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是什麼讓家長們不惜傾家蕩產滿足孩子的需求?

是什麼讓家長們不惜傾家蕩產滿足孩子的需求?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合格的後媽需要嚴格把握教育尺度,既不能對孩子太兇,太兇則稱之爲“棒殺”,也不能太溺愛孩子,過溺則稱之爲“捧殺”。

是什麼讓家長們不惜傾家蕩產滿足孩子的需求?

第五次看到《今天的中國,有一個很可怕的現象:全名富二代》這篇文。

這次是我退了休的老媽怕我漏看朋友圈專程發到我微信上的。大面積的點贊和轉發表明這已經是中國教育中的一顆腫瘤,急需得到醫治。

我想起那個經典的網絡段子。“我有病啊,你有藥嗎?”

是的,我有。我要像天橋底下賣狗皮膏藥的販子一樣,向深受“富二代教育”其害的家長們兜售“後媽式教育”。

闡述後媽式教育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富二代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是什麼讓中國的家長們不惜傾家蕩產也要滿足孩子的需求?

根據匯豐銀行的全球教育支出調查報告,中國香港以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三倍以上高居榜首,新加坡、臺灣大陸分別排在第三、五、六。可以說整個華人世界都爲下一代的教育而瘋狂。

中華民族的傳統是家天下,尤重子嗣,是和猶太人同樣注重教育的民族。

接近半個世紀的獨子化,少子化家庭模式更像陽光下的放大鏡一樣,把萬千寵愛聚焦於一點。恕我直言,孩子們都快要被愛烤糊了。

全民富二代本質上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付出,過度在意。

是什麼讓家長們不惜傾家蕩產滿足孩子的需求? 第2張
是什麼讓家長們不惜傾家蕩產滿足孩子的需求? 第3張

如果說全民富二代是一種病毒,那麼後媽式教育就是專門針對這種病毒的疫苗。

後媽,顧名思義有別於親媽,對孩子沒那麼在乎,合格的後媽需要嚴格把握教育尺度,既不能對孩子太兇,太兇則稱之爲“棒殺”,也不能太溺愛孩子,過溺則稱之爲“捧殺”。

所以後媽式教育的核心就是不要過分關注孩子,劃清和孩子的心理界限。

奧義一: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富二代教育”最殺人不見血的一點就是父母將孩子學習、生活上一切能代辦的事情都包辦了,直接導致孩子動手能力底下,缺乏自信,成就感低。

我有個朋友,兩口子耗半生積蓄將13歲的兒子送到美國去讀初中,媽媽專職陪讀。一年過去,語言關都沒過,天天放學窩在家裏打遊戲。

媽媽在網上向我訴苦,所有精力都花在兒子身上,給他閱讀英語書,管教他不要玩遊戲,幫他選課;怕兒子吃不慣美國飯,天天去華人超市買菜,力求和國內口味一致。

最後卻換來兒子對媽媽極度厭煩和不尊重,甚至在衆人聚餐的時候,當衆怒懟親媽,只因媽媽喊兒子多吃點飯。

其實我想說,都13歲了,你還管他多吃少吃。這孩子身軀已經和大人相差無幾,精神上卻還被父母視爲嬰兒,太憋屈了!

難怪宅家裏不敢出門,被母愛這樣全方位窒息式地包圍着,面對獨立個性的美國少年,得有多自卑啊。

後媽式教育則剛好相反,任何能自己動手做的事情,請不要來麻煩父母。

是什麼讓家長們不惜傾家蕩產滿足孩子的需求? 第4張

奧義二:孩子做錯事請讓他承受自然後果

孩子犯了錯,親媽可能會喋喋不休半個小時,後媽卻不可以。那怎麼辦呢?讓他承受自然後果!

侄女上初中時,一直丟三落四的,雨季也不記得帶傘,作業吭哧吭哧寫完也不記得放書包。

每次忘帶東西,一個電話就把老媽召喚到學校給她送過去。她媽每次都要數落半天,難免要被女兒嫌棄白眼。下次則繼續忘帶,周而復始。

後來她媽去外地進修兩個月,她又把作業落在家裏時,頭頭轉轉找不到人送去。

如是2次,再也沒發生過健忘所致需要送東西的情況。聽說侄女準備了個小本子,專門記錄每天要帶的東西,可見人都是逼出來的。

鑑於各位父母上崗時都沒有經過崗前培訓,特此說明,孩子這種生物,凡是你苦口婆心的嘮叨,他們都有本事自動過濾掉70%。說一萬次道理不如讓他們吃一次虧來得有效。

奧義三:讓孩子學會爲父母付出

現在一個孩子往往要受到6個大人的愛心灌溉,幾乎沒有反饋的機會。不要說小孩,就是莊家這麼漚肥也燒死了啊!

平時可以多支使孩子幫忙幹些跑腿之類的差事。不要到了感恩節纔來搞讓孩子給父母洗腳之類的作秀。

只有養成孩子爲父母付出的習慣,愛才會流動起來,而不會全彙集在孩子那裏,變成一潭死水,腐爛發臭。

食物分配也是如此。從獨生子女制度實施以來,千家萬戶的雞腿上餐桌前就已經有了歸屬,曾親眼目睹親戚家的孩子因爲長輩動了他的雞腿而當場變色。

並非孩子們霸道、白眼狼,是父母長期這麼分配,孩子已經把“雞腿屬於他”內化成一種規則了。

誰更愛吃可以適量多吃一點,但絕不能吃獨食。比如我愛吃橘子,女兒甚至會把幼兒園發的橘子省回來給我吃。

我也會藉口不愛吃甜食,把一些甜點留給她多吃一點。親子之間需要的是雙向關心,而不是父母永遠手心向下的單向付出。

是什麼讓家長們不惜傾家蕩產滿足孩子的需求? 第5張
是什麼讓家長們不惜傾家蕩產滿足孩子的需求? 第6張

全民富二代教育這麼有市場,有一個大前提是中國的功利主義教育。

判斷一個人成功,我們看他賺了多少錢,判斷一個孩子教育得成不成功,我們看他學習成績好不好,大學能考進什麼樣的學校。

父母大手筆在孩子教育上砸錢,無非就是爲了孩子學習成績好。

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也是爲了孩子學習成績好,甚至父母事事包辦也是爲了不耽誤孩子的學習成績。

然而爲什麼,全民富二代並沒有變成全民成績好呢?爲什麼普通老百姓已經對孩子那樣掏心掏肺了,卻變成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了呢?

如果不能解決孩子有出息這個千古難題,恐怕後媽式教育也不會有市場。

一個孩子想要學習好,固然需要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方法,最爲關鍵的一點是,要有充足的學習動力。

如果說前面兩樣可以通過富二代式教育,通過父母砸錢進私立學校,買學區房,上補習班來解決,那麼學習動力就是富二代教育所無法解決的。

電影《摔跤的爸爸》中有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可以說沒有這個轉折,這片搞不好就變成《和魔鬼爸爸的鬥智鬥勇》了。

在爸爸強制要求下學習摔跤的兩個孩子一開始是拒絕的,她們變着法子偷懶,向媽媽求情,拉斷摔跤場地的電線,總之就是各種不想練。

照這個勢頭下去,不管爸爸有再多的摔跤技巧和方法,再嚴厲,孩子們都沒有前途。

然而14歲的同學出嫁卻讓她們意識到這個殘酷男權的社會,摔跤是她們唯一擺脫命運擺佈的機會。從此兩個孩子才爆發出200%的努力,一路披荊斬棘站到了冠軍獎臺上。

同樣的,我們還聽說有很多進入社會後的成年人,捶胸頓足後悔當初沒好好學習。這些都告訴我們要從根本上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的就要給他們機會直面這個現實的社會。

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讓孩子們體會到這個社會的嚴酷呢?哪怕是弱化版的模擬社會也好過把他們關在無菌的玻璃罩子裏。

是什麼讓家長們不惜傾家蕩產滿足孩子的需求? 第7張
是什麼讓家長們不惜傾家蕩產滿足孩子的需求? 第8張

後媽式教育是這樣通過區分年齡段來一步步加大引導力度,讓孩子們學會正視現實的。家長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後媽度”來選擇初級或進階版本。

學齡前:

初級版:帶孩子去你工作的地方看看,別讓孩子鬧出錢是銀行發的笑話。

進階版:跟着孩子賣一次廢品,讓他親身體驗體力勞動是如何被貶值的。

小學版:

初級版:旅行不要光盯着那些高大上的地方,馬爾代夫不能教會你的孩子什麼叫生活。帶孩子去菜場,建築工地,農村看看,讓他們去見識一下底層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進階版:每逢情人節、國慶節、春節批發一些小商品讓孩子試着在鬧市中售賣。別看買東西那麼容易,賣東西卻是如此之難!

中學版:

初級版:帶孩子參加各種社會體驗、義工等活動,採訪各職業的辛苦與得失。

進階版:讓孩子去餐廳、工地實實在在打一次工,學會爲工作中的失誤承擔責任,感受一下學歷低是種什麼樣的體驗,付出大量體力勞動還要看老闆臉色。

大學版:

初級版:父母只負責支付學費,生活費需要自己賺取。家教、實習、打工都可以,多賺多用,少賺少用。

進階版:如果是小學、初中一路鍛鍊上來的,清楚自己將來要做什麼,有什麼樣的職業規劃,可以向父母貸款生活費、考證費、充電費等等,爲進入社會做好最後的準備。(所謂響鑼不用重錘,當他通過前面的鍛鍊認清了前進的方向,父母就可以毫無顧忌地提供助力了。)

再次聲明,後媽要想孩子做一件事,是必須得平等溝通的,各位父母切不可倚仗我是你老子,而搞強權式蠻幹。唯有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朋友一樣,才能使之接受社會的現實,這也是後媽式溝通的真諦。

是什麼讓家長們不惜傾家蕩產滿足孩子的需求? 第9張
是什麼讓家長們不惜傾家蕩產滿足孩子的需求? 第10張

最後,後媽和親媽還有一個顯著的區別,後媽基本上不會把全副精神放在孩子身上。

作爲母親,我們除了照顧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照顧好我們自己。飛機上的緊急操作指南都告訴我們要永遠先爲自己帶好氧氣面罩。

只有父母自己身體心理都健康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比起送孩子上路,父母更應該和孩子一起上路。

富二代式教育思維往往是:我們這輩子就這樣了,我們爲了你付出了一切,現在就看你能飛多遠了。

而後媽式教育思維則是:

我們盡到了爲人父母的責任,我們這把年紀仍然在學習進步,你年輕、精力充沛、頭腦好,要是這都趕不上我們,那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如何,後媽式教育安利到你了嗎?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