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以愛之名縱容孩子其實是在傷孩子,你知道嗎?

以愛之名縱容孩子其實是在傷孩子,你知道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朋友們一起玩耍,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就動手

平時我們經常會帶孩子在小區裏活動,媽媽們也都會鼓勵同齡的小朋友們一起遊戲、玩玩具、跑跑跳跳。可有的時候也不見得小朋友們總是這麼歡樂,比如最常見的就是一起玩還好好的,不一會其中一個孩子就會搶另外一個小朋友的玩具,你爭我奪,不合自己的心意時還會動手,像是咬人家一口、用手推、小腳踢,最後玩具如願到手。

這樣的情況在場的父母可能都會介入,有的會先看看有沒有傷到小朋友,趕緊向對方家長道歉;有的會先上來訓斥一番自己的孩子不懂事;還有的可能孩子還沒怎着,雙方家長會先鬧得不可開交……

以愛之名縱容孩子其實是在傷孩子,你知道嗎?

爸爸媽媽要注意了,類似這樣的事情千萬不要大包大攬,全部替孩子去解決

其中批評和講道理少不了,要用孩子能聽明白的話去說給他聽,必要的時候可能還需要點小懲罰;動手打人、咬人是錯的,傷到了別的小朋友,需要他去道歉,同時父母也要安撫被傷到的小朋友;事情的發生也會帶給父母積極的提醒,比如需要讓孩子知道,如果小朋友不願意借玩具給自己玩,要學會接受這樣的“不合自己的心意”,讓孩子知道攻擊他人不但得不到好處還要後果。愛孩子需要有界限,該需孩子去做的要從平時注重培養,長大之後就會減少不必要的煩惱。

以愛之名縱容孩子其實是在傷孩子,你知道嗎? 第2張

在商場、超市見了玩具,孩子不肯走開始鬧騰

昨天去超市的時候就遇到這樣的一幕,一位媽媽帶着小男孩逛超市,孩子的哭聲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孩子抱着玩具不鬆手坐在地上一邊哭一說”我就要,我就要“……

這樣的情景也是比較常見,如果家裏玩具很多或是類似的玩具也有,那父母需要明確的對孩子表明自己的態度:今天不買玩具, 並且把拒絕的理由平靜地告訴孩子。如果孩子聽不進去哭鬧、任性,父母也要堅持自己的態度,如果因爲孩子這樣的表現就妥協了,很可能孩子以後都會樣無理取鬧的方式來”控制“父母。你可以在旁邊陪着他,等孩子情緒平穩一些再和孩子進一步說明,這樣下來孩子也會明白他的任性胡鬧並不會有作用。

以愛之名縱容孩子其實是在傷孩子,你知道嗎? 第3張

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孩子的自我意識的建立是一個逐漸的過程,在很小的時候,孩子難以分清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基本上就是孩子自己喜歡、感興趣就會去拿,會自然的認爲這樣就是屬於自己的了。有時候出門玩或是去別人家裏做客,難免遇到這些哭笑不得的時候,孩子拿着別人家東西愛不釋手了。

平時爸爸媽媽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可以從小事上去引導,比如,用衣服給舉例演示,“這件是媽媽的衣服,另外一件是寶寶的衣服”或者“這支綠色牙刷是寶寶的,白色的牙刷是爸爸的”等,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區分“你的”、“我的”,慢慢就會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自己的東西可以歸自己支配。生活中有了物權概念的區分,孩子長大也會很好的尊重他人。

以愛之名縱容孩子其實是在傷孩子,你知道嗎? 第4張

孩子隨便亂扔東西,沒有“歸位”的習慣

爸爸媽媽們總是要經歷這個寶寶亂扔東西的過程,很小的時候孩子總喜歡亂扔玩具,基本上父母都會陷入一邊收拾一邊扔的循環,我們也總認爲“小孩子不懂事,反正自己累一些收拾也快一些,孩子長大就好了”

爸爸媽媽最好不要太遷就孩子這樣的習慣,一開始是扔玩具,大一些拿了東西隨處擺放,沒有物歸原處的習慣,對孩子的自理能力沒有好處。

最好,平時就培養孩子收拾玩具、讓孩子知道從哪裏拿的東西要放回哪裏,再長大一些還要學會整理自己的小書包等,不知不覺也就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還讓孩子增加了實際生活的體驗和鍛鍊。

以愛之名縱容孩子其實是在傷孩子,你知道嗎? 第5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