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藝術培養 > 培養一個懂藝術的孩子,你做對了多少?

培養一個懂藝術的孩子,你做對了多少?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畫家林曦曾在談論藝術時,說過這樣的話:“所有的藝術都是在做一件事,就是表達感情”。如果藝術在表達情感,那麼讓孩子去接觸藝術、學習藝術,實際上就是讓孩子去感知這份情感,是在培養孩子們對美的感受力。

培養一個懂藝術的孩子,你做對了多少?

有了良好的感受力和審美力,孩子的內心就會變得豐富多彩而靈氣生動,也會按照自己的體驗更好地去發展自己。那麼做爲家長的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藝術啓蒙呢?面對多數對藝術及藝術教育一知半解且不夠深入的家長又該如何培養孩子呢?今天我們從這幾個故事開始,一起來聊聊。 平等地對待他,盡情地交流分享生活

故事1

有一位美術教師,佈置了一道名爲“黃昏”的作業題,說是要利用黃昏和同學們一起完成這題。“讓我們先別開燈,大家一起等待暮色的來臨。大家可以互相說話,但不能忘了觀察窗外的景色,一定要把這一切記下來。”

孩子們開始嘰嘰喳喳地笑鬧起來,但持續了很短的時間,就什麼聲音也聽不到了。孩子們開始安靜地坐在窗前,看到最後一絲晚霞消失,淡紫色的霧靄升起來。教室裏越來越暗,但沒有人想到開燈。黑暗一點點地蔓延開來,包圍過來,遠處的燈火亮了,天上也若隱若現地出現了星星……最後老師說:“請開燈吧!”孩子們嚇了一跳,過了幾秒鐘後全班竟然歡呼起來。每個人的臉上都產生了微妙的變化,老師最後感謝孩子們,和他一起用了將近一個多小時完成”黃昏”的作業。

對這些孩子來說,他們對黃昏的感受已經完全有別於任何一次在畫紙上的呈現了。這樣的體驗與感受可能是終生難忘的。

培養一個懂藝術的孩子,你做對了多少? 第2張

我們總是擔心孩子的這個想法不夠深、那個見識不夠長,所以常常無法在一個平等的環境下跟他們交流。就像大多數人會採取的動作一樣,何必花一個小時去感受黃昏,只要畫出來就行啊。但其實就算是還未脫離開母體的嬰孩,都有獨特的感受力。

當年我在懷孕時每次念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這首詩時,孩子總會有很明顯的胎動跡象。孩子長大後,我仍然愛抽空對着他念一些詩歌,只希望他能感受到辭藻是美的,韻律是好聽的,我想他是能聽懂的。他安靜下來就是在感受,閉起眼睛就是在體會。最近在看汪曾祺的書,偶爾會給他念一二段汪先生筆下的花草樹木和食物。有一天我們聊起了這本書裏的植物,他說,牡丹是驕傲的, 牽牛花脾氣很大,月季有點孤獨.......

他是外觀上的小孩,但他是自己世界中的小大人。

正如那位美術老師,和他的孩子們一起感受寫意的黃昏一樣。盡情地平等地發展孩子們對藝術的感受力,在這過程中給予他們以快樂。我們所需要做的是創造與孩子共同分享的機會。


與他爲伍,放下我們“成熟”的教育觀

故事2

一個孩子5歲了,父母讓她學畫畫。孩子把畫中人物的頭塗成了強烈的紫色,把背景的天空塗成了深紅色。媽媽見了非常生氣,訓斥她:“你畫的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隔壁的蘭蘭畫得比你強多了,她長大了一定能成爲大畫家!”爸爸坐在一旁接着說:“這麼亂塗亂畫的,你白上了那麼多美術課了。”

孩子低下頭,不吭聲了,過了一會兒,把畫紙和畫筆都放到了一旁。

藝術教育的目的從來都不是將孩子培養成大家,而是通過藝術培養孩子成爲有美感、可以自我表達情感並能愉悅自己的人。

對孩子的藝術創作,隨意批評或指手畫腳地進行指正是不明智的選擇。因爲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藝術的教育意義更重要的在於鼓勵孩子自由發揮,大膽地自我表達。美學大家蔣勳先生說過,美的過程也是發現自己存在的過程。

想起最近一次帶孩子去體驗了一堂有趣的課,老師事先發放了許多名人的照片,提供給孩子們一些例如棉線、羽毛、畫筆、白紙等材料,讓他們按照名人的樣子再創造一副畫。活動開始後的15分鐘裏,兒子一直沒有動手,他只是觀察。我知道,畫畫從來都不是他的強項,在之前他也沒有經過任何的美術訓練,我擔心他不知道如何下手。

培養一個懂藝術的孩子,你做對了多少? 第3張

可是過了一小會,他將一隻紅色羽毛插在了之前他收到的那幅肖像畫上,並且用棉線繞了很多球,貼在了那幅畫的旁邊。半小時過去了,所有孩子都拿着自己的畫給老師看,唯獨兒子是在原來老師的畫作上進行了改變。

當時我非常驚訝於他的舉動,老師跑來笑着對我說,其實我一直在觀察他,因爲他始終沒動筆,但沒有想到他用了另外一種方式呈現了自己的想法。在我問兒子爲什麼要這樣創作的時候,他說,“我覺得這樣可以讓畫上的人感到很快樂啊,因爲她身邊有很多可以玩耍的球啊,插一根羽毛在衣領上和她很配。”

培養一個懂藝術的孩子,你做對了多少? 第4張

他的畫很簡單,甚至被其他家長嘲笑不是畫出來的,但是孩子通過不同方式表達的美好感受,我到現在都能記得他當時完成作品時的快樂。如果當時我很不開心地跟他說,“你看別的小朋友都畫得那麼好,爲什麼你做成這樣”,他一定不會記住那次他拿着自己作品和夥伴們一起拍照時的驕傲和明媚。

與我們的孩子爲伍,感受他們,因爲哪怕一小點的發現,在被家長得到肯定後都能成爲美好的記憶,滋養出發現美的藝術氣息。也許他們不知道什麼是“藝術”,但他們用純真的眼睛、豐富的肢體和獨特的語言表達事情的時候,就有了一份“藝術”感。

即便做不到滿分

也要努力做個爲他營造藝術氛圍的80分家長


故事3

著名的鋼琴家魯賓斯坦出生於一個對音樂一竅不通的家庭。小時候,他不愛說話,但喜歡唱歌。他的這種能力,很快轉變成了一種遊戲,大家都試圖用唱歌來和他交談,他自己也試圖通過曲調來認人。

在他3歲時,家裏買了架鋼琴。從此他一發不可收拾,小魯賓斯坦的音樂天賦引起了全家人的驚訝,而在這個家庭的所有成員中,沒有一個人懂得藝術。他們能做到的,只是爲孩子提供一架鋼琴和自由遊戲的空間。

培養一個懂藝術的孩子,你做對了多少? 第5張

我曾經採訪過一位在美國育有三個孩子的中國媽媽,她坦白說,對於她這樣一個本身沒有多少藝術細胞的人來說,她願意提供給孩子碰觸到藝術的各種可能,非常喜歡那些淺顯易懂、把深奧藝術轉換成孩子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可能不深入,但是當接觸的時候,在他們的心裏就會種下小小的一顆叫做“藝術”的種子。

不用懷疑的,父母永遠是孩子藝術的啓蒙者,不能小看我們自己。即便缺乏藝術感的我們,其實也可以帶領着孩子共同創造和感受美的能力。

在育兒的過程中,我一直覺得自己不算是個非常稱職的媽媽,可是這些年我都堅持着做一些事情。 每當帶孩子去聽音樂會或是看兒童演出之前,我都會和他一起提前做功課。比如在看音樂劇《睡美人》之前,我會找來所有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音樂,和他一起聽。而幾年前得知炙手可熱的安東尼亞諾小合唱團來魔都演出,在他們演出前我就不停給兒子安利那首家喻戶曉的《加油 耶穌》,所以在演出現場兒子完全可以融入“聽不懂”的音樂語言中。

培養一個懂藝術的孩子,你做對了多少? 第6張

這是作爲一個媽媽,有能力可以做的事情。而且在和他一起做的這些“預習準備”的功課中,我也在學習,爲他查找資料,篩選內容,實實在在地增加了我對這些藝術的體驗。我一直認爲快樂的體驗,共同的成長,纔是親子藝術陪伴更爲重要的內容吧。讓我們先來設定一個小目標,例如一週跟他講一個藝術家的故事,一個月帶他看一場兒童演出,一年做一次家庭旅行。

今天要講的內容是說父母該如何培養一個孩子的藝術感,但反過來我想說,在培養孩子的同時,身爲父母的我們也在和他們一起感同身受,我們的藝術感被再次打開,只是有時候我們常誤以爲自己的感受是成熟,用它來“教育”孩子。

共同感受,平等聆聽,給予但不干涉。我們的小孩應該有自己的一條道路,當他還沒找到的時候,應該儘可能幫助他或藉助外力來指給他看那個方向,之後鼓勵他去探索,並且在探索過的路上種上花草,他會在那裏塗抹天空和大地,他會安排一切好的壞的出乎意料的事情,讓它們發生或者避免開它們。那是他的世界,我願意閉上眼跟他一起感受這天地,我願意和他一起再次成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