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不走近孩子內心,怎麼教育都白搭!

不走近孩子內心,怎麼教育都白搭!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真正走進孩子內心?安全感、自主感、歸屬感、認同感共計 1261 字,閱讀時間 5分鐘。

不走近孩子內心,怎麼教育都白搭!

安全感不難發現,管教孩子的時候,如果爸爸比較嚴肅,媽媽很溫柔,那孩子往往更容易親近媽媽,也更容易聽媽媽的話。如果媽媽也很嚴厲或者脾氣暴躁,那孩子就會投入到爺爺奶奶的懷抱了!其實,一個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就能感知父母感情的冷淡了。家長的面色,就是孩子的情緒表,決定了孩子的安全感。。 曼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做過一次震驚全球的“靜止臉實驗”:實驗之初,媽媽和寶寶正常互動,寶寶很開心。

不走近孩子內心,怎麼教育都白搭! 第2張

靜止臉實驗開始,媽媽開始面無表情,寶寶發現不對勁,開始想辦法引起媽媽注意。

不走近孩子內心,怎麼教育都白搭! 第3張

可愛的寶寶嘗試用手勢吸引媽媽注意,可媽媽仍然無動於衷。

不走近孩子內心,怎麼教育都白搭! 第4張

最後,寶寶看媽媽還是沒有反應,終於崩潰,大哭起來。

不走近孩子內心,怎麼教育都白搭! 第5張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當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父母的反饋的時候,父母和孩子失去聯結的時候,他們就會受傷、崩潰。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孩子哭的時候,只要抱起來就不哭,一放下又哭了起來。這個時候,很多人會失去耐心,索性就讓孩子一直哭不管他,後來孩子真的不哭了,你以爲這樣你就成功了嗎?

錯了,當孩子不再用哭泣來尋求安慰的時候,或許就是他感到失望,已經放棄的時候。因爲他知道,再多的哭鬧,都無法得到大人的迴應和重視。 如果孩子多次發現,自己無法從家長處獲得關注,以後就會慢慢和ta疏離。

不走近孩子內心,怎麼教育都白搭! 第6張

自主感 有些家長髮現,有時候越不讓孩子幹什麼,他就偏偏要幹什麼,非得對着幹。比如說,帶孩子去遊樂場玩,到了傍晚5點,該回家去了,但是孩子就是不肯走。家長急了,忍不住吼了一聲:“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呢!我數一二三,立馬回家!不然你自己一個人在這!”結果後面有的受了,孩子大哭大鬧了很久,爲了哄他不再哭,只要妥協再讓他玩一會。如此折騰一番,反倒耽誤了更多時間。

泡媽覺得,孩子要是和我們成人一樣懂事,就奇怪了。如果孩子不聽話,靠大喊大叫,那是無能的表現。這時候與其強制性限制孩子必須離開,不如給他一個選擇。比如說:“寶貝,10分鐘後我們就得走了!你是願意接着在這裏玩呢,還是我們去別的地方玩10分鐘後再走?”

這樣說出來,會有一種讓孩子做決定的感覺,他會覺得自己不但可以接着玩,而且還可以玩兩樣。但實際上無論他選擇前者還是後者,媽媽的目的都達到了。 父母只有足夠了解自己的孩子,纔會知道哪種說話方式對孩子最管用。

不走近孩子內心,怎麼教育都白搭! 第7張

認同感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寫了100個字,但只有10個字寫的好,其他90個都很差,家長看後一般會有三種反應:

1、看你寫的字,亂七八糟,沒一個好的。

2、你寫的這些字裏面只有幾個還可以,但其他太潦草了。

3、寶貝,你這10個字寫的太棒了。

最好的反應是第三種,第一種就是全否定,孩子乾脆就不再寫了,第二種是大多數家長的答案,雖包含了表揚但主要還是批評,但表揚後再加上批評就等於沒有表揚,一點效果也沒有,只有第三種答案才能對孩子真正的有效。

在這樣的鼓勵下,孩子下一篇會有20個字寫的好,再下一篇就會有30個,然後就會象滾雪球一樣,字越寫越好。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給予孩子認同感會拉近彼此間的距離,這樣孩子纔會乖乖配合。

不走近孩子內心,怎麼教育都白搭! 第8張

歸屬感歸屬感,其實就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並覺得自己是很重要。很多父母都討論跟孩子相關的問題時,孩子聽到後忍不住插一句:“媽媽,我覺得……”可往往得到的回答都是:“大人說話呢,小孩別插嘴。”

家長會覺得孩子還小,這些事不需要他們來操心。可你們知道嗎?當孩子聽到這句話後,他們會覺得,原來自己在這個家裏是無關緊要的,有我沒我都可以。這又怎麼能讓孩子對這個家產生歸屬感呢?

另外,基於各種生活、工作上的原因,一些父母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或者從小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陪伴。

我們可能有一萬個理由對孩子說:“我這樣都是爲了你好。”但對於孩子,他只是在不斷地體驗着:怎麼總是看不到爸媽,爲什麼爸媽總不管我的需求、不顧忌我的感受。長期以往,孩子的心沒有歸屬,他們會有種被拋棄的感覺。

要想讓孩子有歸屬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家長要多陪伴孩子並學會傾聽,用心去傾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感受孩子行爲背後的情緒。想想看,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不覺得父母愛他,他爲什麼要改變? 換句話說,能夠促使孩子發生改變的,正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