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健康 > 【幼兒情商】幼兒情商教育 幼兒情商培養

【幼兒情商】幼兒情商教育 幼兒情商培養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幼兒情商】幼兒情商教育 幼兒情商培養

在當今社會,某種程度上說情商的培養比智商更重要,情商的培養應該從小抓起。

什麼是幼兒情商

有的學者提出,智商決定人生成就的20%,情商決定人生成就的80%。 情商是伴隨着人的身心發展和交往活動的發展變化而發展的。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四歲時期,是情商發展的關鍵期,幼兒腦量會長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階段,最重要的學習能力,尤其是情感學習能力,也在這個時期得到最大的發展。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恆久的影響。

情商的內容

情商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即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管理自身情緒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和人際關係管理的能力。情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孩子未來成功與否。

1、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

情緒是什麼呢?情緒就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表現。認識自身的情緒就要引導孩子準確地感知、理解自己的喜、怒、哀、樂。

一些家長不理解孩子情緒發展的複雜性,他們希望孩子總是開心地微笑。孩子一哭鬧,他們就會近乎神經質地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其實,這樣孩子就失去了體驗更豐富的情緒的機會。研究者通常認爲痛苦、快樂、興趣、驚奇、厭惡、憤怒、懼怕、悲傷等8種基本情緒是人類嬰兒從種族進化中獲得的,也就是與生俱來的,所以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儘早體驗並豐富這些情緒。有時候需要讓孩子體驗一下買不到心愛的玩具的失落,體驗一下被小朋友拒絕的沮喪,體驗一下被大孩子欺負的痛苦,體驗一下等待自己喜歡的動畫片開始的焦慮,體驗一下被成年人認可的喜悅,體驗一下行走在黑夜的緊張,體驗一下被人嘲弄的鬱悶……

這一切體驗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熟悉和體驗各種情緒,特別是那些負面情緒。

清明祭掃,帶上孩子,就是要讓孩子在親人的引導下去體驗悲傷。參加悼念活動的孩子,會被現場的氣氛深深震撼,他們能夠看到親人的悲傷、同時又能看到親人之間怎樣相互安慰着從悲傷中走出來。經過這樣的體驗,孩子就會逐漸明白風風雨雨、悲歡離合是人生的一部分。這樣孩子長大以後不僅僅會情感豐富,而且也知道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幼兒教育打碎東西是孩子經常出的差錯,小孩子不小心把自己最喜歡用的小花碗打碎了,他會哭的。溺愛孩子的家長會馬上跑過去把孩子抱起來,然後使勁跺腳,並說是這個可惡的“地面”把孩子給絆倒了,孩子也會伸出小手去拍打地面,在拍打地面的遊戲中孩子笑了,也就把打碎小花碗的事情忘了。打碎小花碗後,孩子哭一方面是因爲打碎碗會給他一點兒驚嚇,一方面是裏面的肉掉到了地上他會遺憾,再者是他喜歡的小花碗不能用了,他會有些傷心。在一個小小的失誤中孩子能體驗到三種負面情緒,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機會。如果我們用拍打地面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雖然可以讓孩子止住哭聲,但這樣一次體驗負面情緒的機會就失去了,而且更加可怕的是,以後當這樣的事再發生的時候,他會很自然地去抱怨“這個可惡的地面”,成爲一個愛爲自己的過錯找藉口的孩子。

孩子摔倒了,理智的家長沒有必要馬上做出反應,讓孩子在地上趴一會兒、哭一會兒不會傷害到他的,家長反應越快孩子的驚嚇感就越強,如果家長只是笑一笑喊他一聲“寶寶沒事,自己站起來”,孩子的驚嚇就會很快消失,他會從母親平靜的聲音裏聽出來,這件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至於打碎的小花碗,你也不要直接就當着孩子的面把它掃進垃圾桶,你要慢慢把碎片撿起來,告訴他“你喜歡這個小花碗,媽媽知道。媽媽再給你買一個新的好不好?”在對新的小花碗的期待中,孩子失去心愛的東西的傷心會逐漸淡化。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情緒認知教育的過程,這樣也是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的很好的循序漸進的辦法。

2、管理情緒的能力

入園指導管理情緒的能力也就是通常說的要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管理情緒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壓制情緒。第二方面是要善於剋制自己的情緒,要善於把握表達情緒的分寸。

這裏以孩子對於憤怒情緒的表達爲例來說明。一些家長在批評、懲罰孩子的時候,不允許孩子辯解,不允許孩子哭泣,甚至連孩子表達出一些不滿情緒都不允許。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就會變得或者是逆來順受,或者是壓抑鬱悶,或者是當面唯唯諾諾,背後卻以破壞紀律、破壞東西的極端方式發泄憤怒情緒,這都不利於孩子情商的培養。

恰當的做法是,當批評孩子的時候,允許孩子辯解,讓他講出自己的道理,當孩子受到懲罰的時候,也應該允許他哭泣,也應該允許他不滿、允許他憤怒。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收起那套師道尊嚴,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不壓制他。我們不是希望孩子沒有憤怒,而只是希望教給他如何恰當地表達憤怒。只有在不斷的表達中,孩子才能逐漸學會表達情緒的合理的方式。

沒有經過訓練的動物看到食物就會撲上去,而人卻不一樣。人們的行動是在理智的指揮下進行的,人的理智就是把握和控制情緒的最好的開關。只要我們能夠以極大的包容來教育引導孩子,他們就能夠逐漸學會控制情緒。遇到高興的事不會樂極生悲,遇到悲傷的事不會絕望無助,遇到憤怒的事不會衝動,能夠通過等待、轉移、調節的方式來化解負面情緒。

3、承受挫折的能力

這一能力是情緒管理的延伸。經常聽到有孩子因成績不理想而自殺,因老師的幾句批評而自我傷害,因家長的誤解而尋短見。更有一些優秀的孩子因爲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而精神抑鬱……這些慘痛的教訓都表明,孩子們由於受到過多的呵護,抗挫折能力太差,情商太低,最終害了自己,也斷送了一家人的幸福快樂。

呵護成了害人,事與願違。家長要敢於讓孩子們去磨鍊,敢於讓他們去面對失敗,要讓他們在不斷的小失敗中成長起來,培養起足夠承受大失敗的力量。就像一隻在和風細雨中練習飛翔的鳥兒一樣,要鼓勵它迎着風雨前進。被風吹落後,它們應該馬上再去振動翅膀,就這樣在風雨中磨鍊,最終去領受暴風雨的洗禮。

4、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

入園知識人生活在世界上,就一定要和人聯繫,只有理解他人的情緒,才能真正實現“知己知彼”。一個孩子首先要學會的是觀察父母情緒的變化。所以媽媽一定要經常告訴孩子自己的真實感受。當你很煩躁時,你可以告訴他“媽媽很煩,我要安靜一會兒,你先自己玩兒”。當你悲傷的時候,別看到孩子就馬上擦乾眼淚,你應該把傷心的事告訴孩子“媽媽最好的同學去世了,我很傷心。”當孩子遞上一塊紙巾的時候,你要欣然接受,並且認真地感謝他。經過這樣的培養,慢慢地他就能成爲一個爲父母着想的孩子。

孩子必須知道父母有高興,有悲傷,有失望,有憤怒,孩子應該看到一個情緒表達正常的家長,而不是一個只有快樂的單純的家長。許多家長爲了孩子美化自己的情緒,在孩子面前不流露任何負面情緒,有時甚至強顏歡笑。這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情緒作假,會讓孩子錯誤地理解情緒,也使得孩子不會觀察到你的情緒變化,最後變得冒失而無禮,不利於孩子對於他人情緒的理解,自然也就無法成長爲一個高情商的人。

5、人際關係管理的能力

在生活中,一個人需要有朋友,因爲有朋友纔有快樂,纔不會孤獨。在工作中,一個人需要和其他人協作,因爲任何工作都不是獨角戲,善於協作和分享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支持。爲了孩子更加快樂,我們就要去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他們友愛、協作、大方、開朗、公道、禮貌、自尊、責任心、組織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卡爾·維特的教育》一書的作者老卡爾·維特給我們講了一種“傾聽的藝術”。他和妻子每天在兒子入睡以前,都要留一段時間聽他講白天發生了哪些事情,聽兒子講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好。在敘述的過程中他逐漸習慣了反省自身,家長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適時地對孩子進行人際交往的指導。這種“傾聽”教育促使孩子去認識自己。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對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他的認識又沒有受到輕視和奚落,這樣可以促使他毫不遲疑、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先是在家裏,然後在學校,將來就可以在工作上、社會上自信勇敢地正視和處理各種事情。

卡爾·維特經常通過對孩子擁抱、撫摸傳達愛的信號。對於某些不便用口頭表露的情感,他還會把要表達的意思寫在紙條上,送給兒子。他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家人和兒子有良好的溝通,這不僅更加加深了對兒子的瞭解和感情,也教會兒子怎樣去與他人溝通交流,以培養兒子能夠善於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通過老卡爾·維特的論述我們能夠體會到,人際交往的訓練是從家庭開始的,在家庭內部的良好的溝通是孩子走向社會的基礎,在家庭中體會到愛、尊重、分享等等,就可以促使孩子加深對社會的理解,使他成長爲一個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快樂的人。

美國一些小學已試驗將“情緒教育”列入教學計劃中,並創造性地開始實施“情商掃盲”,開設的課程有實用心理學、交際技巧、情緒控制技巧等等,其中教孩子如何控制或平息憤怒、焦躁、憂鬱等不良或消極情緒特受歡迎。統計表明,在實施“情商掃盲”的學校裏,孩子們打架明顯減少,課堂紀律更好,學習成績有所提高,而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孩子自稱“生活在溫暖集體中”,或“擁有了更多朋友”。

這讓我們看到,情商是可以培養的。只要我們全社會都重視起來,只要我們的家長都重視起來,我們就能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使他的人生更加和諧、幸福。

幼兒情商培養

一、培養忍耐力

有這樣一個實驗,選一些智商超常的幼兒,給他們一塊糖,說:現在吃就給一塊,如果能忍一小時後再吃,可以再獎勵一塊。跟蹤調查的結果是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於不能忍耐的孩子。怎樣培養忍耐力呢?孩子急於喝奶時,不要馬上滿足他,讓他哭一會兒,一邊慢慢和他說話,一邊拍他的後背,然後再給他吃,忍耐時間逐漸加長,從幾秒鐘到幾分鐘。對每次都把零花錢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長可以說:“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錢,下週可以加倍給你,你可以攢起來買你需要的大東西了。”孩子遇到了困難,家長不要馬上給他幫助,而是鼓勵他堅持一下,忍受挫折帶來的不愉快,很快就會成功的。培養適應能力。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長大後就易敏感、退縮。孩子離開母體後需要適應新環境,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的。

二、培養自信心

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動獲得的,老被餵飯的孩子自己不會吃東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遙控器,拉開關時,家長不要制止他,應引導他:“你看,媽媽怎麼開電視的。”不要老數落孩子:“你怎麼這樣不聽話!這個不能動!”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真是不讓孩子玩的東西,應該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三、培養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開始孩子對外界刺激是被動地接受,逐漸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嘗試去摸摸、看看,如果家長什麼都不讓孩子動,將來你想讓他有興趣乾點什麼事,他也懶得動了。四、家長以身作則 別怕孩子淘氣給你添麻煩,而要多考慮什麼有益於孩子心理的成長,家長也要剋制自己的任性,做出良好的高情商表率,這一點在孩子的情商培養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

三、多接觸社會,經風雨見世面

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長大後易敏感、退縮。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團結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長大以後也會因人際關係緊張,而影響才能的發揮。所以,孩子懂事時就要讓他適應新環境,對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多接觸人,或主動站起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一過程又叫脫敏。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的。

四、幫助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

情商高手的基本功,就是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能很快了解自己的當下情緒。因此父母在這個情況下,應先幫助孩子辨識出現有的情緒狀態:“所以你不開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

幫助孩子辨認自己的情緒狀態,會帶來兩個天大的好處。

首先,孩子可以明白,接下來要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那個“對方”。也就是說,現在真正該做的,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對方理論,而是應該意識到,真正的困擾是自己的情緒反應,那麼隨後該努力的,就是如何調試情緒,做出合適反應。

其次,孩子可以從中學會換位思考的能力。這次捱打,心理難受,以後就知道了,若去打別人,別人也就會有這樣的感受。從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這會是個一舉兩得的做法。

情商的重要性


我們現在的社會,很多時候情商要比智商更重要,情商高的人也更加受歡迎。現在的社會團隊合作精神要比一個獨乾的精神重要的多,很多事情並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做的來的,需要大家的配合,這種時候如果一個人的情商高,那麼他的團隊合作精神也會很高,也會更加受到周圍同事的歡迎。如果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壓力都比較大,如果一個人性格過於脆弱,沒有抗壓能力的話,那成功也很難向他伸出橄欖枝。所以,從很多方面來看,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怎樣培養提高寶寶的情商


智商更側重於先天因素,情商則側重於後期的培養,所以情商比智商的可培養性更強一些。爲寶寶從小培養一個好的性格顯得尤爲重要。
首先,對寶寶多鼓勵表揚,少指責批評。這樣有利於提升寶寶自信,培養其樂觀的性格。
其次,多跟寶寶溝通交流。尤其多進行一些親子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讓寶寶多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懷。

情商主要側重後期的培養,可塑性比智商更強一些,所以家長應該從孩子小時候抓起。

幼兒情商教育

針對幼兒時期社會性發展的特徵,家長和幼兒教師一定要採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幼兒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保護。既滿足他們的正當要求,培養他們同情人、關心人的情感傾向,又能對其不正當的要求或行爲給予有效的說服和誘導,使孩子養成良好的思想和行爲。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培養他們的自立、自強精神和良好的勞動習慣。鼓勵幼兒多參加一些羣體活動,在活動和遊戲過程中,教育孩子互相幫助、和睦相處、關心他人,增強孩子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

如何對寶寶進行情商教育?

NO.1:冷靜下來

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他的情緒反應往往來自身體,而不是情感方面。身體健康的孩子,較少有極端情緒反應,更會擅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充滿活力。

讓孩子學會冷靜下來,能夠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可選擇孩子最輕鬆的時候進行,這時的孩子更樂於去嘗試一些新鮮事情。方式:用手指在孩子的背上畫字、數字或圖形,讓孩子猜。讓他的肌肉緊繃五秒鐘左右,然後徹底放鬆。有規律地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從雙腳開始,慢慢地往頭部方向移動。

深吸一口氣。讓孩子吐一口氣,然後保持幾秒鐘,這樣,當他吸氣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大吸一口了。

NO.2:擺脫沮喪情緒

令人不快的經歷一旦在孩子的情感記憶庫裏沉積下來,當他再遇到類似的狀況時,這些記憶碎片就會被激活,產生更激烈的反應。這不僅讓孩子自己難過,還會影響同伴對他的態度。

於是,孩子越來越會在意旁人對自己的態度,變得越來越焦慮和自閉,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在一天結束之前教孩子將當天的痛苦情緒過濾掉,實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試着和孩子一起,選擇一兩項下面的活動,想像着把不良情緒排放出去。

方式:

讓他發泄幾分鐘。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試圖去壓抑他的情緒

作吐氣運動,將“壞情緒”呼出來。

想像着自己站在明媚陽光下的一條涼爽新鮮的溪水中,沮喪的情緒被溪水沖洗殆盡。

自己對自己說:“讓它去吧”、“沒事兒”、“我現在感覺好多了”。

NO.3:積澱愉快經歷

每個孩子都會有很多積極正面的體驗,如果這些愉快的瞬間能夠積澱下來,將會成爲孩子寶貴的精神資源。等到下次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更會成爲他自我安慰和鼓勵的力量源泉。

家長可以在晚上臨睡前、在幫助孩子排遣掉不快的情緒時,教孩子學會如何將美好的時刻變成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方式:

回顧一天的生活

跟孩子談談那些美好的情景,比如與你共處時的甜美,完成某件事、學到新知識時的喜悅等等。尤其要引導孩子去找找那些與自己平時感受不一樣的場景。

情景再現

首先,由孩子想像困難場景,讓他通過有效的正確方法去面對,引導他想像正確行爲所帶來的良好情緒。

然後,在孩子所想像的困難場景之下,讓他用不正確的方法處理,引導他想像因此在他的內心所產生的不良情緒。

最後,讓孩子有意識地在以上兩種處理方法中做出選擇,並由他將這種方法“情景再現”地表現出來。

鼓勵孩子

鼓勵孩子把正面的情感體驗滲入自己的身體,就像水被吸入海綿一樣。如果你的孩子處事過於謹小慎微,就鼓勵他想像自己被意外撞倒的情景,看他如何想辦法保持放鬆和冷靜,從而不再擔心自己是否摔疼了。如果你的孩子爭強好勝,就鼓勵他想像在一場棋類遊戲中輸了,看他如何擺脫這種讓自己沮喪的情緒。

很多家長只注重對寶寶的智商教育而忽視了對寶寶的情商教育,其實寶寶情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味注重智商,也許你的寶寶是很聰明,但同時可能會造成寶寶以後的人格或者心理缺陷。

“本站()原創文章,合作媒體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 非合作媒體不得轉載,內容合作聯繫電話:0755-83677366”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