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寶寶分離焦慮怎麼辦

寶寶分離焦慮怎麼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不知道各位寶爸寶媽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你們一走寶寶就要寶寶,一走就哭。其實這是分離焦慮。那麼寶寶分離焦慮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分離焦慮怎麼辦

分離時,哭,是正常的!

簡單的來說,寶寶不願意離開媽媽,是因爲愛媽媽,覺得沒有媽媽不行。用專業的話來說是和“母嬰依戀”有關,因爲存在“依戀”,所以在分離時會“焦慮”。

我在寶寶安全感的課程和講座中每次都會提到,母嬰依戀的發展過程分爲四個階段:

寶寶剛出生時認爲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此時他們絕大部分時間都理所當然地和媽媽粘在一起。

到了明確依戀階段(6-8個月到18個月-2歲),一般6、7個月開始,他們發現媽媽和自己不是一體的,但卻還不能理解“客體永存性”,我們大人知道,一件事物客觀存在,你暫時看不見它,它也是存在的。但寶寶會以爲“看不見”=“不存在”,媽媽離開=媽媽不見了/媽媽不要我了。

所以在這個階段,寶寶在和媽媽分開時哭鬧,離不開媽媽,這和吃飯、走路一樣是正常的,全世界的寶寶都會經歷。他們把媽媽作爲安全基地,確認媽媽在身邊,纔敢繼續探索新天地。

到了雙向關係形成(18個月-2歲以後)階段,智力和語言能力的迅速發展,讓寶寶開始理解媽媽的離開和返回,不會再以爲離開=不見了。

這階段開始,寶寶們分離焦慮減少,但不同的寶寶在和媽媽分離時的表現會不同,有些寶寶依然會哭鬧,有些不會。

很多媽媽會覺得媽媽一走寶寶就哭,可能是寶寶安全感不好,分離焦慮太嚴重,寶寶不哭,就是安全感好。

如果你還這樣認爲,那寶寶可就要委屈了。

其實並不能簡單粗暴的認爲,哭就不好,不哭就一定好,而是要根據母嬰依戀關係來判定。

母嬰依戀雙向關係形成了四種不同的類型:安全型,迴避型、矛盾型和混亂型。

四種類型區別就在於媽媽離開和回來時,他們會不會發自內心毫無顧慮地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想念,哭鬧也好,撒嬌也罷,都是好的。

寶寶有“分離焦慮”,在和媽媽分離時哭鬧,正是因爲寶寶認爲媽媽是最可靠的、值得信賴的人,媽媽向寶寶提供了強大的安全感和舒適感,這是母嬰依戀關係健康的表現。

真正需要擔心的是那些對媽媽的離開毫不在意的迴避型寶寶,不能正面表達自己情緒的拒絕型寶寶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矛盾型寶寶。

你可能會問:怎樣才能和寶寶形成安全型母嬰依戀關係呢?這個話題幾句話講不清楚,大家想看的話我下次再詳細講。

分離焦慮怎麼辦?

今天,我們還是集中解決“分離焦慮”的問題,雖說這是正常的情感發展階段,但每次媽媽一走寶寶就哭一場,老母親們肯定心疼到一秒鐘都不想離開。

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寶寶度過這個“心理危機”呢?

幫助寶寶認識“客體永存性”

很多媽媽問:對於7、8個月出現分離焦慮的寶寶,講道理也不懂,要怎麼辦呢?

王榮輝老師告訴你:非常簡單,多和寶寶玩“躲貓貓”遊戲,可以幫他認識“客體永存性”

1)媽媽把自己的臉擋住,或者先找個地方躲起來幾秒鐘;

2)做個誇張的表情再出現,觀察寶寶的表情。

3)告訴寶寶:寶寶暫時看不見媽媽,並不是媽媽不在了。

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和寶寶短暫分離,不必刻意做,偶爾去廚房喝口水、取個碗筷,每次離開的時間拉長一點,在短暫的分別中讓寶寶意識到:東西不見了還可以找到,媽媽離開了還可以再回來。

好好道別,約定回來時間

有不少媽媽爲了避免分離時寶寶哭鬧,常常選擇在寶寶不知情時偷偷離開,但其實,這是最傷害寶寶的。對寶寶來說,不知道媽媽去了哪裏,什麼時候回來,是讓他們最着急的事情。

每次分離時,一定要和寶寶解釋清楚:媽媽去哪裏了,什麼時候會回來。即使寶寶大哭,也不能偷偷摸摸溜走。

可以在每次分離前,和寶抱抱、親親、說“byebye”,作爲固定的信號,只要信號一發,果斷離開。這個信號既是表達不捨,也是承諾,一定要在約定的時間回來。

很多媽媽可能因爲加班等原因,沒辦法在約定的時間回來,次數多了,寶寶就不會相信媽媽說的“會回來”了,到了下次分離時,可能就會抱着你大腿無論如何不給走了。

回來後,也需要在第一時間,帶着笑給寶寶一個大大的擁抱:媽媽回來了!幫助寶寶強化“媽媽一定會回來”這個認知。

給寶寶高質量的陪伴

媽媽在家時,要多和寶寶進行情感互動,讓寶寶明白:即使看不到媽媽,但媽媽永遠是愛他的。

要對他的需求做出迅速、一致、恰當的反應,儘量滿足他尋求安撫的需求。比如他要抱抱,無論你手頭在做什麼,先抱抱他,不用擔心會把他慣壞。

媽媽天生是寶寶第一親密的人,寶寶和媽媽建立了安全的依戀關係,寶寶的獨立宣言就會猝不及防的到來了。

就像我現在雖然每天要到公司上班,但每天給多多餵奶、撫觸按摩、洗澡、互動遊戲的時間都不會少。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寶寶洗澡時、入睡前、運動時...給他講講故事、聊聊小情話,做撫觸按摩,親親他等等。

提升其他看護人的陪護質量

紐諾·艾瑪保育園的寶寶可能也就剛入園的一兩天在和媽媽分開時會哭一哭,之後大部分是在保育園玩得不願意回家。爲什麼呢?因爲保育園有很多一起玩耍的小夥伴,還有老師帶着做有趣的遊戲、運動,生活非常又充實、有樂趣,寶寶不會覺得無聊。

但很多家庭的情況是,媽媽離開之後,寶寶交給老人或者保姆帶,他們不太懂怎麼和寶寶進行互動,只負責寶寶的吃喝拉撒,寶寶精神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自然就不願意和媽媽分開。

提升其他看護人的陪護質量,讓寶寶覺得,媽媽離開後,和奶奶/阿姨在一起也能很快樂,可以有效減少寶寶的分離焦慮。

所謂成長,就是分離。其實寶寶的分離焦慮很可能在媽媽做好準備前結束了,反而是媽媽會難以適應。當你發現,從某個時刻起,你離開寶寶時,寶寶不再哭鬧;你在家時,寶寶更多時間拿屁股對着你;寶寶漸漸長大,讀幼兒園、上學,離你越來越遠...老母親心裏是不是悵然若失?

但真正到了分離的時候,還是要放手讓她去闖自己的世界,正如龍應臺所說: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