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奶粉知識 > 肉毒桿菌不僅藏在奶粉中字號

肉毒桿菌不僅藏在奶粉中字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新西蘭恆天然乳粉檢出肉毒桿菌,緊急召回2012年5月生產的所有可能污染產品。受其影響,多個品牌的產品將加入召回之列。

肉毒桿菌不僅藏在奶粉中字號

肉毒桿菌的全名叫肉毒梭狀桿菌(也叫肉毒梭菌),是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一種細菌,它會隨着空氣中漂浮的灰塵、小液滴飄散到四面八方,也會進入到食品,如奶粉中。

肉毒桿菌本身其實沒有毒性,但其中有的肉毒桿菌能在厭氧環境下(比如腸道、密閉發酵食品)產生肉毒毒素。在我國的新疆、青海等少數民族地區,幾乎每年都會出現自制發酵肉製品導致的肉毒中毒,甚至死亡。

肉毒毒素真正被大衆瞭解,是因爲一些明星注射肉毒來除皺。雖然這個毒素的毒性比較大,一點點就能毒死人,但它本身對熱不穩定,煮開幾分鐘就破壞掉了,真正難解決的問題是它的芽孢。

肉毒桿菌芽孢抗熱性很強,但是有芽孢不意味着有毒,芽孢還沒開始生長就不產生肉毒毒素,因此,通常認爲對人是無害的。但是在兒童體內,由於腸道菌羣的缺乏,肉毒桿菌的芽孢在兒童的腸道弱鹼厭氧環境中是能夠產毒的,也就是說即便將食物中的肉毒素破壞掉,對兒童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被肉毒桿菌污染的食物是不能給小於1歲的孩子吃的。在食品加工中,常添加適量的亞硝酸鹽來抑制肉毒桿菌的生長。除了添加亞硝酸鹽外,美國FDA提示的方法包括加酸劑(肉毒桿菌在pH 值低於4.5時生長會被抑制)、減少水分含量、加鹽、加亞硝酸鹽等,或者集中同時使用。

引起肉毒中毒的食品,因飲食習慣、膳食組成和製作工藝的不同而有差別。我國引起中毒的食品大多是家庭自制的發酵食品,如豆瓣醬、豆醬、豆豉、臭豆腐等,有少數發生於各種不新鮮的肉、蛋、魚類食品中;日本以魚製品引起中毒者較多;美國以家庭自制罐頭、肉和乳製品引起中毒者爲多,歐洲多見於臘腸、火腿和保藏的肉類。

肉毒中毒是神經型食物中毒。肉毒毒素可抑制神經傳導介質—乙酰膽鹼的釋放,而導致肌肉麻痹,重症者亦可影響顱神經。患者會出現視力模糊、眼瞼下垂、吞嚥困難、呼吸困難等症狀,甚至會死亡。

沙門氏菌:多在動物性食品中出現。它是導致我國食物中毒的主要元兇之一,通常寄居在人或動物腸道內。它主要污染動物性食品,包括禽畜類、蛋類、奶類及其製品,如果沒有徹底加熱,則可能感染。美國曾多次出現大規模沙門氏菌污染事件,包括雞蛋等,前不久四川眉山一所學校幾百名學生食物中毒也是因爲它。

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乳類、肉類和剩飯等。人和動物是主要攜帶者,食品受其污染的機會很大,比如前兩年曾出現速凍水餃中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事件,其原因在於原料肉在切割加工過程中染菌或操作人員帶菌。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污染海產品。它存活能力強,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個月以上。如今,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沿海地區已排在第一位,內陸地區由它引起的食物中毒也呈上升趨勢。

大腸桿菌:常在肉類、乳品、生蔬菜、海鮮等食物中出現。大腸菌羣不一定都會致病,但其家族中也有一些“危險分子”,比如導致日本“雪印”乳品倒閉的大腸桿菌O157:H7,導致德國數十人死亡的大腸桿菌O104:H4。

以上致病菌一般都會引起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的可能致命。要想遠離它們的傷害,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選擇新鮮安全的食品;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比如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要分開使用,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等;在接觸生禽、生肉、生魚後,要再次洗手,方可接觸其他食品;食物要燒熟煮透,特別是肉類、乳製品等易被致病菌污染的食品;做熟的食品應儘快吃掉,夏秋季節在常溫下存放不應超過4小時;食品應貯存在60℃以上或4℃以下,在冰箱內存放的飯菜必須回鍋充分加熱。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