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父母不要孩子太聽話

父母不要孩子太聽話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聽話一點,這樣自己就能夠少操點心,但是有些父母又不希望孩子太聽話,孩子太聽話會出現哪些問題呢?

有人說聽話的孩子是好孩子,也有人說聽話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你贊同哪種觀點?

培養聽話的孩子,要孩子聽話,這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的觀念。聽話的孩子好帶,能省去許多麻煩,長大後執行力強。但“聽話”的孩子在家長的指揮下放棄了童年的歡樂,早早地開始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與技能。這樣的孩子走上社會後,就很容易被花言巧語所欺騙,造成辦事能力的不足。所以很多家長感嘆現在的孩子多麼不讓人省心。其實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教育理念的問題。只有改變這種教人“聽話”的教育理念,纔會有所改變。

父母常常認爲自己的經驗與遠見,可以讓孩子避免受傷害,少走些彎路。 我們似乎都忽略了:不管是彎路還是康莊大道,孩子自己走纔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要明白,你所謂的“聽話的孩子”是指怎麼聽話?在你的概念裏 “好孩子”的定義又是什麼?其實孩子人格健全,健康成長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孩子。如果一個孩子很聽話(很聽家長的話,你讓他往東他不敢往西,什麼事情都不敢自己做主),你覺得這樣的孩子是人格健全嗎?那這樣的孩子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孩子嗎?

父母不要孩子太聽話

孩子的蘋果不一定非是紅色的

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到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孩子高興極了。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麼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爲什麼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後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蘋果呢!”

其實外國教師或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當然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乖孩子更多是庸才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二至五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追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綜合來看,“乖孩子”真正成爲社會精英、業界尖子的不多,他們大多在一般勞動崗位上工作。當然,並不是說“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聰明,出尖子。孩子的“聽話”應更多體現在生活規矩、行爲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動,鬼主意多,父母應做出正確的引導,用於在學習和對待事情上。當孩子出鬼主意時,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挖掘更多的樂趣,引導他們應用在實際生活上。

太過聽話孩子的背後往往有一個控制型的父母。

幼兒園:寶寶要聽話哦,不聽話媽媽不喜歡你了!

中學:別和那些孩子做朋友,會耽誤你的學習的!

大學:相信媽,女生學會計專業好,輕鬆又穩定。

工作:聽爸的,去考公務員,一輩子的鐵飯碗。

結婚:那個男生不錯,就他了吧.......沒感覺?過日子要啥感覺?!

這些親子對話是不是很熟悉?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高聲說過一句話,也從來沒有說過“你要聽話”。“因爲我覺得把孩子往聽話了培養那不是培養奴才嗎?”心理學家認爲,三歲的孩子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即使五六歲的孩子,他們的反抗行爲也是很明顯的。

我們應該培養的是一個不盲目聽話的孩子。孩子不但不盲目地聽我們的話,而且對所有值得她懷疑的問題,她都會有自己的思考,並且可以無所畏懼地說出來。而這個“無所畏懼”依賴於平時一個寬鬆的環境,假如她面對的是一個嚴厲的環境,她不敢說。我們只要從小告訴他一個原則,一個標準。在這個標準下,他知道什麼東西去執行,什麼東西堅決反對,掌握好這個度就可以了。不是不管他們,而是怎樣合理地管的問題。

人的一生,除了生與死,由不得自己選,其他時候幾乎都在做選擇。

現代社會複雜多變,我們無法預見孩子的未來會遇到什麼,我們能做的無非是教會孩子獨立思考,面對生活的抉擇,有自己的主見而不至於手足無措。

允許孩子不聽話,不是說孩子可以爲所欲爲,而是在一個標準下,他知道什麼事情必須去做,什麼事情堅決反對。

讓孩子自己學會在各種生活規則與社會規範中迎接挑戰,父母只需要在身邊溫柔地支持着他就好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