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孩子“輸不起”,家長不要着急。

孩子“輸不起”,家長不要着急。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水果不僅需要陽光,也需要涼夜。寒冷的雨水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陶冶不僅需要歡樂,也需要考驗和困難。——布萊克

孩子“輸不起”,家長不要着急。

小明跟院內小朋友們踢足球,他搶着做守門員,開始的時候,他撲住了好幾個球,得意得又唱又跳。可沒過多久,小明的球門就被攻破了。小明甩下小帽子,帶着滿臉的不高興,哭着跑着再不玩了。小明跟爸爸學下象棋,只幾個月的工夫,就把下了幾十年象棋的爺爺給贏了,大家都誇他聰明。可從此以後,小明居然變成了只能贏不能輸,一輸棋就開始哭,鬧情緒對誰都不理不睬。像小明這樣“輸不起”的小孩很多,面對這樣“輸不起”的孩子,家長該如何開導,讓他們坦然面對輸贏呢?

孩子“輸不起”,家長不要着急。 第2張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孩子“輸不起”通常會有兩種表現,一種是面對挫折和失敗,採取迴避的辦法逃避困難。比如,媽媽批評小強學鋼琴不認真,不如隔壁的玲玲彈得好,聽到這話,小強就索性不彈了。另外一種是一旦在遊戲中輸了,就大發脾氣或哭鬧以示宣泄。在幼兒園,老師們常會遇到因爲搶不到發言機會而委屈哭泣的孩子。雖說好強是孩子正常的心理,但如果太在意每一次得失,就會影響他們與別人相處。面對“輸不起”的孩子,父母需要費點心思,幫助孩子排除這種心理障礙,讓他們體會做每件事所帶來的各種情感經驗。

孩子“輸不起”,家長不要着急。 第3張

孩子“輸不起”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在生活中,一些家長往往喜歡將孩子的成功當作自己的“門面”,贏了就誇孩子聰明、能幹,輸了就指責和埋怨孩子笨,這種教育方式是很不可取的,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走向兩個極端,要麼失敗了就爬不起來,要麼就非贏不可。作爲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在孩子個性形成過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導“輸不起”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平衡自己的心態,正確看待孩子的失敗。當孩子在學習和遊戲中受挫時,應該教育他們克服沮喪和悲觀的思想,幫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建立積極的心態對待暫時的受挫。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輸不起”是一種正常現象,無論做什麼事情,孩子總是希望自己比別人強,以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可是因爲孩子年齡小,各方面都不成熟,他們並不瞭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在人前或是在集體活動中,一旦不如人,他們就會表現出不高興或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例如鬧脾氣,考試作弊等等。

孩子“輸不起”,家長不要着急。 第4張

面對“輸不起”的孩子,父母需要費點心思,幫助孩子排除這種心理障礙,讓他們體會做每件事所帶來的各種情感經驗,幫助他們錘鍊心性,坦然面對得失。

一是注意保護孩子自尊,不當衆批評孩子。

對於大多數孩子而言,怕輸是緣於過於害怕自尊受到傷害,當不斷落敗時,家長與同伴的嘲笑或是沉默都易使他們失去自信心,不願再參加類似的活動。而維護孩子的自尊要求家長能細心地觀察孩子的進步,在日常活動中肯定他們的閃光點,維護他們在集體中的積極影響,儘量消除他們對輸的結果的懼怕與擔憂。對於好強的孩子,千萬不要在親戚、朋友面前揭露孩子的短處或缺點,更不應該當衆責備甚至辱罵孩子,這樣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喪失殆盡。

孩子“輸不起”,家長不要着急。 第5張

二是找機會增加孩子挫折時的承受力。當孩子遇挫時,父母不要立刻插手,不妨留給孩子自己面對失利的空間和機會。

比如,孩子用積木搭一座高樓,快成功時 “樓”卻塌了。此時,家長不要直接替他解決問題,而是和他一起討論,引導孩子去思考,然後讓他自己去尋找解決的辦法。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動機,常來自於遭遇過的挫折,當他的經驗足夠豐富時,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是藉助遊戲來平衡孩子的輸贏心態。

現代社會競爭強,壓力大,父母常鼓勵孩子追求勝利和成功,卻往往忽略了孩子在失敗中可以學習更多的經驗。孩子如果瞭解失敗也有正面意義,就可以平和處理失敗的心情,加強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是家長要注意讓孩子學會宣泄情緒。

首先,家長要善於觀察。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家長可以直接觀察他們的表情與他們在活動中的情緒體驗。其次要善於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對於那些愛傾訴的孩子,家長往往使用“我正在聽”、“你能告訴我嗎?”之類的語言引導孩子學會傾訴。對於那些自尊易受傷害的孩子,家長更多的是善於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用眼神、肢體語言、語言等傳達自己對他們的肯定。

孩子“輸不起”,家長不要着急。 第6張

最後,我們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正確對待輸的結果。

首先,可採用各種方式讓孩子理解每個人都會經歷各種輸的體驗。其次,引導幼兒對輸的結果進行正確歸因。孩子對自己的能力都有極大的自信,但在活動中,這種自信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如若孩子在活動中不斷受挫,且對活動的歸因不當時,會使孩子質疑自己的能力,失去自信,迴避類似的活動。因此我們家長朋友們對孩子的歸因引導應有一定的策略,孩子輸了的時候,不要有“是因爲你笨!”之類的評價,避免孩子將失敗歸因於自己能力差等內部因素,引導孩子在活動中學會分析自己的能力、任務的難度、客觀環境等,客觀地進行歸因。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