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疾病 > 患自閉症小朋友

患自閉症小朋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患自閉症小朋友

關於自閉症——自閉症又叫做孤獨症,是一種因爲腦部功能異常而引發的發展障礙,通常在三歲左右就會被發現。它會影響兒童的腦部功能,社交能力和溝通能力。

就像普通孩子一樣,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是不同的,他們的智力水平不同,行爲特徵也存在着差異。在思想和行爲方面,他們普遍傾向固執和自我中心。在語言和社交發展、認知和學習方面,他們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礙和異常情況

* 目前治療兒童自閉症的主要方式——

1、 行爲和溝通治療;

2、 生物醫學和食物治療;

3、 輔助治療,如感統訓練,集體活動;

* 兒童自閉症的最佳治療時機——

早發現、早診斷,是治療兒童自閉症的關鍵,因此3歲左右是確診和開始治療的關鍵期。

* 自閉症的早期表現——

儘早發現兒童自閉症並不是一件很複雜的工作。只要父母注意觀察,細心比較孩子與其他孩子發育不同的特點,並及時到正規專業機構診治,就會得到答案。自閉症比較常見的早期表現有:

1、 與人缺乏目光交流;

2、 對周圍漠不關心;

3、 語言發育遲緩並且有障礙,輔以手勢表達需要;

4、 不斷重複一些動作;

5、 過度偏愛某些東西,喜歡旋轉的東西;

6、 不能接受日常習慣的變化;

7、 莫名其妙地笑;

8、 容易受情緒或環境因素刺激,表現衝動或有傷害性的行爲;

9、 不喜歡和別人擁抱;

10、 不容易與別人一起玩。

* 父母該如何幫助患有自閉症的孩子——

在和自閉症的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應該考慮到他們和其他孩子並不相同,所以應該用適合他們的方式來幫助他們:

1、 儘量給他們簡單、明確和一致的指示;

2、 預先告訴他們可能會有的轉變,讓他們做好準備;

3、 多給孩子視覺的提示和具體的例子去幫助他們瞭解新的概念;

4、 幫助他們在社交場合表達自己,傳達和交換意見;

5、 儘量鼓勵和協助他們參加社交活動,幫助他們改善社交和溝通技巧;

6、 不要特別理會他們不正確的社交行爲,可是當他們做出正確的社交行爲時,應該加以讚賞和鼓勵;

7、 家長和治療師保持緊密聯繫,互相提供有用的資料。

比較常規的自閉症康復機構,都是通過個體測試、一對一輔導以及患兒間的集體活動,來幫助孩子們迴歸現實社會。但是在這種方式下,自閉症孩子們通常會失去和同齡的普通孩子接觸和交往的機會。

目前,一種依託於幼兒園生活的自閉症治療方式正在嘗試讓自閉症的孩子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和普通孩子有共同的幼兒園日常生活。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的一日生活是什麼樣子吧! 文/朱田田 部分攝影/柴玥 特別感謝/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

幼兒園有助於自閉症小朋友康復嗎?

Q:這種讓自閉症孩子在幼兒園裏隨班就讀的治療方式,對他們有什麼幫助?

A:讓自閉症的治療和幼兒園生活接軌,是爲了在治療以外,讓孩子們參加普通班的一些活動,使他們可以逐漸融入正常的班級。這樣自閉症的孩子就會有更多和同齡孩子接觸的機會。他們可以互相學習和幫助,並且建立友誼。

Q: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們都能夠接受這種方式嗎?

A:對於還不能適應幼兒園環境的初入園的孩子,或者是那些過度活躍,有情緒和行爲問題的孩子,我們會進行個別治療,着重訓練他們的基本學前技能。當孩子有明顯進步後,我們會把一對一的治療調整爲一對二,或是小組輔導的形式,着重訓練孩子聽從指示的能力,以及社交和溝通的技巧。

當孩子在溝通、社交及行爲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時,我們會安排他們進入幼兒園的普通班,並且提供入班支援和入班後的一對一治療。

等到孩子們適應了普通班的上課環境後,我們的治療就會逐漸減少,不過仍會和普通班的教師進行定期檢討,看看這種模式是否切合孩子的需要,並按他們的學習表現和進展作出安排。現在的幾個孩子基本都進入到入班的階段了。

Q:他們走進普通班級的時候,會不會被其他孩子另眼看待?

A:這主要取決於老師的處理方式。老師們不會去刻意地渲染某個小朋友和大家不一樣,孩子們也就會不在意這個小朋友和自己有多麼大的不同。從目前實際情況看來,普通班的孩子們反而對自己班上的自閉症孩子給予更高的熱情。他們會在下課後過來探望單獨上課的孩子,送瓶酸奶、打個招呼什麼的,感覺特別親。

Q:這些孩子每天接受個體訓練的時間是多少?

A:我們會根據孩子在入園能力評估中表現出來的個體情況,以及家長的需要來安排,基本在兩個半小時至五個小時之間。

Q:個體訓練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A:主要包括6方面。首先是學前適應技能訓練,主要包括“坐好”“看着我”等內容。然後是肌肉訓練,包括精細動作和大運動的練習。第三個是溝通能力的訓練,主要是針對發音和語言表達的練習。第四方面是生活自理能力的鍛鍊。

第五個方面,也是我們最注重的,就是認知能力的培養,希望孩子在隨班就讀的時候,和其他小朋友在認知方面的差距不會太遠。最後是社會交往方面的聯繫,包括問好、告別,回答爸爸媽媽名字等內容。

Q:孩子與老師間的一對一訓練關係,會不會導致他最終只接受自己熟悉的老師?

A:訓練是一對一的,但是老師不是固定的。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個體訓練,分別由不同的老師負責,第二天再換另外一對老師。老師們會在每天晨會和午休時交流訓練計劃以及孩子之前的課堂表現,然後根據實際需要作出調整。

Q:目前來看有沒有明顯的成效?

A:這與孩子的個體情況有關。年齡偏小的幾個孩子,因爲介入早,所以改善的幅度比較大,他們在認知和與老師的呼應上有很明顯的進步。而接受治療比較晚的兩個孩子,相對來說收效較小一些。我們希望他們到了該上學的年齡時,基本具備入學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