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殺害同窗只因中國式妒忌?幼兒需要“心情教育”

殺害同窗只因中國式妒忌?幼兒需要“心情教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復旦大學投毒事件再一次引發了人們對於中國式嫉妒的反思。嫉妒心理不只是中國人才有,但中國式嫉妒則是,看不了周圍的人比自己好,比如同學之間,同齡或相同背景同事之間等。就地畫個小圈子,圈外的人怎麼好都可以,但圈裏的不行,這種畫地爲牢產生的嫉妒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嫉妒。

殺害同窗只因中國式妒忌?幼兒需要“心情教育”

黃洋生前照片

復旦大學研究生死於中國式嫉妒

4月16日下午3點多,復旦大學的官方微博頭像由原來的紅色黯淡成黑白,這所著名的高等學府,在第一時間以這樣的方式痛悼她優秀學子的離去――當天下午3點23分,復旦大學投毒案受害人黃洋終因多臟器衰竭,離開人世。

“家長失去愛子,學校失去寶貴學生”,復旦大學官方微博這樣寫到。年輕而優秀的醫學碩士黃洋,他原本可以繼續深造,去感受醫學的魅力、責任還有艱辛;他原本可以繼續他的夢想,用他的努力去報答年邁的父母;他原本還可以繼續他的西部支教路,用他的愛去溫暖那些幼小心靈。然而,年輕的生命卻因爲另一顆年輕黑暗的心,終止於他最燦爛之時。

據復旦校方通報,警方已基本認定同寢室同學林某有犯罪嫌疑,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過程中。且不論投毒者殺人動機如何,是“故意”還是“誤傷”抑或其他,是對被害人的優秀羨慕嫉妒恨也好,或是心理扭曲導致的極端行爲也罷,單是其對寢室內飲水機投毒這一行爲,就令人唏噓不已,究竟是什麼樣的怨懟,使得投毒者的內心燃燒起如此仇恨的火焰,猛烈到必須以毀滅他人的生命來平復?

    有人把這種嫉妒稱爲“中國式嫉妒”,嫉妒心理不只是中國人才有,但中國式嫉妒則是,看不了周圍的人比自己好,比如同學之間,同齡或相同背景同事之間等。就地畫個小圈子,圈外的人怎麼好都可以,但圈裏的不行,這種畫地爲牢產生的嫉妒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嫉妒。它能夠扭曲人的心靈,吞噬人的人性,到了極致就能幹出這兩起傷害案的罪惡。

而又是誰製造了中國式的嫉妒?是你,是我,是我們中國式的互相攀比的教育理念。我們小的時候,是不是爸爸媽媽經常說,“你看鄰居家誰誰誰,哪哪比你好。”以此來鞭策我們?在幼兒園,老師是不是經常說,讓我們來比賽,看誰吃飯吃的快?我們上學了,老師是不是經常說,誰誰是我們班最好的?你都沒法和人家比?僅就在幼兒園這段,這樣的教育方法往往能立刻見效,也非常容易就能讓孩子做出我們期待的事。長此以往,孩子們關注的是我比誰如何如何,而不是自己的行爲,這就是中國式嫉妒的萌芽。

    因此,父母從小的教育何其重要!在復旦大學投毒案中,不光是黃洋很優秀,他的那位室友也同樣的優秀。我們的教育一直只停留在對智商和才能的培養上,卻忽視了對道德和人格的培育。殊不知,後者對於我們的孩子纔是最重要的。

    幼兒需要“心情教育”

    在國外,面對學校忽視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輕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現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許多學校設置了有導向性的、以“心情教育”爲核心的人格、素質教育課程。專家說,“心情教育”就是訓練人的本質中最深層的動機,使人的知識、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標發展,使人的情感、慾望建立在美好心靈和健全人格的基礎上。愛的訓練與體察,是心情成長的營養素。在這方面,父母、老師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國家,“心情教育”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愛的同時,學習以愛回報父母,從小培養孝敬父母、關愛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質在愛的薰陶下逐步發展成熟。當孩子成人後,以這種人格素質與其他人相處,就會建立起充滿和諧與友愛的社會。人格培養與道德訓練,共同構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內容。

“‘怎樣能讓我的寶寶更聰明?’幾乎每位中國媽媽都愛問我這樣的問題。”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母子綜合醫療中心主任仁志田博司說,10年前這位專家就隨“關心下一代工程”來過上海。在他看來,和10年前相比,中國媽媽似乎越來越過分關心孩子的智力發育,很少有媽媽關心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的品格,以及家長行爲會對孩子人格產生什幺影響,這個傾向令人擔憂。他認爲,“智力過人”是父母強加於子女的願望。其實,培養嬰兒品格比開發智力更爲重要,更讓孩子受益終生。即使是0-3歲的嬰兒,也已經能夠通過父母充滿愛心的行爲和指導培養健康的品格。?????

“心情教育”從何入手?

1.物——我關係

心情教育提倡讓孩子體會到,世界上的萬物都有它們存在的道理。作爲一個人應該從中去尋找它們存在的意義,父母應幫助孩子從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中去發現、感受和體驗萬物的存在和變化,使他們逐步認識萬事萬物的變化都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應該鼓勵孩子與自然接觸,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具有環保意識;並懂得善待身邊的事物,如玩具、用品等等。

2.人——我關係

父母應該讓孩子逐漸懂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並學會自己處理一些簡單的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一定要教孩子懂得珍惜他人的愛,並學會給予他人愛。懂得珍惜愛,就是讓孩子體驗愛的美好,知道父母在給予愛時付出的辛勞,從而使孩子產生尊敬、感激之情;學會給予愛,是要教會孩子關心他人,照顧他人。

*鼓勵孩子與更多的孩子經常往來、友好相處。同伴羣體交往,會豐富孩子的經驗,培養其交往能力,引導孩子注意他人的情感變化,學會關心與理解他人的感情,激發孩子與他人分享快樂和解除別人痛苦的願望。

*重視培養孩子與其他人相處的能力。例如,可以帶孩子參與公益活動、福利活動等,增進孩子與老年人、殘疾人等的交往,關心他人的生活,使孩子從小就具有平等協作的思想與人道主義的精神。

3.我——自我關係

現代社會要求人才具備更高的自主性,而人自身也要求教育能不斷髮展更高的自我認識、自我設計、自我實現的能力。父母應該——

幫助孩子發展認識自我的能力。只有較爲正確地認識了自我,纔有可能更好地處理好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父母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給他們適度的自由和自主抉擇、自負其責的機會。

幫助孩子發展自我設計的能力。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說:“我將來要當……”這時,父母要鼓勵孩子把遠大的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問問他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和引導,把孩子的一些遠大理想內化成爲孩子心目中的自我設計藍圖,一步步培養孩子自我設計的能力。

幫助兒童發展自我實現的能力。父母應注重促進孩子自我實現慾望的產生和發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從事各種有挑戰性的活動,充分挖掘以前不曾被意識到的聰明才智。

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孩子來說,心情教育已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爲了今天的孩子能夠更好地適應明天的社會,就要讓孩子從小懂得愛父母,愛家人,愛社區,讓孩子的心情素質在愛的薰陶下成長,到他們長大成人,他們會懂得怎樣去建立友愛和諧的社會。

國外信息

德國:三張照片實施“心情教育”

當時是1983年的德國。一年級思品課教材第一頁是孩子現在所居住的社區,在二戰時的樣子。圖片上標了路名,然後讓孩子查查自己家所在的道路,孩子會看到路上有很大的彈坑,或者堆滿了屍體。第二頁是現在社區的照片,依然讓孩子去找自己家的位置,再問他們喜歡生活在哪張照片裏?孩子當然願意生活在現在的社區。於是老師就告訴他們,第一張照片是你們的長輩所經歷的現實,而不是想象出來的,從第一張照片到第二張照片,是靠你們的長輩用勤勞的雙手建造出來的,單憑這一點,你們就沒有權利無緣無故的對他們發威,向他們抱怨,因爲他們給你們帶來了這麼美好的生活,從而樹立起孩子對長輩的崇敬。第三張照片是一張2000年的藍圖。孩子最喜歡這一張。老師問,你們還有沒有勇氣和理由讓你們的父母再去建造第三張照片?忍心嗎?一個孩子算了算他父親已經40多歲了,到2000年已經60多歲了,不能再去造房子了。孩子們終於明白,第三張照片是要用他們自己來建造的,不能再依靠長輩了,這就讓孩子在懂得愛長輩以後,又懂得了愛社區、愛國家,這樣的教育更容易感染孩子。

美國:“心情教育”撫慰幼小心靈

近年來,由於美國的破碎家庭多,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一些學校專門爲離異家庭的子女設立課後輔導班,委婉地將這種輔導班稱爲“香蕉班”或“彩虹班”。輔導班上,老師鼓勵孩子們傾吐內心深處的隱痛,排解因父母離異帶來的精神痛苦和不良心境。然而,這樣做能否達到學校的初衷,尚不得而知。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