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發生在家庭中的關懷強迫症

發生在家庭中的關懷強迫症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發生在家庭中的關懷強迫症
周博士說:“作爲有獨生子女的父母,過度關懷孩子的負面影響是應該引起家長認識和警惕的。我們所說的“關懷強迫症”既是指一個人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向別人提供人家不需要的關懷和幫助,從而使別人不能獨自解決處理問題。而當他的細緻關懷被人依賴時,他會自我滿足於這份成就與價值,滿足籍此獲得的道德優越感,否則就會有較強烈的自責和痛苦。有些家長就是在向孩子提供過多關懷和幫助當中得以滿足,卻在客觀上剝奪了孩子獲得生活經驗的條件和機會。

周博士給我列舉了這樣的事實。每到週末,父母們或是老人陪着寶貝來學琴,一路上都是大人幫着提琴箱、帶揹包,雖然這些東西並不重。學習中也總是家長遞樂譜、送本子。孩子呢?似乎只要不是練琴,其他事與己無關。休息時,他們又圍着給孩子擦汗、賣飲料……照顧的無微不至,父母任勞任怨,孩子心安理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能見到:某位熱心助人的女士總樂於爲單身的姑娘小夥牽線搭橋,即使別人尚未求助於她,內心無奈但又不得不在嘴上感謝她,因爲人家是一片好心。周博士認爲,單從社會公德與責任角度來講,這樣的爲人處事無可指責,值得他人學習效仿。但凡事都要考慮兩面性,被你關懷幫助的人是否真的認同你的幫助呢?愛子之心人皆有之,爲數衆多的父母們把自己失落的理想寄託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在他們還很小的時候,就爲其擇定了人生目標,百般關愛、事無鉅細地幫助孩子走成長道路中的每一步。不知不覺中,孩子失去的不僅是自由純真的想像空間,生活中因父母替做得太多,自身缺乏鍛鍊而變得困難重重,心理壓力沉重。家長過度關懷的孩子,隨着年齡的增長,還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暴露出來惟我獨尊、眼高手低、難耐委屈、性格反叛、自私任性等等問題。這種狀況突出的表現在人的青春期階段,但病因起於嬰幼兒階段。

從關懷者內心角度而言,過度關懷他人實際上是“對別人需要自己的需要”,是屬於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周海宏博士認爲:它往往表現在最親密的家庭或人際圈子裏,雖然這種行爲是積於一種愛或友誼,但處理不當就容易形成結果性危害,偏離了你最初良好的願望。

在培養和關懷孩子的過程中,做家長的一定要有顆平常心,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生長環境。多些鼓勵少些關懷,使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依天性發展,也只有孩子親身經歷風雨苦痛,才能體味出生活的點點甘甜。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