應該做的。

媽媽並不是孩子興趣的掌舵者。船是他自己開的,他自己決定探索哪種恐龍,我不做干涉。

但是我要爲他提供一片海洋,讓他的興趣有廣闊遨遊的土壤。

我首先要做的第一步, 就是幫他準備豐富、繁盛的環境。孩子的心靈是有吸收力的,他會自動吸收環境裏所有的東西。

所以,我頻繁的帶他去自然博物館、古動物館、各種恐龍展廳、他可以盡情的看、感受;

擔心自己購買的恐龍繪本不夠全面,我帶他去圖書館,去接觸各種版本、各種文字長度的恐龍畫作,與各種各樣幽默的恐龍故事書。

只要毛豆喜歡,我就會帶他去。

我做的第二步,就是做一個腳手架,在他目前的認知水平,和更高級的思維能力之間,我提出具有探索意義的問題,鼓勵他去思考:這是爲什麼?應該怎樣做?

而不僅僅去認知記憶那些書本上已經有的固定結論。

在此放上我和毛豆在古動物館的一段對話吧:

毛豆:媽媽,恐龍爲什麼都死了?我們再也見不到它們了?

我:這是因爲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生了一個誰都沒有想到的變化:天氣變得特別冷,恐龍感覺到非常冷。

毛豆:那爲什麼會變成這樣?

我:因爲地球被另一個小小的圓球撞了,火山噴發、地崩海嘯、浮雲蔽日。

毛豆:(沉默一會兒):那其他動物也都死了嗎?

我:這個我也記不清了, 不過我們可以回去查一查。我好像記得:比恐龍更矮小的爬行動物,比如蜥蜴,就沒有滅絕。

毛豆:啊?那爲什麼他們活下來了?

我:你覺得呢?

毛豆:(思考一會兒)我覺得可能因爲他們比較小,容易鑽進洞裏,而洞裏不冷。(STEM裏的猜想與假設)

我:(非常驚喜,毛豆竟然能想到這一層面)那你覺得,爬行動物鑽進洞裏,日後又發生了什麼事呢?

毛豆:他們慢慢長大……

啓發性的思考,問的全是open-end(開放式)的問題,沒有人知道最後結局是到哪裏,也沒有人知道孩子會得出什麼樣的結論,每一步都是全新的、好奇的,和用到思考能力的。

而識記型的思考,則所有的目標都是指向固定答案的:恐龍叫什麼名字、哪年出生的、吃什麼植物、生活在哪個大陸板塊……

世界一刻不停在變化,誰也不知道明年或者十年後會是什麼樣,只有保持開放和靈活纔可以更好地適應世界。而孩子的學習方式恰恰是開放和靈活的。他們通過探索來學習。

孩子生來就是探索者,他們的大腦是爲探索而設計的。當孩子長大後,他們也會經歷這種從探索式到利用式學習模式的轉換。而家長,則在協助這種轉換中起到很大作用。

最後,提醒一下各位媽媽。

很多媽媽會抱怨:“他的興趣太不專一,幾個月就不感興趣了。”

這是正常的。據科學家統計,孩子的興趣極其愛轉移, 一般都只是會持續6個月到3年不等。

所以,當孩子的興趣慢慢消失,轉移到另一個的時候,你不要着急,更不要強迫,你應該鼓勵孩子把上一次興趣形成的思考能力、提問水平,遷移到下一次興趣中。

這樣,他在興趣中形成的軟實力,最終會遷移到正式的學校學習中去!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