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父母不管住自己這3點,再愛孩子也沒用!

父母不管住自己這3點,再愛孩子也沒用!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在生活中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相信你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論,但是父母不管住自己這3點,再愛孩子也沒用!

孩子永遠都是父母眼裏長不大的孩子,甚至把他們當成掌中寶,生怕他們受到一點風吹草動。即使這樣家長們還是會給孩子造成一些傷害,這是爲什麼呢?

1逼孩子向他人打招呼,傷害他的自尊

假期間,莉莉帶女兒多多回老家,出門前就跟女兒說見到長輩們要大聲問好。可到了老家,孩子怎麼都不開口,羞澀的躲在媽媽背後。

莉莉喊了好幾遍,“快喊舅舅?”女兒就是犟着不喊。莉莉急了:“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爲了緩解尷尬場面,莉莉只得無奈地說,“不好意思,我家孩子太內向了!”

見人打招呼,見了親戚長輩問好,這是基本禮貌,是孩子爲人處世需要掌握的一項技能。但若是爲了培養孩子的基本禮儀,而“逼”孩子打招呼,往往效果會事與願違。

這位媽媽爲了緩解尷尬,隨口給孩子“貼標籤”,說孩子“內向”,反而會破壞孩子的自尊心、安全感和歸屬感。這種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

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父母大人失望。而這種種的感覺,都得同時在衆目睽睽之下,被揪出來。

將心比心,我想,沒有哪一個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廣衆下被羞辱,那爲什麼我們的孩子應該承受呢?或許這其中的重要關鍵就是,我們忽視了孩子的成長需求。

每個小孩對不熟悉的人都存在警戒心,這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他們正是通過這些能力,逐漸學會觀察、分辨和信任他人。

你一定記得,孩子尚在嬰兒時期,任誰抱都可以。但在6個月大以後,除了自己的媽媽爸爸,誰抱他,他就扭頭大哭。這種“陌生人焦慮”讓孩子只接近對他成長有利的人。

父母不管住自己這3點,再愛孩子也沒用!

實際上,要培養孩子‘見面問好”的禮貌習慣,並不需要強迫,大人做好榜樣就好。如果爸媽總能熱情地與別人打招呼,那麼孩子耳語目染,自然會養成好習慣。

最重要的關鍵,仍是尊重。如果帶孩子去朋友聚會,可以先告訴孩子會遇到哪些人,這樣預熱可以讓孩子先有個心理準備,尤其是對於“慢熱”的孩子。

2拒絕別人對孩子的誇獎,傷害他的自信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

媽媽陪女兒在小區公園練習小提琴,一位阿姨看到了,誇獎說:“哇!你家孩子小提琴拉得真好聽,哪天我也讓我家孩子學學。”

得到別人誇獎的話語,媽媽很得意卻“謙虛”地對別人說:“哪裏!哪裏?比她厲害的小朋友還有很多。”小女孩聽了,一臉黯然。

然後媽媽又得意洋洋地聽對方說:“這麼好的女兒還說差,那我家裏的孩子更要丟垃圾桶了!”

每聽到誇獎時,這位媽媽總是習慣性地說“哪裏!哪裏!”然後嘲諷孩子這不行那也不行。

小女孩一天一天長大,不知什麼時候起,她開始討厭小提琴。很多時候,對別人的話語也很敏感,總害怕如果自己做得不好,別人會如何看待她。

而這一切都源於父母的過分謙虛。當別人表揚孩子的時候,父母完全沒注意到孩子內心的活動,也沒有顧及孩子的“面子”,更別提保護孩子的自信。

如果家長經常這樣“拒絕”別人對孩子的誇獎,她很可能會認爲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足,自己努力還是做不好。這樣一來,很可能會出現自卑情緒,並且懶於付出努力。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讚美。”

父母的孩賞識和鼓勵尤爲重要,會讓他更好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所以,家長們,對待孩子請別吝嗇你的讚揚!

父母不管住自己這3點,再愛孩子也沒用! 第2張

真正的自律,是從管住嘴開始。家長誇讚孩子的時候,需要學會“適度”的分寸:

誇具體不誇全部

誇事實不夸人格

誇努力不誇聰明

比起籠統的“你真棒”“你真聰明”,不如告訴他“我很喜歡你的繪畫,很漂亮,也很風趣。”

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如何努力。

3強迫孩子學會分享,傷害他的自我認同感

我們身邊有一些大人看到小孩子吃什麼東西時,總愛假裝問問:“可以讓我吃一口嗎?”小孩如果回答不可以,就會被大人開玩笑說小氣之類的話。

如果孩子答應,大人就會誇孩子懂事,然後說:“你自己吃,我不要。”

分享,是在不損害孩子的“利益”的前提下,你情我願共享某一樣東西,而不是憋着自己的不滿意換他人誇讚,強迫孩子放棄保護自己心愛東西的權利。

試想,孩子心心念念就想玩個鞦韆,已經等待了很久了,結果剛摸到才3分鐘就被強行抱走,這要是我,我也會痛哭的。

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大人不一樣,用3分鐘的時間來玩一件他想了很久的玩具根本不夠,何況他已經看到別的小朋友玩了那麼長時間了。

很多時候,我們要求孩子分享,卻沒有注意到要輪流!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說過:“兒童只有形成並體會到自己對物體的所有權後,才能逐漸瞭解物品的所有權。”他們不是不願意分享,而是不會分享,他還不具備分享的概念和能力。

父母不管住自己這3點,再愛孩子也沒用! 第3張

作爲成人,獨佔和利己是孩子的一種社會化屬性,我們沒有必要總是試圖通過外在誘使等手段讓孩子去分享,而逼着孩子漸漸的學會討好。

同樣,面對別人的分享,我也想讓孩子知道:如果這個分享是你不需要的,對你有害的,那還是禮貌而鑑定地拒絕比較好,比如,“謝謝啊,我不喜歡甜食。”

我們不也說“親兄弟、明算賬”嗎?對於孩子私有的物品,絕對不強迫分享!

對於孩子幼小的心靈來說,看似父母無意的言行都會帶來無形的傷害。不管是吵架也好,還是指責孩子也好,這些行爲都需要避免。

只有家長管好自己,正確處理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