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兒大要避母,再怎麼疼兒子,這4個“雷池”媽媽也不要跨半步

兒大要避母,再怎麼疼兒子,這4個“雷池”媽媽也不要跨半步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母親來說,在男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還要避免自己的言行不會對其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眼看着兒子一天天長大,媽媽時常會情不自禁地抱緊他在額頭或者臉頰上猛親幾口,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外面,都還是如此。

無論冬夏,每天晚上睡覺她都摟着兒子在一個被窩裏,而把丈夫晾在一旁。孩子10歲了,張媽媽的這些習慣還繼續保持着。

不過,有一天兒子洗完澡,張媽媽又想往常一樣準備給他擦拭的時候,不曾想兒子扭捏地躲在衛生間裏就是不出來,還說自己已經長大,會做這些事情了,再讓媽媽看到自己光屁股的樣子會感到不好意思。

兒大要避母,再怎麼疼兒子,這4個“雷池”媽媽也不要跨半步

媽媽有些一時難以接受,她覺得跟兒子避嫌完全是小題大做。他畢竟是從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還用得着避嗎?再說他現在還是個孩子。

於是,張媽媽嘮叨着強行給兒子擦了身子,可兒子卻一臉的不開心,連着兩三天跟她鬧彆扭。爸爸則不失時機地告訴媽媽,孩子大了,有性別意識了,有些事該避就得避。張媽媽聽了,心裏很不是滋味。

“兒大要避母,女大卻不用避父”這句話有道理嗎?

男女有別是我國的古訓,同時在家庭方面與之對應的一句話是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如果從心理成長的角度看,不妨把這話拆分來看。

從家庭的角度看,女性或者母親扮演的角色是守護型的,家中的母親大都是溫柔並且富有女性溫和的魅力。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心理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被塑造的過程。

尤其在獨立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生出來後,母親在家庭過分介入孩子的生活,就會造成男孩子在心理層面對母親形成一定的依賴

比如,很多男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心態都很差,尤其是在進入寄宿制的中學後,一些男孩子不但不能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甚至個人的內務整理都做不好。

曾經有過這樣的報道,一個男生爲了避免洗襪子,就率先買了很多,穿髒了一雙就扔掉。

兒大要避母,再怎麼疼兒子,這4個“雷池”媽媽也不要跨半步 第2張

再者,母親如果過度介入男孩子的成長,則會對今後孩子的心理帶來一定的影響。很多人在長大後缺乏剛毅果決的鮮明個性,辦事猶豫拖拉,就是因爲從小受到母親的影響最深。

相比之下,女性在成長的過程中,尤其在心理意識的萌生和自我的塑造方面,可以適當有父親的參與

男性在家庭的地位和角度和女性是相對的,而女孩子的心理天生就有母親具備的一面,因此在心理上,可以更好的向父親靠近。

尤其是在性格塑性的成長時期,父親往往是女兒最好的參照物和標杆。適度的介入孩子的心理成長,能夠讓女孩子的內心世界變得相對平衡一些。

如此一來,隨着女兒的漸漸長大,在接觸外界其他異性的時候,她就能用成熟的眼光來看待對方,從而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曲折。

綜合來看,介入子女的心理成長過程,不能是強勢的,應該順乎自然,以一種相對平和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成長和這個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兒大要避母,再怎麼疼兒子,這4個“雷池”媽媽也不要跨半步 第3張

這4個“雷池”,媽媽最好別越

而對母親來說,在男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還要避免自己的言行不會對其造成不必要的干擾。

1.長大後不要一起洗澡

人的性別意識,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建立並強化起來的。孩子小時候通常都是母親幫忙洗澡,不過當孩子漸漸長大後,母親就不能再給孩子洗澡,尤其是不能再給幾個孩子一併洗澡了。

一方面,這會導致一些男孩子形成戀母的情結,另一方面,也不利於孩子建立起正確的性別觀念,甚至一同洗澡還可能會誘導孩子性早熟,進而影響到孩子的心理。

2.長大後應該分牀

同樣是處於性別意識的建立,男孩子在到一定的年齡後,應該和父母分牀睡。除此之外,分牀睡也是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一個主要步驟。

而從性別的角度看,如果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後仍舊和母親一同睡覺,潛意識裏可能會形成一定的戀母情愫,進而對心理帶來持續的影響。

3.長大後母親洗澡穿衣要避嫌

孩子一旦有了清晰的性別意識,母親無論洗澡還是穿衣,都應該避開孩子。這樣能夠強化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從而培養起孩子的性別觀念。

兒大要避母,再怎麼疼兒子,這4個“雷池”媽媽也不要跨半步 第4張

4.長大後不能過分親暱

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這是人之常情,只是隨着孩子的長大,一些過分親暱的動作就不能再做,這會對孩子的心理和成長形成干擾,導致其在心理上的判斷出現偏差甚至偏離。一旦養成過度的戀母情結,將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歲月。

孩子與父母最好的關係:心要親密,身要“分離”

教育子女是一門學問,尤其在十幾年的成長過程中,如何健康的和子女相處,既能保持良好的關係,同時又能保證孩子健康成長,這裏面的學問很深厚。

孩子在具有了自我意識後,父母在家裏無論何事,都應該用一種平等的眼光來看待孩子,待人接物還是處理某些事情上,不妨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做父母的不能事事代勞。

只有平等看待了,才能讓孩子漸漸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物品,這對於今後孩子的自立是很關鍵的。

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成熟是不可剝離的,因此父母應該學會適時的規避,尤其是生理上的規避,能夠讓孩子養成正確的性別意識。

兒大要避母,再怎麼疼兒子,這4個“雷池”媽媽也不要跨半步 第5張

與此同時,心理層面的成長,父母適度介入的層面,也僅僅是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而不能事事幹預,大包大攬。心間對孩子的熱愛,轉化成正確的方式,纔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良藥。

總之,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逐漸“脫奶”的過程。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應該跟隨孩子成長的腳步來成長,而不是一直用小時候的方式和眼光來對待和看待他們。

只有處理好親子的成長,才能更好的讓子女真正適應長大後的生活。

參考資料:

[1]親子關係中的過度教養探析[J].教育導刊,2021.1

[2]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N].考試周刊,2021.2

[3]走出誤區,構建良好親子關係[N].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