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藝術才能的培養,家長該重視什麼?

孩子藝術才能的培養,家長該重視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得不說,現在很多家長都很重視對孩子藝術才能的培養了,可是有些家長往往是功利化、成人化地對待,而不是讓孩子體驗自由創作的快樂。

畫自不必說,就是音樂,孩子也可以用簡單的樂器,嘗試自由創作。哪怕只是幾個音符,我們也可以鼓勵孩子給它取個名,記錄下來,算是個小曲子。藝術的目的本來就是自我表達,孩子對藝術的接觸也應該從這開始。

對自由玩樂、自娛自樂活動的尊重

每個小孩常常都會有自己沉浸其中、享受地玩樂的時候。他可能是自己編歌、在那又唱又跳;可能自言自語地忙活,在構建自己想象的世界;可能自己在演練什麼……

不管是什麼方式,當他專注地沉浸於自己的世界時,我們儘量不要用催促、提問、支招、參與、誇獎等等事情去打斷他。我們可能看着表、想着時間,急不可耐。但是仔細想想,此刻,他的小腦瓜裏不是空空如也,那裏發生着最美妙的變化。他的主動性、創造性正在得到鍛鍊,在發展壯大。究竟有多少事情是比這更重要的呢?

真誠而認真的鼓勵

孩子需要真誠的而不是虛假的心不在焉的鼓勵。有時他需要的是非常具體的一個小鼓勵;有時,他需要的是總體的鼓勵的氛圍、鼓勵的態度。我們可能歡快地大喊“加油”;或者,我們是在大人間的談話裏流露出鼓勵的意思,“碰巧”被他聽到,總之,只要我們是真心的,我們就可以找到最合適的做法。

當我們聽到看到孩子的“不正確”的想法做法時,先別急於去否定、修改,要儘量放下成人腦子裏的定勢,去肯定它的獨特性。要讓孩子明白,“不同尋常”、“獨特”、“獨創”都是誇他的詞。

動手做事

當孩子獨立去做事,特別是需要動手操作的事情時,他的創造力就可以得到極大的發揮。他會遇到困難,需要想辦法去解決,需要去嘗試、總結評估、修正、再嘗試。這時大人的幫助往往都會成爲干擾。

新鮮元素、事物的刺激

創造力往往需要外界誘因去激發。讓孩子接觸不同的人、文化、地區、藝術品和表演、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方式。常常帶孩子去遠足、參觀各種地方。開闊眼界可以幫助孩子認識到世界的多樣性,意識到事物不只有一種方式。

創造性的遊戲和活動

角色模擬遊戲、機械操作遊戲、藝術創作、故事新編或故事接龍、養花種植、小科學實驗、小製作、自制禮物、讓孩子自編自演小品啞劇、讓孩子籌辦小型家庭活動、讓孩子在家裏做板報、參與房間佈置或設計新菜餚,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創造性活動。

孩子藝術才能的培養,家長該重視什麼?

家長給孩子讀故事書是最基本的開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必不可少的親子活動。

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

真誠如實地回答孩子的提問,並對提問本身表示由衷的歡迎和欣賞。

跟孩子一起發揮想象力

想象力是創造力的基礎。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現代社會的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同時也衍生出太多的因素正在影響孩子想象力的發展,研究表明:

可視化信息會阻礙想象力的發展,在讀圖時代,我們所有人的想象力都正在嚴重退化;

我們的成年人缺乏想象力;

教育不鼓勵想象力;

社會中包括文學影視作品中單調乏味氾濫,能正面地激發想象力的東西太少;

孩子的腦子太滿,沒有空間去發揮想象力,當然也沒有時間去想象;

想象力被認爲是無用的,是對頭腦和時間的浪費;

孩子們大概很早就忘了想象的快樂……

我們家長所能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發揮想象力,重溫想象的快樂。

記得曾經女兒因爲中午睡不着不愛去幼兒園,去的路上,我說想點高興的事吧。你有好多糖。她說有一億塊。對,都放在哪呢?放在不同形狀的盒子裏。好吧,都有什麼形狀的盒子呢?我們倆一路上開始想:公共汽車形的、房子型的、電線杆形的、書包形的、滑梯形的……到了幼兒園,我說中午睡不着就慢慢想吧。她已經變得很高興了。下午接時,見到我就說:還有鞋形的、空調形的、燈形的……

頭腦的自由是誰也奪不走的自由。培養孩子想象的能力,就是給了孩子一個心靈度假勝地,當他在最孤獨、無助、乏味、消沉時,他可以到那裏去盡情暢遊。

批判思考的權利

質疑權威和常識、獨立思考、批判性思考,這些都是創造的前提。打掉了框框,創造纔有空間。

發散性思維的訓練

發散性思維是發揮創造力的好方法。創造往往需要我們的思維先是發散,想出儘量多的可能性;然後再聚合,就是分析比較各種可能性,得出最後結果。對於多數人來說,聚合性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我們比較熟悉,而發散性思維(divergent thinking)則更是個挑戰,需要我們重視。

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方法:

提一些能激發奇思怪想的問題。比如:“如果……那會怎樣?”(很多好萊塢電影都是基於這個‘What would happen if……’問題)、“有多少種方式可以……?”。

讓孩子去想想,他希望如何改良某個東西。

列出一物的更多用途,可以是不那麼現實的。這是幾乎每個創造力測試中的必考題。想得快,說明思維的流暢性好。想得多,說明有變通性、獨創性。

利用思維導圖做聯想練習。比如寫下“快樂”一詞,然後由此輻射開來,寫下其他聯想到的相關詞彙,再就每個聯想到的詞繼續聯想。思維導圖的訓練可以培養思維能力,提高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效率。具體可以參考東尼.博贊(也譯爲託尼·巴贊)的《思維導圖》一書。

對於一個問題,想出多種解決方法。一個問題,想出一個辦法之後,不要結束,繼續想,看看還有多少種方案,包括不那麼現實可行的。這就好比一個人拍照,選的第一個取景角度是普通攝影者的角度,不用它,繼續尋找;選的第二個取景角度可能是一個專業攝影師的角度,仍然繼續尋找;再選到的新的視角,可能就是藝術家的取景角度。這可以很好地訓練孩子去開拓解決問題的思路。

孩子藝術才能的培養,家長該重視什麼? 第2張

對於比較小的孩子,發散思維會有難度,家長可以從聚合思維開始,比如跟孩子做歸類遊戲,讓孩子想出儘可能多的圓的東西、黑的東西、能生吃的東西、木頭做的東西……訓練歸納和觀察能力。

生活中訓練發散性思維的機會隨處可見。我女兒曾經愛看央視3套的《動物狂歡節》欄目。她比較膽小,看到裏面的鱷魚傷人,印象深刻。後來看到另一個節目,其中有用熱水消滅白蟻的細節,她問:“媽媽,可以用熱水燙死鱷魚,行不行?就是往河裏倒熱水!”然後自己在那開始聯想,想出很多種殺死鱷魚的方法:用針扎、用刀切、放鍋裏煮、通電……手段越來越殘忍。我也跟她簡單地探討操作問題和可行性。想夠了,我告訴她,那是野生保護動物!

信任自己,信任孩子

相信你和你的孩子可以擁有更強大的創造力。缺乏創造力,很多時候是因爲我們不相信自己有多少創造力。我們認爲那是某些天才的專利;我們認爲現實無比強大,不可動搖;我們認爲現有的世界已經是無數人智慧的結晶了,我們不大相信自己還能改變點什麼。

科學研究表明,智商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先天的基因,而創造力卻充滿了可塑性。人的思維的創造性是可以通過訓練來提高的。兒童時期正是人的大腦神經迴路形成的時期,這個時期對孩子的思維進行訓練,強化某些神經迴路,人的思維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

而孩子本來就是創造的天才。每個人生來都具有巨大的創造的潛能,只看他的潛能是否得到了有力的支持,是否有發展的環境。

孩子藝術才能的培養,家長該重視什麼? 第3張

國際著名腦科學家託尼·巴贊曾指出:幼兒園孩子創造力水平高達95%,到了小學,他們的創造力下降到75%,到中學時下降到50%,成年人創造力發揮在10%以下。就是說,嚴格地講,“培養”是的錯誤的說法,應該說“保護”、“尊重”——我們其實是要跟孩子去學習創造力的。當孩子正在創造性地做事時,我們沒有太多資格去對孩子指手畫腳。

我們要做的,其實只是觀察、尊重、鼓勵、提供條件和必要的輔助。我們要小心,別用自己大人的思維定勢去抹掉孩子創造的光芒。

當父母自己頭腦開放、觀念不僵化,能真正欣賞孩子的奇思怪想、接納孩子的失敗和錯誤時,孩子創造的種子就有了生存的土壤。有了合適的契機,每個孩子都會成長爲創造型人才。

想到孩子,我總會想到孩子們將生活其中的未來世界。未來世界會是什麼樣呢?這個念頭總讓我興奮不已。

我想,未來世界不在別處,它就誕生於我們的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之中。如果連孩子們都失去了想象和創造的熱情,那麼這個世界就失去了走向未來的動力!

“愛”——創造的動力

創造的真正動力源自內心的博大的愛。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2009年,美國一個叫華萊科的12歲男孩獲得了全美“垃圾變寶物”設計發明大獎。這個男孩從6歲起就夢想成爲一個發明家。他的許多發明都是爲了幫助奶奶和太奶奶,他設計過各種用品,以方便兩位老人的生活。

這次他的獲獎作品,是用廢棄的塑料品爲無家可歸者建造的臨時小屋。而這個想法,來自於他在6歲時所見到的芝加哥流浪者的悲慘狀況。這些無家可歸者的生存環境給這個6歲的男孩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他們露宿街頭的畫面在他的腦子裏無法揮去,以至於他決定自己必須爲此做點什麼。

後來,他的這個獲獎的發明得以被廠家採納,馬薩諸塞州的發展實驗室計劃按照他的設計生產出在生活中適用的帳篷屋。或許,一些弱勢羣體的生活狀況真的將因他而改變!

記者問他,他對發明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回答說,對他來說,發明帶來的樂趣是能夠幫助他人。他說,每次要做發明之前,我就會努力去了解人們究竟需要什麼,然後找到一些解決辦法,去滿足這個需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創造的動力來自哪裏。它不來自我們對自己名譽的牽掛、對利潤效益的渴望,它來自我們對他人需求的關注、對美好世界的憧憬,它來自我們的讓世界變得更好一點的信心和願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