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長大後纔會更有出息!

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長大後纔會更有出息!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活中我們總會聽到大人在抱怨說孩子心理素質太差,遇點困難就退縮,還受不了一點批評。的確,現實中有不少孩子,長期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被過度保護,缺乏自主和抗挫折能力,稍微一點不順心,委屈憤怒就全都上來了,一心認爲是別人的錯,從小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未來一定會不一樣。


如今許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都存在一個共性:多數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教育,唯獨忽視挫折商,很少讓孩子接受挫折鍛鍊,孩子出了問題很少嚴肅對待。

一篇學術文章中提到,清華北大的學生大多在父母誇獎和表揚中不斷成長,其中50%學生無一例外都非常高傲,從小到大常常排在班級第一,他們很少體驗挫折的滋味,也瞧不起那些失敗者,結果他們就業後工作上的一些小失誤就讓他們感到挫敗,又不肯沉下心去解決問題,動不動就提出辭職,甚至徹底淪爲無業遊民。

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長大後纔會更有出息!

所以說,一個高傲的人抵抗挫折的能力是很低的,因爲人的發展道路具有不確定性,每個人的成績有升有降,唯有不斷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調整學習方法和策略,才能取得最後的優秀。

事實上,智商是可以用提高情商和抗挫折能力彌補的,只要孩子比別人更加勤奮,其實也是可以趕上的。

就像電影《阿甘正傳》裏的阿甘,智商只有75,從小就受到各種歧視,捕蝦船上一次次徒勞無功,面對這些打擊阿甘沒有氣餒,而是選擇了以積極心態應對生活中的挫折和艱難,執著地做每一件事。最後他成爲一代商業大亨,受到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馬雲也曾這樣評論:阿甘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他激勵着我創業的初心。正是阿甘自身對挫折有高度容忍力,才能克服重重困難,得到他想要的生活。

在當今世界,學業的進取,事業的成敗,人生的成就,不僅取決於人的智商和情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人的抗挫折能力。而擁有了這種品質的人不論是在學習還是社會上,最後一定都是優秀出色的!

你想過普通的生活,就會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過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會遇上最強的傷害。根據保羅·斯托茨教授的“逆商定論”,培養孩子的挫折感可以從控制、歸屬、延伸、耐力等方面出發。

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

需要注意除了身體健康外,忽視孩子心理承受力,包括思想壓力、學業上的壓力、綜合素質的提高、未來就業的不確定感、環境的不適應、缺乏人生經驗、焦慮、失眠、 抑鬱、恐懼等。

這不僅不利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培養,反而有可能讓孩子內心變得更加脆弱和自卑,逃避責任,甚至自暴自棄對未來缺乏信心。這也是挫折商低的重要標誌。

培養孩子自信樂觀的心態

父母行爲的潛移默化,以及對待孩子失敗和挫折時的態度,都在無形中影響着孩子的挫折商。平時在家,父母可以多講笑話,用輕鬆詼諧的對話氣氛,以此培養孩子的幽默感,減輕壓力。

到了中小學時期,孩子就會變得興趣廣泛,這時父母就可以進一步發掘孩子身上的潛能,發現他的優勢,培養他的愛好,學會放大優勢。你會發現堅持愛好的孩子心理承受力要比別人更強大。

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長大後纔會更有出息! 第2張

長跑是訓練耐力的有效方式

每個跑者都渴望擁有過人的耐力,如阿甘一樣,利用長跑培養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從哪裏跌倒就自己從哪裏爬起來。這不僅能訓練孩子的耐心,還有毅力,頑強的精神等等。

因此,家長可以抽空多帶孩子,去公園、體育館多運動,;或者是登山、騎自行者;如果實在不想劇烈運動的孩子,也可以學習瑜伽操,買一些字帖讓他練字,這些都是培養耐力很好的方式。

讓孩子把批評當成禮物

最大的幸福是在於孩子的缺點得到糾正和錯誤得到補救,重要的是怎樣去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使孩子得到提高。前提是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責任不在批評的人,而是在於他自己做的不夠好。

讓他懂得真正的愛不是毫無原則的誇獎,而是獎罰分明。讓孩子能夠客觀的看待自己,真誠地對待他人的評論,不把問題和責任推給他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而正視問題。

鼓勵孩子挑戰有難度的任務

有難度纔會有失敗,這是培養孩子正視失敗和分析原因的能力的關鍵。家長可以這樣做:鼓勵孩子嘗試新鮮事物, 帶他出去走走,見更多的世面,去享受過程,而非結果;教孩子遇事學會冷靜分析,少抱怨多行動,控制情緒才能掌握人生。

一定要告訴孩子:沒有什麼比半途而廢的放棄和喪失希望對未來威脅更大的了,放棄和喪失希望不僅不能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而且還會讓他們在未來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

巴爾扎克說:“苦難對於天才是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則是一個萬丈深淵。所以,與其拼盡全力讓孩子有一段“確保贏”的成長,不如培養孩子愈挫愈勇的品格,收穫一顆“輸得起”的心。

最後想問大家:

哪種孩子更讓你放心一生:一個功課優秀的孩子,還是啥都敢嘗試輸得起孩子?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