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孩子任何不可愛的行爲,其實都是在呼喚愛

孩子任何不可愛的行爲,其實都是在呼喚愛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孩子鬧彆扭、做錯事的時候,很多父母往往給出的第一反應是生氣、指責甚至是打罵;其實,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愛和關懷。昨天去接涵涵放學,有個小孩在那裏玩不倒翁,另一個過去一把搶了過來。被搶的那個孩子,也許是因爲玩的正起勁,卻事發突然,一下子大哭起來。而搶東西的那個孩子也有點不知所措,能看得出他眼神裏的慌亂與恐懼。

被搶的小孩家長就在旁邊,事發後,他過去一邊替孩子擦眼淚,一邊說:“沒關係,別哭了,他是跟你玩兒呢!”

搶東西的小孩家長也跑過來,抓住自己的孩子,惡狠狠地吼着說:“你怎麼就這麼喜歡搶別人玩具?說過多少遍不能搶,你咋就不聽?”

這個家長無疑犯了兩個錯誤:①給孩子貼標籤;②急着推卸責任,娃這樣不是我沒教,而是教不會。

從這個孩子搶完東西后,慌亂的眼神裏說明,他並不是一個富有攻擊性的孩子,只是不知道該怎樣去跟別人溝通,去拿到自己想要玩的玩具。或者是物權所有意識不明確,他覺得所有的東西,只要他想要就可以隨便拿來玩。

孩子任何不可愛的行爲,其實都是在呼喚愛

我們做父母的,這個時候應該引導孩子如何去正確地與人溝通,而不是一味地斥責,這樣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如果那個母親遇到這件事,第一反應不是給孩子貼愛搶東西的標籤,而是理解並接納自己的孩子,然後替孩子給對方道歉,抱着他,傳達一個:孩子,不要怕,即使你做的不對,媽媽也不會不要你,不愛你的信息,接着告訴孩子咱應該如何如何去拿到自己想要的玩具,並且也要有能夠接受別人拒絕的承受力,因爲被拒絕本來就是最常見的事。

而另一個被搶孩子的家長,也應該抱着孩子說:“寶寶東西突然被搶所以哭是吧?那位哥哥他只是想玩卻不知道怎麼跟你說,他不是故意的哦,你看咱要不要原諒他?”

孩子哭,是因爲受了委屈,她渴望被理解,被共情,被關注,被愛。所以我們要對孩子說的不是沒關係,因爲對她來說很有關係。我們要共情,讓她知道“我理解你爲什麼哭?”同時告訴他究竟發生了什麼,然後啓發他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想一想,有時候你的委屈其實沒那麼大。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發泄出自己的不良情緒,而不是讓娃積壓在心裏,也同時引導孩子受得起委屈。

早上,我正在寫文章,聽見涵涵爸又跟涵同學在那邊爭辯。眼看就要遲到了,我趕緊過去看看發生了什麼。原來爸爸拿了一條粉色小熊的褲子,涵涵說不漂亮,不要穿。

爸爸說:“漂亮,很漂亮,那你這樣的話,我以後不給你買石榴了,你吃石頭去!”

我走過去說:“涵涵不是最喜歡粉色嗎?爲啥不穿這個褲子呢?”

涵涵說:“我不喜歡那個小熊!”

我說:“哦,是嗎,看你的毛衣上也有好多小熊啊,聽說集齊100個小熊就會很有力量,說不定就有魔法了呢!”

涵涵最近看《芝麻街》喜歡上了會變魔法的艾比,整天戴着我給她買的蝴蝶翅膀,拿着仙女魔法棒要變魔法,奈何自己功力不夠。一聽我這麼說,立馬高高興興地把褲子穿上了。

孩子任何不可愛的行爲,其實都是在呼喚愛 第2張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跟我們反着來,不是因爲她真的不喜歡,而是要爭那份自主權。所以就算涵涵爸說一天的“漂亮”,涵涵仍然會堅持說“不漂亮”。因爲她見不得這麼小的事,都要受制於人。她需要的只是一個穿那條褲子的理由而已。

不要覺得有魔法呀什麼的是哄騙孩子,不是的,就像聖誕老人一樣,孩子大了自然會明白這些是不存在的,這跟歪曲真理,灌輸錯誤的知識,不一樣。

週六的早上,我要去上課,做完工作後剩下的時間已不多,可涵涵抱着我死活不讓走。

奶奶跑過來又開始給涵涵講大道理,越講涵涵哭的越厲害。我蹲下來,抱着她說:“寶貝,媽媽只是和你分開一下下,等五點的時候,我就回來啦,而且告訴你個好消息,這週日媽媽不上課哦,咱可以一起出去玩呢,你想想咱去哪裏好呢?”

涵涵把我放開說:“媽媽,那你抱我一下再走好嗎?”

我說:“當然可以呀,媽媽還想親你一下呢!”

親完抱完後,我倆愉快地分開了。

孩子任何不可愛的行爲,其實都是在呼喚愛 第3張

所以,孩子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不通情達理,胡攪蠻纏,她只是怕跟媽媽分開,好不容易熬到週六了,媽媽還要去上課,她心裏不舒服而已。

她需要我們去用愛來撫慰一下,而不是發一頓火,講一通大道理,這樣既浪費時間,又解決不了問題,還給彼此帶來一大堆不良情緒。

任何不可愛的行爲,都是在呼喚愛。就像咱有時候用無理取鬧,來呼喚老公的理解和哄一鬨一樣。孩子在最不可愛的時候,他希望我能夠給他們愛,而不是告訴他們:你錯了。

孩子做錯事情,本身就是緊張而害怕的,爲什麼一定要逼他們立刻學會正確的處理方法呢? 孩子在缺愛與無助的時候,本來就內心慌亂而恐懼,爲什麼一定要把他推的更遠呢?

孩子任何不可愛的行爲,其實都是在呼喚愛 第4張

其實,只要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接納、允許和愛,孩子自然會調整所謂的偏差行爲。孩子來到我們的身邊,不是讓我們給他灌輸大道理的,那些道理需要我們引導他自己去體會。

你變了,孩子就會跟着改變,孩子所有的不良行爲,根源都在父母那裏。不要推卸責任,不要在孩子最需要愛的時候,把他推的很遠,那樣他會更不可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