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家人共進晚餐不只是溫馨,更是一門學問!

家人共進晚餐不只是溫馨,更是一門學問!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忙碌的一天結束了,最幸福的時候到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熱騰騰的飯菜,聊一聊一天的瑣事。這裏面的學問可大了,爲什麼這麼說呢?看完文章你就知道了!

你把周圍的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你把周圍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你有多久沒陪孩子吃晚餐了?

家人共進晚餐不止於溫馨

忙碌了一週,今天你能按時下班嗎?這周你有多少天沒能和孩子一起吃晚餐?小淘提醒,和孩子共進晚餐,不僅僅能提升親子關係,更能促進家庭教育。分享一篇黃琦的《家人共進晚餐價值不止於溫馨》(有刪改),希望今晚能有更多家長和孩子共進晚餐。

許多父母都很珍惜家人共進晚餐的溫馨時刻,卻未必懂得“溫馨”背後還蘊含着巨大的平臺和豐富的機會。

美食飄香、家人圍坐的餐桌,是父母對孩子實施家庭教育最尋常的平臺;低語淺笑的晚餐時光,是父母對孩子實施家庭教育最自然的機會。

一個人的許多習慣和素養都是在餐桌上形成的,吃相反映素養,吃相反映品位,吃相反映家境,吃相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晚餐是加深親子交流的好時段

一家人要想持續和睦相處,就需要不斷交流思想、增進感情。白天各忙各的,坐下來輕鬆享用晚餐,就是交流的絕佳時間。一家人可以彼此敘說經歷、分享認識,可喜之事舉家同慶,可惡之人同仇敵愾,歡樂共享,惆悵同當。

家人共進晚餐不只是溫馨,更是一門學問!

交談間,父母能發現孩子對事對人的認識發生偏頗的端倪,並可以借看似不經意的提醒糾正孩子不正確的價值觀。

有的家庭秉承“吃飯不言、睡覺不語”的古訓,全家默默無語、相對無言,嚴肅得像完成任務似的,各自吃完了事,大不可取。

餐桌是進行禮儀教育的好平臺

餐桌禮儀是成人社會的必備知識和素養,相互交往、公務交流、外事活動等都繞不過去。中國人特別重視餐桌禮儀,從落座到進餐,處處有講究。

對於一個個體,公共場合稍有造次,比如長幼無序、左挑右揀、狼吞虎嚥、大聲咀嚼等,都會被認爲是沒有家教的表現。

對於一場活動,僅僅由於就餐座次安排不當,就足以使活動失敗、不歡而散。而這些知識的掌握,特別是細節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靠的是孩子進入社會之前的不斷強化和反覆訓練。晚餐還是感恩教育的好場所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感恩教育、勤儉節約教育,要從一點一滴做起。

晚餐前後讓孩子力所能及地分擔一些家務勞動,使其體會一頓餐食,乃天地化育、農民耕種、父母養家、辛苦調理,多少人的辛勞汗水蘊含其中。

“常懷感恩之心”應從生活中的每件小事起步,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也許有人會說,餐桌上教育孩子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當然,如果把餐桌當成批判臺和論道場,吃飯時動輒以過激的態度訓斥責罵孩子,或者長篇大論地灌輸艱澀難懂的大道理,的確會導致孩子提心吊膽、心理壓抑,勢必影響孩子營養吸收,殃及身心健康,這當然是要杜絕的。

中國教育科學院的一項針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和2萬個小學生家長的調查報告裏,有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孩子學習好”的問題,答案之一就是“家人能每週一起共同吃三頓以上晚餐”,可見機會教育效果非凡。

父母如能正確利用好晚餐相聚的機會和平臺,把溫馨作爲家庭教育的催化劑,把晚餐作爲家庭教育的好載體,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自然而然,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潤物無聲、春風化雨。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