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當心,別把孩子養成了“濫好人”

當心,別把孩子養成了“濫好人”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心,別把孩子養成了“濫好人”

要說這段時間最火的話題是什麼,肯定是里約奧運會。要說這段時間最火的話題人物,肯定的洪荒少女傅園慧和國民老公寧澤濤。

來看兩段刷屏無數次的賽後採訪:

記者問通過預賽的傅園慧:“你這個狀態有所保留嗎?”

“沒有保留!我已經......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啦!”

記者接着問:“是不是同時也對明天的決賽充滿希望?”(這一問明顯是央視的套路

啊,怎麼着最後也得走個形式跟電視機前的父老鄉親表個決心啊!然而傅園慧……

“沒有,我已經很滿意啦~”

姑娘離開採訪區,留下記者無言以對。

再看對寧澤濤的採訪,寧澤濤預賽的成績排在小組第五名,應該是無緣決賽。所以

記者問:

“是不是狀態不好?”

“沒有沒有,就是這個狀態。”

“是不是沒發揮好?”

“不是不是,就這個水平。”

“是不是沒適應好?”

“沒有沒有,適應的挺好的,”

“之前胃疼,現在是不是不舒服?”(我已經給你很多臺階了,快說你身體不好,這樣“你沒進決賽我們纔好給你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啊)

“沒有沒有,狀態挺好的。”

寧澤濤離開採訪區,留下記者無言以對。

對此,網友們紛紛表示被耿直的游泳隊員征服了,同時也表示,這些運動員咋不按套路走啊,心疼央視記者。

是的,這兩位直來直去的運動員都拒絕了套路,拒絕了臺階,拒絕了高姿態的表態,也拒絕了給自己找任何藉口。他們勇敢的說出了“不是”、“沒有”這些話,他們勇於表現真實的自己。

觀衆們對他們的評價是:不虛僞、不做作、很努力、很真實。他們的採訪能夠迅速走紅,受到大家的歡迎,實際上也說明了這種“真實”的稀缺和可貴。

當心,別把孩子養成了“濫好人” 第2張

什麼時候開始

“實話實說”成了“不懂事”

我們一直以爲孩子是最無憂無慮的,最能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連孩子的“實話實說”都成爲了一種不被認可的“不懂事”。

記得前段時間有個新聞:

合肥11路公交車上,一位老人要求一個小朋友給他讓座,但小朋友因感冒難受,一直在咳嗽,沒有同意。老人咄咄逼人並拍了小朋友的照片和視頻說要曝光她,孩子的母親很生氣說要下車。老人:“像你們這樣不知道尊敬老人的快點滾吧。”

這件事當時引起熱議,好在大家三觀都很正,一致在譴責老人倚老賣老。不過生活中,用道德綁架孩子的事情卻是屢見不鮮。

“小朋友,能不能把你手上的西瓜給阿姨吃一口啊”

“不能”

這孩子真小氣,也沒有分享精神,一點也不討人喜歡。

“小朋友,你這次考試能不能考雙百分啊”

“不能”

這孩子真沒自信,你得好好學習考雙百分知道嗎?

“小朋友,過來給我們表演個歌曲怎麼樣啊?”

“我不想演”

這孩子真內向,一點也不開朗,你看我們家孩子,讓唱歌就唱歌,唱得還挺好的呢。

“小朋友,一會跟叔叔回家好不好,叔叔家有好多好玩的和好吃的”

“我不去”

這孩子真固執,不識逗。

當心,別把孩子養成了“濫好人” 第3張

不會說“不”的孩子會快樂嗎

我們一方面要求孩子要誠實,另一方面,當孩子誠實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之後,很多人又會給孩子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籤,指責孩子不該這樣。

我們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夠出類拔萃,不墨守成規,一方面代代相傳的好孩子的標準,就是孩子要乖,要聽話,要服從。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好像沒收了孩子說“不”的權利。

在吃飯的問題上,不許說不,不許挑食,最好給什麼吃什麼;在學習的問題上不許說不,不許偏科,不許貪玩,最好門門功課100分;在日常交往中不許說不,要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最好讓親朋好友都誇獎。

可是不會說“不”的孩子會快樂嗎?

我們生活中能見到一些凡事不會說“不”的人。當被讚美、被認可時,他們才彷彿覺得自己有了存在感。他們不懂得拒絕,即便內心不大願意,也要表現出開心接受的樣子來。一旦受到身邊人的指責時,又內疚、難過。這樣的人似乎始終被牽着牛鼻子走,內心壓抑活得很累。

說“是”、“好”、“可以”,能夠幫孩子贏得更多的朋友,爭取更多的機會,甚至可能會讓孩子一生安穩。

但是我們需要知道,阻止一個孩子說“不”的能力,將使孩子的一生殘缺不全。“不”這個字,幫助孩子和他們不喜歡的事物分開,給予他們選擇的力量,並保護他們。

當心,別把孩子養成了“濫好人” 第4張

學會拒絕,

會讓孩子受用一生

卡勒德·胡賽尼在他的名著《追風箏的人》裏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不能爲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長大後只能是個懦夫。”父母其實需要了解到,爲自己挺身而出,表達真實的想法其實是孩子生命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

【1】學會拒絕他人,孩子才能坦然的接受他人的拒絕。

連父母都無法做到對孩子有求必應,更何況其他人呢?拒絕是人生必須經歷的一課。

當孩子想要佔有其他孩子心愛的玩具的時候,讓孩子換位思考,想想別人拿走他心愛的玩具時候的感覺往往是個可行的辦法。

孩子拒絕過其他人,他纔會明白什麼是與人相處的界限。別人這樣做,讓我覺得很爲難、很不舒服,所以我說了“不”,我享受到了“拒絕”帶來的益處。那麼當我這樣做的時候,別人也有權利對我說“不”,我也要做好被拒絕的準備。

【2】學會拒絕,有的時候是一種自我保護。

有研究說,因爲父母從小教育孩子:“要乖,要聽成年人的話”,所以9歲以下的孩子對“性罪犯”很少會說“不”。

所以很多兒童教育領域的專家一直都在呼籲:父母可以讓孩子知道,如果覺得不對頭,比如有人想觸摸他們的私處,讓他們覺得很害怕或很不舒服,孩子可以用“不” 來拒絕成年人的要求。必要時,孩子可以大聲呼救。父母不會怪罪他們。如果明知有人讓孩子做不應該做的事:比如,抽菸,欺負別的孩子,那麼孩子也可以向他們說:“不”。

【3】學會拒絕,才能活出自己的風格與熱度

傅園慧在自己20歲生日的長微博上寫着:

人,都應該爲自己而活。活出自己的風格與熱度。不要再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了。去做個咆哮的小園園吧。雖然看着猙獰了點。可是畢竟開心哪。

想想我們成年人,經常會有不忍拒絕、不好意思拒絕、不敢拒絕的時候,因爲我們會害怕對方生我們的氣,不認同我們,不喜歡我們,甚至可能會因爲我們說了“不”,對我們耿耿於懷,在其他事情上報復。

但是如果我們不拒絕,全盤接受,可能又常常會覺得自己懦弱、討厭自己。或者覺得他人太可惡,總是佔我們的便宜。

就這樣我們總是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不斷地折磨自己。所以成年人應該也是可以推己及人,瞭解孩子們的恐懼和不安。

我們需要教孩子懂規矩、明事理,也需要教會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尊重自己的內心。凡事都有不止一種解決的方法,他本不必小小年紀,就學會委曲求全。他可以在道德與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按照自己的想法而生活。

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尊重他人和取悅他人是不同的,任何人都無法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如果某個人的要求或者某件事情,讓你覺得侵犯了你的權利,讓你感覺到了委屈和難堪,那麼你可以勇敢的拒絕,爸爸媽媽會維護你,堅定的站在你的身邊。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