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父母情緒穩定,纔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情緒穩定,纔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生活中夫妻吵架是正常的,可是當着孩子吵架的影響是極壞的,這會影響孩子的世界觀,父母情緒穩定,纔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幸福就像一場接力賽,人的一生,如若要幸福,除了要付出努力,還需要上一代人給予自己“幸福基因”。

作爲父母的我們,相信從孩子哇哇落地的那一刻開始,就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愛意和力量。

只是在傾力付出之餘,可曾自我審視過:“ 我懂如何愛人嗎?我懂如何管理自己情緒嗎?”

人之所以幸福,不是得到了很多東西,而是學會了與一切負面情緒和平相處,也就是說情緒決定命運。

而孩子的“幸福”或“不幸”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遺傳了,你給孩子的原生家庭決定了孩子能否學會愛,學會處理情緒,學會與人相處,與社會相處。

我們可以先看下面這三個故事:

故事1:

A前段時間離婚了,原因是丈夫脾氣實在太暴躁,總抑制不了自己情緒,所以很容易出現暴力事件,A常被打得臉青鼻腫。追溯起A丈夫的家族,才發現A丈夫的爸爸,爺爺均是暴躁之人,從奶奶到媽媽均是在咒罵拳頭之下忍辱負重,苟且度日。只是A選擇擺脫這樣的灰暗輪迴。

故事2:

B說他的太太是他的靈魂伴侶,他們的結合是命中註定,因爲只有她可以讀懂他冷峻之下的深情,也只有她可以包容他的不苟言笑,不擅表達,不解風情。他說他遺傳了他爸爸,冰冷,孤僻,固執,沉悶。所以他一直以爲人生就是如此,孤獨又憂鬱。遇到太太后,才知道原來生命可以這麼溫暖,因爲太太已改變很多,但依然不是個溫暖的人,他很擔心自己兒子也會像他那般。

故事3:

在商場上,曾遇到一對母女因與其他客人同時看上一件衣服起了紛爭,衣着光鮮的兩母女硬是把服務員罵哭了,兩母女罵人的動作和神態像同個模子刻出來的,而母女倆身邊跟着的六七歲小女孩,臉上無懼色,嘴裏一直嚷嚷着:我媽媽和我姥姥就喜歡這件衣服。三人果然是流着同樣的血。

以上三個故事,故事內容並無共通,只是我們可以看到相似的地方,就是上一代人的情緒基因強大,竟一代代的複製下去了,他們的家族並沒有給孩子遺傳樂觀,寬容,溫和等能支撐幸福感的積極情緒,他們的家族有些充斥着怒和暴,有些充斥着憂和慮,有些充斥着霸和蠻。

父母情緒穩定,纔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心理專家稱,在同一個屋檐下生活,父母的情緒處理,思維模式,行爲方式,不知不覺會在家庭裏形成一個文化氛圍,子女會潛移默化地深受影響,以至於在成年後帶有父母情緒行爲的所有印記,甚至會複製父母的種種幸福或不幸的“故事”,這就叫做心理文化遺傳。

40多年前,塞利格曼進入心理學界開始研究時,“人是完全可以改變”的思想一直籠罩着心理學界。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雙生子女和養子的人格研究開始出現,上述說法一敗塗地,再無東山再起的可能。同卵雙胞胎的心理特質比異卵雙胞胎更像,被人收養的孩子的人格特質更像親生父母而不像養父母,這類研究報告已超過百篇,並且都顯示出同一結論:大約50%的人格特質是基因決定的。

那些能夠得體的與人相處,能夠淡定從容的處理各種關係的人,他們的得體,他們的淡定從容,是他們練就的情緒。這樣的人,他們的家庭關係及人際關係都是幸福的,並複製和傳承到孩子身上,就這樣一代又一代。

在一個健康、正常運作的家庭裏,幸福是代代相傳的。

父母情緒穩定,纔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2張

全球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爲: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有會影響每個人一生。那個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的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生命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關係。

如果你已爲人父母,那麼: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創造一個文化和傳承,你的所有情緒表現,你沒有療愈的創傷和問題,都會複製和傳承到孩子身上。

當然,高遺傳性並不代表不可改變,有些遺傳特質(如性取向和體重)是不可改變,而其他遺傳特質,比如暴躁、悲觀、恐懼等情緒則是可以改變的。

嬌嬌媽在教育等平臺聯合舉辦的 “爲愛打卡—堅持7天不吼娃”活動,就是期望通過活動讓家長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幫助衆多家長做情緒的主人,成爲樂觀開明的父母。

活動信息發出後,家長們響應的積極,活動進行時的熱烈,都是我們意想不到的,參與者竟達近3萬,即使報名截止了依然有很多未報上名的父母着急地要我們給他們補上名額,只是,很抱歉,報名結束後,就沒辦法再增名額了。

原來,父母們都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正在影響着孩子的未來,和他以後的家庭幸福,也意識到真正深刻影響孩子的,是父母自己的情緒狀態,並迫切地希望通過活動改變自己,完善自己。

我們願意相信,只要肯努力,每一種情緒狀態、每一種人格特質都可以得到改進,當然也包括支撐幸福感的樂觀等積極情緒。

我們該怎麼做?

改變對情緒的認知,是管理情緒的前提

悅納自己的情緒,負面情緒也不可或缺

每種情緒存在都是合理的,不能用單純的“好”或者“壞”來判斷

有情緒比沒有情緒要健康得多

處理情緒最好的方式不是逃避,是要面對

情緒是可以感染的,壞情緒要比好情緒傳播得快

對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緒。

比如,你在公園長凳上休息,把心愛的書放在旁邊,這時走來一個人,徑直走過來,坐在椅子上,把你的書壓壞了。你是不是會特別氣憤?但如果你知道那個人其實是個盲人。相信你一定慶幸自己放在旁邊的只是書而不是油漆、或是什麼尖銳的東西。這種慶幸的情緒早掩蓋了憤怒。所以,對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緒。

我們應該允許各種情緒的存在,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們主流的心境應該是愉快的。

有一個電影,我建議大家都看一下,叫做《頭腦特工隊》,這個一部非常好的情緒心理學電影,它在講情緒在我們的頭腦中是怎麼發生的。對於我們的家長,怎樣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以及讓我們的孩子如何處理情緒,都是會有幫助的。

?父母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不要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

及時排解切斷不良情緒的傳播鏈條,不要讓“踢貓效應”發生(踢貓效應: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裏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所導致的惡性循環)

用“解決問題”的方法調節情緒

?在孩子面前,父母表達情緒要有藝術性

發脾氣前請記住,暫時離開孩子一分鐘

學會說“你剛纔的行爲讓媽媽很難過,你現在能做些什麼,幫助媽媽感受好一些?”

要讓孩子明白其中緣由和正確的做法,不要無緣無故遷怒於孩子。

相信通過“7天不吼娃”的堅持,父母們會懂得掌控了情緒後的教育力量遠比吼叫、威逼更強大。只是改變需要足夠的時間,足夠的練習和實踐。

內心的淡定是一種少有人有的狀態,大家都想有,只有堅持踐行的人,才能夠品嚐到修煉的果實。

嬌嬌媽在教育等平臺聯合舉辦的 “爲愛打卡—堅持7天不吼娃,領取3W+現金”活動,就是期望通過活動讓家長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幫助衆多媽媽、爸爸做情緒的主人,成爲“零吼叫”爸媽。

無論你是否朝孩子吼叫過,都不妨給自己一個承諾,堅持7天,試着做一個“零吼叫”爸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