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飲食 > 寶寶食譜 > 牛奶送人類進癌症墳墓!你還敢給娃喝牛奶嗎?

牛奶送人類進癌症墳墓!你還敢給娃喝牛奶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牛奶送人類進癌症墳墓》這篇文章都刷爆朋友圈了,大概就是說現在的牛都打了激素,導致所產牛奶裏含有大量激素,會讓人類患上各種癌症(其實這類文章前幾年已經興起了好幾次了,每次冷落後又會捲土從來)。

牛奶

居然一個營養師學員也憂心忡忡的轉發文章過來問,到底還能給娃喝牛奶麼?今天老公居然也特意提醒我去看這篇文章,看來流傳度和中傷率還真是高!

牛奶送人類進癌症墳墓!你還敢給娃喝牛奶嗎?

上網搜一搜,謠言的同時也有大量的闢謠文章,可惜的是,大家都喜歡觀看和傳播謠言,而闢謠的文章,向來流傳度都不廣。可能就像營養師顧中一說的,謠言因爲能滿足某些人的心理預期,大家現在就是覺得食品不安全,ZF不可靠,各種疾病肆虐,如果再有人危言聳聽,說說吃某些食物的壞處,那就更中下懷,趕緊轉發出去“警告”其他人。謠言就是這麼起來滴!而散步謠言的那些人,無論是標題黨爲了轉發量也好,還是心理陰暗的份子就是想引起騷亂也好,還是一些打着“科學”旗號卻做着不那麼科學事情的僞科學家也好,正偷着樂呢!按照朋友圈裏轉發的各種謠言,豬肉不能吃、蘑菇不能吃、牛奶會致癌、蔬菜都是農藥、大米是有毒的。。。請問,我們真的要活活餓死嗎?

想起來前段時間一個朋友說,現在蔬菜都是農藥實在不敢吃,所以每次去買菜,最終都是買回來各種水果。自己害怕,家裏人也不給吃,老公孩子一起吃着水果當蔬菜,基本上飲食就是主食+肉類。。。但是這樣做的壞處,她卻考慮不到。食物不均衡導致的營養素缺乏和能量過剩,可能真的就把自己和家人帶入疾病了。又想起來一些人,天天喊着這個食物有害、那個食物有毒,自己一頓吃8個螃蟹也不擔心膽固醇超標,擼着串也不擔心高溫帶來的致癌物質,大口吃着蛋糕也不擔心高糖和反式脂肪酸,從來不碰粗雜糧也不擔心缺乏膳食纖維和血糖波動巨大。。。還有一些人,認定要遠離危險的動物性食物,常年素食,最終卻導致缺鐵、缺鋅而貧血、缺乏蛋白質而水腫虛胖、免疫力低下。。。當所謂的“科學知識(謠言)”帶你走入認知的誤區,可能不是讓你規避了更多的危險,而是更帶來缺乏和偏執的風險!

下面整理了一些關於這類謠言,營養學者和科學家、醫生的闢謠文章。

1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 顧中一

最近,一篇聲稱“牛奶送人類進癌症墳墓”的文章在網上大量轉發。該文章稱,奶牛靠打高劑量的激素產奶,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現,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子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牛奶中的IGF-1易致癌;同時,牛奶還能導致骨質疏鬆以及增加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概率。

這個流言可信嗎?記者就此採訪了北京營養師協會理事、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顧中一。

記者:“奶牛靠打激素產奶”說法真實嗎?若真有這回事兒,打的是什麼激素?

顧中一:作爲哺乳動物,奶牛在產下小牛後會分泌乳汁,所以不需要打激素,對奶牛人工授精從而不斷讓他們懷孕就是了。若真的打激素產奶的話,可能會給奶牛打的是生長激素。具體而言,一般是“重組牛生長激素(rbGH)”,奶牛的產奶量因此會大概增加百分之十幾。目前,這種激素美國使用得比較多,國內是禁用的。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均認爲,使用了“重組牛生長激素”的牛奶是安全的。

記者:網上有人稱,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在自然產出的牛奶中含量較低。人們用激素催發母牛大量產奶後,牛奶中的IGF-1含量就增加了數倍至數十倍。IGF-1是什麼?是否真能致癌?

顧中一:IGF-1全稱是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與癌症確實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否“致癌”還有爭議。正常使用rbGH後的奶牛所產出的牛奶,IGF-1平均增加幅度很小。IGF-1在加熱、消化後也不具備生物學活性。因此,牛奶中的IGF-1對於人體不構成健康威脅。

記者:喝牛奶是否會導致骨質疏鬆?會增加各種慢性病的發病率嗎?

顧中一:理性判斷該不該吃某種食物、具體該吃多少,歸根結底在於成本收益分析。影響骨質疏鬆症的因素很多,營養中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對骨質的影響最重要。營養學界一般建議每日鈣攝入量800mg。不食用乳製品、不吃鈣片的人,一般從飲食中也能獲得300mg,而喝牛奶能保證獲得更多的鈣。有大量研究證實,牛奶是補鈣的有效手段,對於骨質疏鬆的預防很有幫助。至於有些人說喝奶多的歐美人骨質疏鬆症高發,可能是因爲身材高大的人本來就容易骨折。同人種的研究證實,喝奶有助於降低骨折風險。此外,牛奶還有補充蛋白質、降低尿酸等諸多好處。

但是,我們應該提倡均衡飲食。長期過量攝入牛奶(750ml以上)可能導致飽和脂肪、鈣、蛋白質等物質攝入過多,減少對於神經系統的抗氧化作用,從而增加前列腺癌、帕金森病的風險。因此,美國膳食指南推薦,每天應喝3杯牛奶;哈佛大學對於牛奶的推薦量更少,只有1到2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日飲奶300g,有條件的可喝到500g。

記者:類似“牛奶致癌”的說法在2006年和2010年都曾大肆流傳過,這種流言爲什麼會再三流傳於網絡?

顧中一:有些流言本身也來自部分學者的觀點,加上危言聳聽的觀點更容易被傳播,自然流傳深遠。但是,科學觀點還是得相信主流科學界和權威機構。加上國外一些人羣由於飲食習慣對於乳製品攝入過多(不少人每天有2升奶的攝入量),鈣、飽和脂肪、各種激素積少成多,自然會產生副作用,其中就包括促進前列腺癌,所以喝奶應適量。此外,“牛奶致癌”的觀點符合環保主義者、素食、食品安全不信任人羣的心理預期。

牛奶送人類進癌症墳墓!你還敢給娃喝牛奶嗎? 第2張

2科學松鼠會 雲無心博士

流言: 牛奶中的IGF-1(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數)導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IGF-1是牛奶中本身含有的致癌激素,但是在以前自然產出的牛奶中含量較低。 自從人們用激素催發母牛大量產奶,牛奶中的IGF1含量就增加了數倍至數十倍,牛奶致癌的危險當然就很厲害了。

真相: IGF-1規範的全稱應該叫做“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數”的說法不準確。IGF-1是廣泛存在於包括人體中的一種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蛋白質。有一些流行病學的調查顯示,IGF-1似乎與前列腺癌等癌症有一定關係。但是,FDA和JECFA(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爲,IGF-1與癌症的關係只是一種多因素的相關性,迄今爲止並沒有證據說明IGF-1是致癌的原因。

確實有對牛奶的分析報告認爲,重組牛生長激素(rbGH)的使用增加了牛奶中IGF-1的含量。但rbGH導致的IGF-1增加幅度很小,甚至小於牛奶中IGF-1的正常波動。也就是說,一頭奶牛使用rbGH之後,所產的奶中IGF-1的含量會有微弱上升,但是上升之後的含量可能還是會低於許多不使用rbGH的牛奶。說什麼“含量增加了數倍至數十倍”是完全不對的。

其次,牛奶中IGF-1的含量是很低的,不管所喝的牛奶是否使用過rbGH,從牛奶中獲得的IGF-1的量跟人體內本身含有的量相比都微不足道。另外,經過加熱、消化、吸收之後,食物中的IGF-1到達人體內也不再具有生物學活性。

會有人跳出來說,既然使用rbGH是安全的,那爲什麼目前在多數國家都不允許使用呢?實際上,歐盟和加拿大都沒有對使用了rbGH的牛奶在安全性上提出異議,但是他們認爲rbGH的使用損害了奶牛的健康,因此主要是基於動物福利的考慮否決了rbGH的使用申請。

結論:謠言破解。 rbGH對牛奶中IGF-1不構成實質上的影響;牛奶中的IGF-1對人不構成健康隱患。

3新京報

“牛奶將人類送進癌症的墳墓!”近期在微信朋友圈裏,流傳着這樣一條消息,讓每天習慣喝杯牛奶的人不禁大吃一驚。

這篇文章指出,人是地球上唯一終生吃奶的動物,而奶牛是靠打高劑量的荷爾蒙產奶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研究發現: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子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同時稱牛奶中的IGF-1(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易致癌,牛奶中的蛋白質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病、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高血壓、白內障和老年癡呆症等的患病機率。

記者查詢發現,與這篇文章類似的觀點,早在2010年就開始在網上傳播了,而且會時不時再增加一些新信息,開始另一輪的流傳。

那麼牛奶到底還能不能喝,它究竟有沒有營養價值,奶牛是靠打激素產奶的嗎,致癌一說是怎麼回事?記者就此採訪了食品安全專家,一一回應這些疑問。

釋疑 1

奶牛產奶靠打激素?

激素並不能讓奶牛產奶

傳言:懷孕才能產奶,奶牛一直產奶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不停地懷孕生小牛,現代農場的解決方法是給奶牛打高劑量的荷爾蒙,讓其不自然泌乳——新聞裏所說的 “各種激素” 就是這樣來的!

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編輯、農學專業的李飄介紹,激素是不會讓奶牛產奶的,因爲奶牛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只有在產下小牛後纔開始分泌乳汁,大約305天就會停止分泌乳汁,這些都不是靠激素能完成的。同時,養殖場一般會在奶牛哺乳期的合適時間爲它人工授精,受孕的奶牛會再次生下小牛,開始新一輪產奶。

另外,給奶牛使用的激素其實是一種生長激素,而不是諸如荷爾蒙那樣的性激素,這種生長激素,也不可能讓奶牛不懷孕就產奶,而主要是爲了增加產奶量。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介紹,美國FDA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批准使用人造的牛生長素,用來產生更多的牛奶。只要是集約化、工業化的養殖奶牛,都會使用外援力量,比如新西蘭會定時使用激素,讓奶牛發情期同步。如果沒有外來激素的干預,奶牛完全處於放養狀態,產奶量就沒有辦法保證。

朱毅說,允許使用的生長激素不會損壞消費者健康。如果實在擔心牛奶中可能含有的激素,可以選用脫脂牛奶。

釋疑 2

喝牛奶易患各種癌症和慢性病?

沒證據證明牛奶能致癌

傳言:美國教授T.柯林.坎貝爾博士研究稱,牛奶中的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強的促癌劑,尤其是佔到87%的酪蛋白,能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腎結石、高血壓等患病機率。同時,牛奶中的IGF-1導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等。

知名科普作家雲無心此前曾指出,FDA、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都一致認爲,“並無證據說明IGF-1致癌”。同時,牛奶中IGF-1的含量很低,經過加熱、消化、吸收後,到達人體內也不再具有生物學活性,不構成健康隱患。

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編輯、農學專業的李飄則表示,美國坎貝爾教授的牛奶中酪蛋白致癌的研究,“不是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沒有更有力證據證明牛奶能增加癌症風險”。據介紹,坎貝爾進行的試驗,是通過大劑量黃麴黴素(一種強致癌物)誘導出癌變細胞的大鼠,並不能直接推出酪蛋白對健康人體有相同作用。

據瞭解,坎貝爾在2006年12月接受人民日報社《生命時報》採訪時表示,他的研究“並不是說乳製品會致癌”。

而中國農業大學朱毅副教授指出,人類確實是世界上唯一在成人以後還在飲用乳製品的哺乳動物,但這並意味着長期喝牛奶就損害健康。目前有流行病學的研究認爲,過量攝入牛奶可能增加前列腺癌、帕金森病等的罹患風險。但牛奶也能降低腸癌、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的罹患風險,這些也是得到科學證實的。

釋疑 3

牛奶能不能喝,喝多少合適?

建議每天攝入300毫升牛奶

傳言:腫瘤專家建議,除了那些發展中國家的兒童和營養不良的成人,一般人並不需要喝太多牛奶。

朱毅表示,目前在我國的膳食結構中,牛奶還是可以作爲補充鈣質的優先推薦的食物,因爲它的含鈣量高、而且吸收利用率也高。

在朱毅看來,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大規模牛奶科普宣傳,乳業進入超高速發展時期,以至於牛奶似乎成了健康保障、現代生活的同義語,但她認爲沒有必要神話牛奶,就把它作爲普通食品中的一個選擇,以平常之心看待就可以,既不用神話,也不必妖魔化牛奶,需要理性適度消費。

她指出,中國人食用的奶製品非常少,過量的機率很小,因此不必過度焦慮。只要不是乳糖不耐這類人羣,攝入適當的牛奶不會造成健康損害。一般來說,每天喝250毫升到300毫升的牛奶,不但不會增加疾病風險,反而會帶來有益的補充。

記者同時查詢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日飲奶量也爲300毫升,是世界的平均水平,遠低於美國等國家。中國營養學會此前向媒體介紹,近20年調查顯示,我國大城市人均日飲奶量只有44毫升,全國平均水平只有20毫升。

牛奶送人類進癌症墳墓!你還敢給娃喝牛奶嗎? 第3張

4生命時報

牛奶,一種營養專家眼中的健康飲品;致癌,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詞語;本來,它們都有着自己的“朋友圈”,並無交集。但如今,卻有人硬將它們“結合”在了一起,“牛奶致癌”、“牛奶將人類送進癌症的墳墓”等說法在網上流傳甚廣。牛奶爲什麼被冠以“致癌”之名?到底還要不要每天一杯奶?帶着種種疑問,《生命時報》記者採訪到了相關權威專家。

牛奶致癌說的前世今生

在不少人眼裏,“牛奶致癌說”不是空穴來風,甚至還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現在,有關“牛奶致癌”傳播比較廣泛的主要有兩種說法:激素致癌和酪蛋白致癌。

“激素致癌說”的支持者認爲,奶牛是靠打高劑量的激素產奶的,而雌激素和雄激素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同時牛奶中的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也易致癌。

“酪蛋白致癌”的說法來自於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柯林·坎貝爾的一項“大鼠實驗”。坎貝爾教授用兩組老鼠,通過致癌物黃麴黴毒素使其體內產生肝臟腫瘤。其中一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飼料餵養,另一組吃只含牛奶酪蛋白的飼料。最後發現,植物蛋白組老鼠的病情沒有變化,而酪蛋白組老鼠的病情明顯惡化。因此,就有了後來“實驗證明,牛奶中的酪蛋白會導致癌症,加速癌細胞擴散”的說法。

專家:致癌說漏洞百出

針對“牛奶激素致癌”的說法,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何麗指出,給奶牛使用的激素其實是生長激素,而不是諸如雌激素、雄激素等性激素。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批准使用人造的牛生長激素,它不會損害消費者健康,更不會致癌。另外,美國FDA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都一致認爲:“並無證據說明IGF-1致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何計國表示,牛奶中IGF-1的含量很低,經過加熱、消化、吸收後,到達人體內已經不再具有生物學活性,風險很低。

在何麗看來,“酪蛋白致癌”的實驗結論並不科學,因爲坎貝爾進行的實驗,是首先使用大劑量的黃麴黴毒素(一種強致癌物)誘導出患癌的大鼠,然後再喂飼含不同蛋白質的飼料,而黃麴黴素本來就是致癌物質,這一實驗引申不出酪蛋白可以致癌的結論。北京協和醫院臨牀營養科主任醫師於康指出,動物實驗是不能直接套用在人身上的。在坎貝爾教授所做的實驗當中,餵給大鼠的酪蛋白數量非常大,並且純度爲100%,人們日常喝的牛奶遠遠不可能達到這個數量級,所以不能用這個動物實驗來類推奶類的致癌效果。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乳製品專家南慶賢教授表示,酪蛋白會致癌沒有大量的科研數據,坎貝爾教授的實驗結果並不被全世界的科學家所接受。另外,酪蛋白到胃裏面可以降解,分成小分子,對人有好處。坎貝爾在2006年12月接受《生命時報》採訪時也表示,他的研究“並不是說乳製品會致癌”。

3句話讓你瞭解牛奶

2013年起,《生命時報》開展“牛奶的力量”系列活動,並舉辦“知食捍衛健康——不做謠控人”研討會,邀請權威專家傳播正確的牛奶知識。因此,儘管“牛奶致癌”的傳言屢闢不止,但隨着相關正確知識的傳播,相信這個謠言的人已經越來越少。近日,《生命時報》協同中國傳媒大學國家互聯網信息研究院,在微信平臺推出“你是‘謠控’人嗎”小測試,通過15道測試題讓網民對自己進行評測。這項涉及2.7萬人的調查顯示,超過75%的人並不相信喝牛奶會致癌。儘管如此,也並不是每個人都瞭解牛奶,以下3句話會幫到你。

牛奶是不可多得的補鈣佳品。北京朝陽醫院營養師宋新指出,牛奶是優質鈣的主要來源,此外,其中的鈣磷比例比較合適,還含有維生素D、乳糖、氨基酸等促進鈣吸收的因子。

常溫奶和巴氏奶在營養上區別不大。何計國表示,自己曾經做實驗對比常溫奶和巴氏奶的營養成分,結果顯示,兩者的區別不大。

每天最好喝300克牛奶。對普通成年人而言,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認爲,每天喝奶300克是比較合理的。血脂異常或肥胖人士建議選用低脂或脫脂奶類。

牛奶送人類進癌症墳墓!你還敢給娃喝牛奶嗎? 第4張

說在後面:

科學和僞科學的區別是:我們承認可能性,但也要看具體的量和其他因素的影響。就像VC加無機砷會產生劇毒物質--三價砷,但是並不是你吃完螃蟹吃個橙子就立即會中毒。草酸加鈣會產生草酸鈣,但是並不代表菠菜和豆腐同食就會讓你患上結石。牛奶大量飲用,每天超過800~1000ml可能增加前列腺癌和帕金森病病的風險,並帶來過多脂肪、蛋白質和鈣,但並不代表每天喝300~500ml就會得病,甚至致癌。相反,我國居民本身就是缺乏飲奶和普遍缺鈣(不飲奶的成人),適量的飲奶是鈣非常好的來源,可以說是強筋健骨的食物之一,你不把奶當水喝,就不會帶來過量的風險(一歲內的寶貝奶是主食,過渡到一歲半之後,三餐就是主食了,有些寶貝兩三歲還不怎麼吃飯,天天飲奶1000ml以上,先不說過量的風險,其他營養攝入的缺乏已是必然,家長朋友們就需要注意咯!)。

有人開玩笑說,飲奶的風險是延長了你的壽命,當你活的久了,患各種病的機率當然比早逝要高,僅此而已。所以,以後再看到讓人駭然聽聞的文章,不要急於相信,不要盲目轉發,先上網搜搜反面闢謠資料,多方面查看、分析真僞。其實你真正瞭解一種食物的時候,該吃不該吃,吃多少、怎麼吃,就不會再有那麼多無知的糾結,更不會被這些危言聳聽牽着鼻子走。

嬰兒食譜
幼兒食譜
學前食譜
兒童食譜
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
輔食添加
寶寶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