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學的“啞巴英語”,該怎樣給孩子英語啓蒙?

父母學的“啞巴英語”,該怎樣給孩子英語啓蒙?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文和英文應該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兩種語言了,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熟練地掌握這兩門語言,但是經常有媽媽留言說,夫妻兩人英語都不好,怎麼辦?

我們的英語再不好,應該也比你家小朋友好吧,英語啓蒙真的不是什麼高門檻的事,有高中程度就夠了。我想,很多人說的英文不好,主要的難題都是“開不了口”,因爲在應試教育的主導下,我們中很多人都學的是啞巴英語吧。很多人擔心自己的發音不標準,把孩子帶“歪”了,以後糾正起來更加麻煩。大家的這種擔心真的挺多餘的。其實,孩子在3歲前學兩種語言,叫同步學習,如果有浸潤式的語言環境,更有可能學到純正的發音;3歲後,學第二語言,是先後學習,大都會帶有母語發音的影響。可能孩子越大,口腔肌肉發展完全成熟了,用另外一種方式發音會更難(有種舌頭捋不直,結巴的感覺)——就算不被你的中式發音帶歪,等孩子長大再學,他們的發音也很難“地道”,誰讓英語是第二語言呢。

但是發音純正真的那麼重要嗎?在國外生活得越久,我越發覺得,造成交流障礙的最主要因素是詞彙量(需要見多識廣)和表達方式(需要了解文化),絕對不是發音。同樣是說普通話,我們還有各種各樣的發音呢,會阻礙交流嗎?如果我們不做播音員,普通話標準不標準對我們的生活有多少影響呢?想想印度人的英語,口音比中式英語還要重,照樣能和英文世界接軌,幾乎沒有障礙嘛。

等孩子大了去學校再學習英語有什麼壞處嗎?

其實語言學習沒有什麼所謂“敏感期”,沒有有一個突然變好或者變差的臨界年齡,成年人只要用心也能學好 (Krashen,1973; Johnson & Newport, 1989; Lenneberg, 1967)。前陣子我因爲周圍的朋友都把孩子送去pre-kindy或者送課外補習班(其實也是通過做遊戲學單詞),還糾結了一下要不要給妞也報個英語學習班,以免入學時跟不上。我老公得知後覺得特無語,他說,補什麼習,我上初中才開始學英文,英文比很多從幼兒園開始學的更好,早學晚學根本不是個問題,關鍵看學習能力。仔細想想,是這個道理,孩子各方面能力發展到一定水平了,學習起很多東西來事半功倍。現在就是好好玩的時候,會玩,會分享,培養專注力,想象力,學習與人溝通和協作,鍛鍊大運動能力,培養樂觀積極的心態……這些比具體學點什麼語數外基礎強。

既然不是必須,爲什麼要早學英語?因爲現在學習語言最不費力啊!研究發現嬰幼兒天生具有學習多種語言的能力。雖然關於雙語學習和第二語言學習的研究不認同所謂的語言學習“敏感期”,根本沒有一個突然變強或者變差的臨界點,但是,研究卻發現,隨着年齡增長,語言學習的能力會減弱。(Birdsong & Molis, 2001; Hakuta, Bialystok, & Wiley, 2003) 研究發現,20歲之前的生物學上的變化使得學習和掌握語言微妙之處的能力會下降。(Johnson& Newport, 1989; Weber-Fox & Neville, 2001)。也就是說,孩子的大腦配置更適合語言學習。

我還看到過一個研究,小時候學過第二語言的人,成年後再學習其他語言,也比一直在單語言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人更有優勢。我老公是浙江人,從小接觸好幾種完全不同的方言,他覺得這可能和他後來在學英文時,有很好的語感,比很多人都更好的英文發音有關係。研究人員提出了一些假設來解釋爲什麼精通雙語的人在理解力和認知能力、工作記憶等方面更有優勢。一些研究者猜測,可能是因爲會多語言的人需要經常性進行“語言切換”,有選擇性地說某一種語言。這種不斷地切換聯繫可能是對大腦的訓練,可以加強某些方面的思維能力和反應速度(Green, 1998)。對於孩子來說,經常性地辨識兩種語言也在對他們的大腦進行訓練(Sebastia?n-Galle?s et al., 2012)。

從學習環境的角度,幼年時期學語言也比長大後再學更有優勢。其實無論在哪裏生活,孩子們其實都會在幼年接觸到豐富的語言環境,他們會接觸到很多容易理解的、有技巧的、針對孩子說的話 (Fernald & Simon, 1984)。大人對孩子說話的方式總是不一樣的,人們都會用簡單的語言對孩子說話。孩子們每天都會有很多學習和練習語言的機會,即使他們說錯了,我們也會覺得這是“童言無忌”,會覺得好可愛。說錯了也不會讓孩子感到羞恥,不會因此變得不敢開口。幼年時期孩子對語言的接觸是高質量的、高頻率的,他們也是被鼓勵說,可以犯錯的。

父母學的“啞巴英語”,該怎樣給孩子英語啓蒙?

孩子小的時候幾乎每時每刻,做任何事的時候都同時在學語言,但過了幼年時期再學第二語言時,情況就不一樣了。大一些的孩子和成人就不再有同樣多的學習語言的時間(有很多別的事情要做),也很難以獲得有趣的、持續的、“一對一”的學習語言的機會。像我們以前在教室裏語言英語是,通常是一個詞被翻譯出來,給它一箇中文的定義,老師把語法規則講解給我們。定義和描述也是一種學習方式吧,但是遠遠沒有從生活場景和細碎詞彙中去探索一種語言來的有力量。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長大後再學語言,我們的認知發展比我們的第二語言水平超前越來越多。當你已經會讀《紅樓夢》、《三國演繹》、《圍城》了,但是英語還處於“我的名字叫XX”,“早上好”的階段,這種差異讓語言學習多麼無趣啊,純粹是在把自己已知的世界翻譯成另一種“語言”,而不是通過語言去認識世界啊。需要熬過去很長時間的乏味枯燥期,才能讓第二語言的水平趕上自己的認知水平,才能通過這種語言去做有意義的交流,去領略語言文化的美感。

最後,我想說,語言的學習也不僅僅是會讀、會看、會說,它更是一種文化認同,是一種新的思考、表達的方式。語言學習是不可能速成的(什麼90天掌握一門外語,純粹扯淡),也許你能夠短期內記憶、背誦下一些足以應付簡單的日常交流的句子,比如在餐館就餐,在機場乘飛機等,但是如果沒有對這種語言背後的文化背景的深入瞭解,你永遠不可能運用這種語言進行有深度的、思想的交流。比如很多英文笑話,如果沒有文化背景知識,你根本get不到它的笑點。如果學習語言是需要花費很多功夫的,爲什麼不在孩子最容易接受語言信息,能夠愉快地通過簡單的詞句進行認知學習的時候開始?

當一個幼兒剛開始去探索世界的時候,她通過兩種語言去了解周圍的世界,既不需要刻意背誦,也不需要翻譯,這是非常自然的學習語言的方式。

不過,在幼兒的各種啓蒙學習上,我們大可以少一點功利心。不管我們用中文還是英文給孩子講故事,哪怕只是坐在我們懷裏,看看圖,說說話,他們都能從中受益。學習的能力、探索的興趣,比學到什麼具體的知識點更重要。

在家教孩子英文最好的方式是……

學齡前孩子的啓蒙,最重要的場所還是家庭,任何早教班都代替不了爸爸媽媽的影響,英文啓蒙也不例外。家人有最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我們教孩子語言,是專注的,是一對一的。

如果你也有心讓孩子從小學習英語,接觸英文文化,我覺得最好的啓蒙方式還是給孩子讀英文繪本。

父母學的“啞巴英語”,該怎樣給孩子英語啓蒙? 第2張

給孩子讀繪本可以讓孩子在不經意間中學到語言規則,表達方式,也就是語感。而當你你給孩子讀的時候,而不是通過電視、音頻聽故事時,閱讀的節奏是你們可控的。繪本中包含着豐富的語言信息,你們可以隨時停下來,給小朋友解釋畫面的意思;可以反覆讀一頁,認畫面中的每一個動物、植物、建築等;如果孩子翻頁翻過了頭,可以跳着讀。

“有圖有真相”。圖畫對於孩子來說簡直太重要,看到的會比聽到的更容易讓孩子理解和記憶。

親子共讀能強化對詞彙的記憶。很多時候文字是需要有上下文才能幫助理解的,通過讀繪本,孩子能夠學到準確地詞彙地運用。閱讀可以調動起大腦的很多功能,孩子可以看到小兔子再跳,看到五彩繽紛的色彩,看到英文的書寫……

小朋友的生活空間可能有限,見識不廣,但是藉助繪本,他們可以看到更廣闊的大千世界。

繪本可以隨時隨地攜帶,任何需要安靜坐着的時候,比如坐車時,試試讀繪本。

英文不好的爸爸媽媽,

給孩子選擇這樣的英文繪本

從簡單的讀起:

一頁就一個詞、短語或者句子的繪本

從單詞簡單的,內容簡短的書讀起,孩子容易接受,你讀起來也不會太吃力。

選擇有中英文翻譯對照的繪本

如果對自己的英文實在是沒信心,你可以選擇有中英文對照的書讀(不會發發音可以查一下)。對於中文已經領先英語的孩子,如果孩子問起,可以用中文給孩子解釋。

選擇你和孩子感興趣的書來閱讀

選擇吸引你們的內容讀,可以結合你或者孩子的興趣。

口語不好,怎麼讀?

讀繪本的時候,你是在跟一個學說話的孩子講故事,根本不需要逐字逐句翻譯,就像你給他們讀中文繪本一樣,其實孩子看着圖就能理解許多內容了。

總的來說,兒童繪本的英文句式和單詞都非常簡單,不需要爸爸媽媽的英文水平多高,偶爾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動手查一下嘛。如果讀的時候被不認識的單詞或者不理解的句子卡住了,你可以把那個地方用中文來講,看圖說話,用中文來解釋。

中文、英文兩種語言混着給孩子講,也沒有問題。你可能也有注意到,像新加坡、馬來西亞這樣雙語國家的華人,他們說話經常都是兩種語言混着說的,這也是一種雙語者的特徵吧。總之,放!輕!鬆!讀繪本也是一起玩,玩開心!

廣泛地閱讀。讀繪本的時候,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接觸,給孩子讀繪本故事,可以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專注力、可以讓他們看到生活以外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擴充他們的認知。

每本書讀很多遍。小朋友會喜歡他們熟悉的故事,喜歡反反覆覆聽一個故事。你會發現,如果讓孩子自己挑選書,他們一定會挑自己熟悉的書來看。熟悉讓他們有安全感,有成就感,熟悉也幫他們鞏固學到的內容。讀的次數多了,孩子就能慢慢自己看書,自己給自己複述了。

還可以還孩子一起來表演,比如打扮成小兔子,像故事的小兔子一樣作出各種動作,比如打扮成小海盜,一起來玩一些有創造力的遊戲。

從出生開始閱讀,儘早幫孩子建立起閱讀習慣。很多爸爸媽媽說,孩子一點都不喜歡看書,一個勁地搶,抓書,撕、咬,根本沒興趣,幾分鐘就爬走了。的確,孩子不會總是感興趣我們感興趣的,喜歡玩我們安排他玩的項目。多找機會嘗試嘛,跟着孩子的節奏來,不需要每次都讀完,也不需要一頁一頁讀。半分鐘,一分鐘,五分鐘……你慢慢會找到孩子的感興趣的內容,孩子也會逐漸能夠閱讀的時間越來越長。

除了讀繪本,還可以做什麼?

這些活動沒有讀繪本有效,但是也不失爲培養興趣和語感的方式。和食物需要多樣化一樣,孩子的生活也需要豐富多彩呀。小朋友學語言,根本不需要刻意“學”,他們做的任何活動,都在同時學語言。

看英文動畫片

說到看動畫片,很多人可能都會反對:對眼睛不好,孩子不能跟着電視學說話……其實你可以換個角度看這個事,如果你要給孩子看動畫片,爲什麼不看英文動畫片?很多英文動畫片的製作水準都比國產動畫片高,娛樂的同時,也讓孩子“磨耳朵”。

通常我是在坐車,或者坐飛機,在餐廳等公共場所,孩子哭鬧的時候給她看動畫片——與其讓她大哭影響我開車,或者影響周圍的人,不如放動畫片讓她安靜一會兒。算是“特殊情況,特殊處理”吧。

雖然說看小視頻、動畫片,不是最有效的學語言的方式,但是我女兒的確跟着動畫片(Peppa Pig)學了不少英語詞句。因爲有趣,有故事情節,語速慢,容易學,她很自然地就把那些詞句運用到了生活中。

唱英文兒歌,看兒歌視頻

幾乎沒有寶寶不喜歡音樂,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就能對音樂作出反應了。唱歌兒也需要單獨佔用時間,可以在換尿布、洗澡、坐車、散步、趴着玩的時候給寶寶唱兒歌。寶寶一出生,我就打印和下載了很多嬰兒兒歌,自己先學,然後唱歌寶寶聽。

他們聽到越多,就越能夠理解詞彙和語言。

那些你常常唱的兒歌,可以給18個月以上的孩子看看相關的視頻,幫助他們理解歌詞的意義。我家最早接觸的視頻就是兒歌視頻,因爲兒歌的韻律感強,寶寶很容易學會,孩子在剛會說1-2個字的簡單中文名詞的時候,就已經會唱好幾句的嬰兒兒歌了。

推薦兒歌曲目:

這些兒歌除了小豬佩奇的那個兒歌合集,其他都是我給妞妞清唱的,他們幾乎都可以改變調子或者歌詞,喜歡的可以自己去找其他配樂版。

聽兒歌學英文| Peppa Pig 裏唱過的那些英文歌

兒歌清唱| 哄睡曲目,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

兒歌清唱| There's a little wheel a-Turnin'

看視頻,學兒歌| 英文數字兒歌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遊戲兒歌| Old Brass Wagon

英文兒歌: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英文兒歌 Rain Rain Go Away

英文兒歌分享:Five Little Ducks

英文兒歌:Mum and Dad and Uncle John

英文兒歌| This little piggy went to market

英文兒歌:The Wheels on the Bus

親子互動兒歌:Row row row your boat

聽嬰兒兒歌CD

英文兒歌可以作爲你們做遊戲的背景音樂,也可以放在車裏,播放給寶寶聽。你和孩子都可以學着唱。

藉助點讀筆

點讀筆也被很多父母視作洪水猛獸,其實利用好了,點讀筆也可以是很好的學習工具(就算不是最好的)。

和孩子一起用點讀筆點讀英文繪本,一起看,引導、講解、互動,不要把孩子丟給點讀筆。如果單獨讓孩子自己看他們熟悉書,最好不要給點讀筆,讓他們自己念念叨叨,嘗試複述故事(聽得多了,他們就會自己講)。

不過,選擇什麼書來讀非常重要!市面上有些點讀筆配的英文繪本並不適合小朋友閱讀,也不適合“點讀”。點讀的英文繪本最好選擇:一頁只有一個詞、短語、短句子的繪本。別選那種一句中文,一句英文翻譯着讀的點讀筆和繪本。給低幼的孩子做英語啓蒙,不需要翻譯記憶,他們聽到就會學,直接就可以將英文詞、句和畫面聯繫。和爸爸媽媽在親子閱讀時,用中文給孩子解釋不同,一句一句翻譯會破壞閱讀的節奏,容易讓孩子“找不到北”,減少閱讀的樂趣。哪怕孩子已經可以專注地聽更長的故事了,更長的故事由爸爸媽媽讀的效果會遠遠好於點讀筆。因爲很少有幼兒能夠盯着一頁的畫面,聽點讀筆絮絮叨叨半天。點讀的內容太長了,父母也很難在適當的地方打斷、插話,給孩子講解(自己講故事的時候可以隨時停下來講解)。

另外也要注意點讀的音頻最好是純正、清晰的英文發音,語速也要慢。孩子可以學,你也可以跟着學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