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家長們都知道嗎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家長們都知道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不少家長,與孩子分明日日相處,身體上的距離最近,心靈之間的距離卻很遠,根本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麼。這樣,即使你花最多的錢財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學校,花最多的精力去給孩子“開小竈”,都是無濟於事的。

幾年前,北京發生了一幕家庭慘劇。夫妻倆都是一所著名大學的教授,家庭條件優越,但是,他們16歲的孩子卻因爲忍受不了家庭的壓迫以及父母對他交往女朋友事情的強加干預,用菜刀殘忍地把父母殺害了。後來法官在法庭上問他真正的殺人動機,他說了一句話:“是因爲我的父母親到死之前,仍然不知道我究竟需要什麼。”這句話,我想是他對所有教育者說的。

無數事實證明,只要讓孩子感應到你真的在乎他,他就不會讓你太失望。

教育家呂型偉先生說:“猿猴變成人需要幾千年的時間,人變成動物只是一夜之間。”現在地球變暖了,人心卻變冷了,這是多麼可怕的情況,這也給當下的教育提出了一個重大的根本性問題。

有一位父親問兒子:“你記憶中最美好的生活片斷是什麼?”

兒子毫不遲疑地說:“是那個晚上,我參加完童子軍聚會,你來接我回家。在路上,你停下汽車幫我捉螢火蟲。”

事情如此普通,這位父親已經不大記得了,卻成爲兒子最美好的回憶。當時兒子知道父親很繁忙,滿以爲不會停車的。這是父子在一起的美妙的晚上,父親的行爲是在對兒子說:“我愛你,我在意你,爲了你我願意做更多事。”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家長們都知道嗎

教育應該是一種心與心的感應,讓孩子在心靈上得到溫暖,在心靈的碰撞和感動中獲得成長。

例如,小澤是個貪玩的孩子。一次,老師組織學生去郊遊,但不巧的是天下雨了,因此活動被取消了。

小澤感到很鬱悶,他怒氣衝衝地趕回家。一進門,他甩下書包,一頭倒在牀上,不說一句話。父親見了,決定和他談談。父親用手拍了一下小澤:“你看上去很不開心,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嗎?可以跟我說說嗎?”

於是,小澤把郊遊的事跟父親說了一下。

父親聽他講完後說道:“這雨什麼時候下不好,偏偏這個時候下。”

小澤緊跟着說:“是啊,爲什麼現在下呢?”

雙方沉默了一會,小澤說:“哦,這次不行,可以等到以後再去。”顯然,他平靜了許多。在下午餘下的時間裏,他再也沒有發過脾氣。

通常,只要小澤氣憤地跑回家,他的這種情緒就會影響全家人,使每個人都不開心。這種情況一直會持續到深夜,直到他睡着後纔算結束。沒想到,今天父親的一席話竟使他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情感受到重視。我們可以做的最偉大的事情,莫過於讓別人知道他們能夠愛並且被愛着。在交流中,無聲的行動有時能與話語一樣重要,起到交流的作用,更能夠體現對孩子的愛和賞識。

教育者需要先打開心門,不可抱着一顆焦躁的心來面對孩子,我們需要從身上流露出一種溫暖平和,需要讓孩子感受到“陽光”。

記得陝西有一位特級教師請教專家,他們班上有六十多個孩子,怎樣才能做到一視同仁,關注到每一個孩子。

專家告訴她,通過調查發現,從以往的教育經驗來說,理想的班級人數是15,也就是說,再優秀的班主任如果仍然用大腦關照孩子,最多隻能關照到15個。很多家長深爲憂慮,每個家長都希望班主任能關照到自己的孩子。但當前班級人數設計的現狀是越來越窘迫,所謂的“好學校”更是變本加厲,最多的班級人數據我所知已經達到75。專家給她提出建議,如果不能改變現狀,不妨用心靈去感應每個孩子,以往我們都是用大腦教育孩子,所以只能關照到15個孩子,如果我們用心靈去感應孩子,那麼即使是75個孩子,我們都可以用心靈感應到、關照到,當每個孩子都能感應你的心靈,教育就開始實現了。

我們平常說一個人有氣場,就是指這個人的能量在擴散、傳遞給周圍的人。真正的教育,絕不僅僅是講道理、傳授知識,更不僅僅是開發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傳遞給孩子,維護孩子的心力,讓他成爲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個能承擔後果、應對變故、能改善自身和環境的人。

現在社會上出現很多“網癮”的孩子,在接觸中發現這些孩子身上有一個共性,就是他們的心靈是冰涼的,沒有在家庭或者學校中得到溫暖。所以他們的心靈實際上每天在街頭流浪,自然就到虛擬的空間裏尋找慰藉了。

事實上,經過幾年下來對“網癮”孩子的調研和調整,可以很明確地說,網癮根本不是教師和父母的對手,只要我們的孩子每天在家庭和學校裏得到精神能量的補償,一切問題都會變得簡單得多。

把我們心中的能量通過一種管道輸送到孩子的心裏去,每個孩子的心中一定是春意盎然。經常呼籲天下的父母親,無論再忙,每天都應當回家做一件事情:毫無怨言地做一頓晚飯,這頓晚飯裏隱藏着豐富的精神能量。現在的父母親,特別是每天上班忙碌的父母親,經常忽略或者藉口工作忙,甚至即使好不容易做了一頓飯,卻滿腹牢騷。孩子和家人,得不到精神的滋養,走出家門,實際上他們的心靈是飢餓的。

編後語:

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如文中所說,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做出的“在意我”的行爲,是父母去了解和聽到我的情緒,是家和學校的溫暖。

“每個人都渴望自己的情感受到重視。我們可以做的最偉大的事情,莫過於讓別人知道他們能夠愛並且被愛着…… ”孩子也不例外。

父母在教育過程中傳遞的對孩子的接納與愛,正是我們給孩子的心靈食糧與精神能量。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