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那些不懂父母辛苦,只管自己舒服的孩子,家長都沒有教他們這件事

那些不懂父母辛苦,只管自己舒服的孩子,家長都沒有教他們這件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兩天看一則新聞比較震撼,浙江一母親每月給孩子2000元生活費,遭到孩子的埋怨和反對。

那些不懂父母辛苦,只管自己舒服的孩子,家長都沒有教他們這件事

東西物語:好的教育,不是竭盡全力給孩子好的,是引導他找到最合適的

那些不懂父母辛苦,只管自己舒服的孩子,家長都沒有教他們這件事 第2張

前兩天看一則新聞比較震撼,浙江一母親每月給孩子2000元生活費,遭到孩子的埋怨和反對。

孩子質問母親:“一個月2000元,是想餓死我嗎?!同學生活費都是我的好幾倍,我是不是你親生的啊?”

記者調查後發現,這個家庭並不寬裕,父母都是格子間辛苦工作的普通職員。

而且,這2000元生活費並沒有包括衣服鞋子的支出,電腦、旅遊這些大筆開銷也都是單獨給,2000元,只是平時的伙食和日用品費。從當地消費水平來看,2000元,已足夠滿足一個普通學生的開銷。

但孩子振振有詞:“同學聚餐都在日料店,週末大家一起出去玩,總要喝杯咖啡吃個甜點吧……”

像這樣理所應當伸手,腦袋裏只有“我想要”,無視父母辛苦的寒門“貴子”,身邊還真不少。

有的家長說,孩子工作後,體會到賺錢不易,就好了。真是這樣嗎?如果是這樣,就不會有那麼多廢材青年和啃老族了。

事實上,每種性格的形成都有個過程。

孩子上學前,覺得他還小,對錢沒概念,想買的東西也都是些不貴的小東西,喜歡就給買了。

孩子上了學,覺得他學習壓力大,只要學習好,物質上也是能滿足就儘量滿足。

殊不知,正是這些看起來合情合理的“小縱容”,灌溉出了“慾望之花”,一步步膨脹,最終衍生成:自私自利+慾望驅動。

既知未來,何必當下?

如果,你不想“富養”出一個眼裏只有慾望的自私孩子,而是希望他長大後,能理性面對慾望,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懂得區分I want和I need的區別……“自我管理”的早期訓練,就該提上議事日程啦!

那些不懂父母辛苦,只管自己舒服的孩子,家長都沒有教他們這件事 第3張

那麼,針對3-6歲孩子的慾望“自我管理”該怎麼做呢?

我有個小經驗分享給大家:

自我管理這四個字,重點在“自”,它是孩子的自主管理行爲。所以,給孩子一定自主資金的購物練習,效果很不錯。很多時候,只需要20元預算,逛街的時候順便練練,就能讓孩子的慾望管理能力變強悍!

那些不懂父母辛苦,只管自己舒服的孩子,家長都沒有教他們這件事 第4張

接下來,我就用千尋一次20元購物練習爲例,給大家分享:

購物練習,是如何一步一步教會孩子管理慾望;

家長在過程中,又該如何做引導。

開始咯~~~

話說,家有小女生一枚,最大好處就是願意陪媽媽逛街。上個週末,我們一起到近郊的古鎮溜達了一圈。

古鎮的步行街,四處是琳琅滿目的小攤販,小玩具小零食,誘惑力滿滿。

見小女生很有購物慾,我便順勢給了她20元自主資金,計劃來一次購物練習。

沒錢時,反正也買不了,看看就好。這一下子有了錢,買什麼不買什麼,怎麼花在刀刃上,錯過心頭好怎麼辦……好糾結呢。^_^

不過,不怕糾結,就怕不糾結。

孩子糾結時,就是我們開始練習的最佳時機!

第一步 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那些不懂父母辛苦,只管自己舒服的孩子,家長都沒有教他們這件事 第5張

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是管理慾望的關鍵。

剛拿到資金,千尋小朋友異常歡喜,內心直白:咱也是有錢人啦!

走走看看一圈後,開始面露愁容,這個不錯,那個也想買,好煩惱啊。

慾望最初的表現,就是什麼我都想要。

這時,輪到家長出場了。引導孩子安靜地思考,這些東西,真的是你想要的嗎?我給千尋的建議是,“咱們一起列清單吧,你來說,媽媽來記錄。”

列清單的過程中,你可以讓孩子回答三個問題:

# 最想要的是什麼?

# 如果得到了我的心情會如何?

# 有什麼東西能代替我想要的東西嗎?

別小看這三個問題,這可是管理慾望的關鍵。

即便是大人,多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都能避免80%的衝動消費。很多衝動消費的人,就是因爲不清楚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覺得什麼都想要,才亂買一氣。

而且,放大了看,一個人真正想要的可能不是物質,可能是成爲奧運冠軍之類的夢想。如果孩子早一些具備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的能力,人生也能少走很多彎路。

第二步 學會取捨

那些不懂父母辛苦,只管自己舒服的孩子,家長都沒有教他們這件事 第6張

管理慾望的另一個重點,是學會取捨。

列清單後,孩子能相對理性地確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千尋的首選是一個拼裝模型。

可詢價後,發現自己錢不夠,買不起。這時候,孩子需要做出取捨。

我說:“小朋友,現在有兩個方法供你選擇:一暫時放棄,待囤夠了錢,再來買;二跟我貸款,馬上就可以買,但代價是要付出高昂利息哦。”

小丫頭想了又想,最終選擇了放棄。(並對我要收取她高額利息表示了強烈不滿^_^)

那些不懂父母辛苦,只管自己舒服的孩子,家長都沒有教他們這件事 第7張

錢不夠,是孩子遇到的第一個矛盾,也是一次取捨練習的好時機,你可以在這裏,引導他學會理性面對資源的有限。

其實,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無限慾望與有限資源達成平衡的過程。很多痛苦、任性,都源自缺乏這種平衡能力。

如果能在小時候,通過取捨訓練,讓孩子掌握這種能力,對他未來人生有很大幫助!

那些不懂父母辛苦,只管自己舒服的孩子,家長都沒有教他們這件事 第8張

放棄模型後,千尋把第二選項提上了購物單,計劃買一個大號陀螺。

詢價後,發現陀螺買得起,小丫頭很開心,當下就要付款。

我不得不友情提醒:“同款陀螺,咱們家好像有很多哦,真的需要重複購買嗎?而且,那些因爲重複,買回家就蒙灰的玩具,你有認真清理過嗎,我可不想幫你收拾整理哦!”

慾望不加控制,面對自己想要的,就會無視其它因素。

你可以在這裏做第二次取捨練習,引導孩子去思考:

什麼是I want,什麼是I need。

想要的東西很多,但真的是我們需要的嗎?買之前,是不是還應該考慮到重複和收納整理等客觀問題呢?

日本有本很火的書叫《斷舍離》,其中有段話我很喜歡:

在考慮物品是否應該買下時,思考的主語是“我”,而不是物品,你需要脫離對物品的執着,看見自己的需求。

讓孩子在取捨間感受到,光有I want不夠,還得看見I need,做清醒的判斷,才能成爲慾望的主人!


看完整個過程,大家有沒有感受到,通過列清單和取捨練習,孩子的衝動在慢慢減少,理性思考在逐漸增加。

這就是自我管理的核心所在啦,總是能清醒理性地做出思考和判斷!

不過,這種小練習貴在堅持,一次兩次你可能看不到效果,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孩子的自我管理真的有變強悍!

這一點,我從千尋身上得到了反饋。

以前買東西,她不愛關注價格,只關注自己喜不喜歡。現在我們一起逛街,她有想買的東西,都會看價格標籤、貨比三家,會開始計劃資金和思考成本,讓我刮目相看。

對慾望的自我管理還可以延伸到其它方面:

比如,習慣了列清單的孩子,一樣可以用到學習上。“想做的事”和“必須做的事”,排出優先級,做作業效率就成倍增長。瞧,是不是跟“想要的”和“需要的”很相似呢?

又比如,孩子長大後,很多事情都要做抉擇,人生的分岔口,總有放下與得到,取捨能力就變得很重要!

……

你發現了嗎?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自我管理小練習,孩子從中收穫的理性思考能力,卻能讓他們終生受益!

千尋絮絮叨:

有媽媽問我,都是給孩子資金自主權,爲什麼不試試讓孩子自己規劃零花錢呢?這真是個好建議!

但我覺得,零花錢計劃更像是一箇中長期決策,比較適合7歲以上的孩子。這種逛街時的購物小練習,是即時決策,對3-6歲的小朋友來說,場景感強,效果更好。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