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飲食 > 輔食添加 > 寶媽親自爲寶寶製作輔食,保證寶寶吃的安全又健康!

寶媽親自爲寶寶製作輔食,保證寶寶吃的安全又健康!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市售食物相比,家裏做的食物通常更安全、可靠(家裏衛生環境極差者除外)。外面買的嬰兒食品,無論標榜得多健康、味道多好,也不如媽媽親手做的一碗熱湯麪。如果條件允許,請儘量選擇天然、完整、新鮮的食材,自己給寶寶做輔食,保證寶寶吃到儘可能安全、健康的食物。

寶媽親自爲寶寶製作輔食,保證寶寶吃的安全又健康!

一、爲寶寶選擇健康的食物

多瞭解自然,瞭解食物自然生長的過程和自然成熟的季節,瞭解它們的食性,知道它們本來的味道。不說我們的寶寶,現在就是很多成年人都已經不知道各種蔬菜、水果、糧食和海產等食物的出產季節了。這些常識不知道,又怎麼能知道什麼是“應季”和“反季節”呢?

1選擇應季農產品。

如果有可能的話,優先選擇應季的農產品,不必追求那些不合時宜的瓜果蔬菜,如春天不一定要吃西瓜,最好等到7月再吃;秋天不一定要吃草莓,因爲5月纔是草莓收穫的季節。大部分水果、蔬菜在5~10月成熟,這幾個月可以給寶寶多吃一些。

2選擇本地有機農產品。

如果可能的話,優先選擇本地的有機農產品。本地產品不僅成熟度好,營養損失小,而且不需要用保鮮劑處理,污染小,運輸費用、包裝費用、冷藏費用等都比較低。盲目追求那些漂洋過海、遠道而來的進口食品是不明智的。長途跋涉運來的水果,尤其是皮特別光豔美麗的水果,吃的時候一定要削皮,因爲它們不僅打了蠟,而且極有可能經過保鮮劑處理。

3多給寶寶吃粗糧。

很多寶寶出現營養問題多是因爲粗糧攝入量不足。開始添加輔食後,粗雜糧至少應占每日主食攝入量的一半以上,小米粥、紫米粥、紅豆飯等都是極好的選擇。

4拒絕食物添加劑。

最簡單的挑選方法:如果食物包裝上的配料表中含有傳統廚房沒有的東西,如山梨酸、阿斯巴甜、甜蜜素、苯甲酸鈉等,請不要選擇。

5拒絕精製化加工食品。

若想增強寶寶的免疫力,請拒絕給寶寶吃高油、高糖的精製化加工食品。多吃天然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

寶媽親自爲寶寶製作輔食,保證寶寶吃的安全又健康! 第2張

二、注意食鹽的攝入量。

1少不可,多亦不可。

鹽是一種生活必需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離子和鈉離子在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氯離子具有維持滲透壓、調節酸鹼平衡和組成胃酸等生理作用;鈉離子在人體水量恆定上起主要調節作用,鈉多則水也多,鈉少水也應當減少。因此,鹽攝入過多時可能發生水腫,過少則可能引起脫水。

嬰幼兒過量攝入食鹽會引起身體種種不適,如口脣、眼睛等黏膜部位起白膜,口腔、鼻腔黏膜乾燥,早晨起牀時眼瞼水腫等;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極易受上呼吸道疾病的侵擾。長期吃太鹹的東西還會影響骨骼生長,因爲鈉與鈣同屬礦物質,經過腎臟時,鈉會較鈣優先被身體回收再利用,故攝取太多鈉會間接增加鈣在尿液中的流失,影響骨骼發育。

2鹽的推薦攝入量。

2012年,我國衛生部頒佈的《嬰幼兒餵養與營養指導技術規範》提示:1歲以內的嬰兒食物要清淡、無鹽、少糖、少油。1歲以後可以適當添加兒童專用的低鈉鹽(如果沒有,可以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海鹽、岩鹽、湖鹽,不建議食用超市售賣的幼鹽)。3歲以內日常飲食都應以少鹽爲主,患有心臟病、腎病、呼吸道疾病的寶寶更應該嚴格控制精製鹽的攝入量。

在完全沒有其他高鈉食物攝入的情況下,有一個簡便易行的攝鹽方法:可以用家裏的木質筷子,稍微蘸水甩幹(仍然要保持一定的潮溼度),在鹽罐裏蘸一筷子尖(圓頭)的量,即爲體重10千克的寶寶每日2次每次鹽的攝入量;體重15千克的寶寶,筷子頭可以扎進鹽罐0.5釐米,蘸取的量即爲每日2次每次鹽的攝入量。

建議用“餐時加鹽”的方法控制食鹽的攝入量,既可以照顧到口味,又可以減少用鹽量。所謂“餐時加鹽”,即烹調時或起鍋時少加鹽或不加鹽,而在餐桌上放一瓶鹽,等菜餚烹調好端到餐桌上時再放鹽。因爲就餐時放的鹽主要附着於食物表面,來不及滲入其內部,而人的口感主要來自食物表面,故吃起來鹹味已經夠了。這樣既控制了用鹽量,又可避免食鹽中磺在高溫烹飪時有所損失。

日常生活也有一些家長過猶不及,1歲以上的寶寶飲食也不加鹽,認爲這樣對寶寶最好,但是長期不攝入食鹽(特別是夏天大量流汗或者腹瀉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補充生理鹽水),很容易導致寶寶出現渾身無力、神情倦怠甚至毛髮、顏面變白等各種缺鹽症狀。

人們對鹹味攝入的敏感度是會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降低的,年齡越小對鹹味越敏感。當食物中的含鹽量提高0.25%,成人可能感覺不到,而新生兒卻可以感覺到。因此,當父母感覺鹹淡適中的時候,對嬰兒來說可能已經鹹了。而這時嬰兒還不會用語言表達,時間長了,對這個鹹度產生耐受,從主觀上也就認可了這個鹹度。如果父母不加以控制,寶寶以後的食鹽攝入量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會逐漸增加,很可能對寶寶的健康產生潛在的危害,如增加腎臟負擔,增加罹患高血壓的危險(首都兒科研究所的資料顯示,患高血壓的年齡已經提前到13歲了)。

3食用鹽的選擇。

現代營養學對鹽的攝入量爭議頗多,但應該是指幼鹽、精製鹽、而非天然的海鹽、岩鹽、湖鹽。現代超市所售的多是幼鹽、精製鹽、主要成分爲氯化鈉。有些特殊的食鹽加了碘酸鉀、乳酸鋅等物質,可以補充碘、鉀、鋅等微量元素。但與海鹽(岩鹽、湖鹽)中富有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有天壤之別。

就拿海鹽來說,海水與人體血液和淋巴液成分十分相似,所以海鹽中富含碘、鉀、鈣、鎂、硫等元素以及礦物催化劑。雖然這些微量元素含量較少,但都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營養素,能夠改善人體新陳代謝、協調內分泌器官的活動。一些人嗜鹹,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身體與生俱來想補充天然鹹味(海鹽)中應有的豐富礦物質的本能。可惜日常吃到的都是幼鹽,是垃圾食物,有形無實,空有味道而沒有營養。

如果家庭飲食結構有口味重的習慣,不妨試試用海鹽代替幼鹽,幾周後就會發現寶寶的身體有很大的改善。味覺較敏銳的父母甚至會發現,天然海鹽的味道與幼鹽不一樣。優質天然的海鹽味道較豐富,吃了以後整個人會有一種穩重、實在的感覺。

提示:食鹽有殺菌消毒、護齒、美容、清潔皮膚、去污、醫療等作用。寶寶出牙的時候可以用紗布裹在手指上沾淡鹽水給寶寶擦拭護齒;出尿布診的時候可以用淡鹽水清洗小屁股,並保持乾爽;如果寶寶被蜂、蠍、蜈蚣、蚊子、跳蚤等叮咬,立即用濃鹽水洗患處,可消腫去毒。

4低鈉食物清單。

說到鹽的攝入,中國家長有一個普遍存在的誤區,即只是關注精鹽、幼鹽的攝入量,很少計算日常食物中的鈉含量,其實很多日常食物中都含有鈉。建議6個月以下的嬰兒,輔食不要添加鈉含量高的天然食物;6個月以上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含鈉豐富的天然食物(非精鹽)。作爲家長,在給寶寶安排日常飲食時,除了要注意寶寶每日食鹽的攝入量,還要注意計算日常食物中的鈉含量,尤其是輔食中的鈉含量。目前,市場上售賣的嬰幼兒輔食含量差異非常大,從最低每百克低於30毫克到每百克1200毫克的都有,家長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關注營養成分表!雖然高鈉輔食更容易獲得寶寶的喜愛,但鈉的攝入量很容易超標。

例如,體重10千克的寶寶,每日鈉的適宜攝入量與身體耐受量範圍爲320~480毫克。天然水果、蔬菜泥的平均鈉含量40毫克/100克,市售嬰幼兒米粉含鈉300毫克/100克。如果每日攝入100克天然果蔬泥、100克嬰幼兒米粉,鈉的總攝入量是340毫克,已經超過適宜攝入量的最低標準了,如不控制兒童醬油、食鹽等調料的添加量,鈉很容易就超標了。

寶媽親自爲寶寶製作輔食,保證寶寶吃的安全又健康! 第3張

我國國家標準規定,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鈉含量小於或等於120毫克,就可以稱爲低鈉或者低鹽食品。嬰幼兒期可食用的低鈉天然食物包括:

□大米、麪粉、小米、玉米、高梁、各種豆類、山芋、土豆等糧穀類食物,豆製品如豆腐鈉含量也較少。

□禽肉類鈉含量不高,而蛋類、牛奶和魚類鈉含量較高,尤其是鹹蝦米、帶魚、黑魚。

□水果鈉含量多偏低,如香蕉、柑橘類、梨、葡萄、柿子、西瓜、等鈉含量均很低,僅杏和甜瓜鈉含量高,每百克分別含鈉21毫克和35~61毫克。

□蔬菜是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其鈉、鉀的含量縣殊較大。蔬菜中筍、茭白、鮮蘑菇、豌豆、豌豆苗、鮮蠶豆、四季豆、蒜苗、大蔥、蒜頭、洋蔥、茄子、西紅柿、柿子椒、冬瓜、絲瓜等鈉含量均很低,每百克食物中不超過10毫克。

特別提示:體內溼氣聚集過重,經常有疲憊、大便溏泄、水腫、高血壓等症狀的人一般應控制進鹽量,但海洋蔬菜提供的鹹味卻是安全的,自然的鹹味不會激化溼的症狀。

寶媽親自爲寶寶製作輔食,保證寶寶吃的安全又健康! 第4張

三、飲食有節要從家長做起。

目前中國兒童最突出的營養問題就是肥胖。2013年,北京市衛生局發佈的中小學生體質監測數據顯示,肥胖檢出率高達20%以上。

飲食有節,表面上是在講吃,實際上是在講自律——自我控制的能力。自律可以涉及很多方面,而飲食方面的自律引導和訓練,則從我們出生甚至在胎兒期就開始了。如果父母非常愛吃肉,不愛吃蔬菜,可能在孕期的時候,寶寶在母親肚子裏已經習慣並接受了這種飲食習慣,出生後看着父母如此飲食,認爲這樣吃纔是正常的,父母已經在寶寶面前樹立了壞的榜樣。

一個家族有着同樣的飲食結構和理念,吃得過多、過少或偏食等長期不均衡的飲食結構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會引起便祕和腹瀉,人體無法吸收攝取的營養素,反而會積存脂肪和有害物質,這樣下去身體會透支、被拖垮,臉色會越來越差,身體素質逐漸下降,嚴重的甚至出現各種遺傳性疾病(如遺傳性糖尿病、過敏性鼻炎等)。知一隅而觀全局,父母如果在基礎飲食教育上眼界狹窄,不控制自己的慾望,就會對子女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要想寶寶健康,首先家長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有節要從家長做起。

嬰兒食譜
幼兒食譜
學前食譜
兒童食譜
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