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幼升小”,家長焦慮的背後是什麼?

“幼升小”,家長焦慮的背後是什麼?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些社會學者,對學前班現象進行分析。學前班的興起,從表面上看,是表現了家長的焦慮。其實反映了更廣泛的社會心理。

“幼升小”,家長焦慮的背後是什麼?

首先是升學統一考試和創新精神的碰撞。統一的升學考試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容易影響孩子創新精神的培養。但是,在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當下,考試或許是最公平的選擇。顯然,在一個以考試爲主的教育體系中,補課是無法杜絕的。

其次是文化知識和技能的碰撞。中國的傳統觀念裏,“勞心”和“勞力”的區別是非常大的,“勞心”者往往高人一等,即使在“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時候,千軍萬馬還是涌向高考的獨木橋,賣茶葉蛋的主要是大媽。

第三是家長成長的時代印記。現在“幼升小”的父母,主要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80年代前期,他們求學工作的時候,也是競爭最激烈的時期。因此,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一時代觀念也比較強烈。

第四是社會共識與解決辦法的碰撞。給學生減負早已經是社會共識,教育部門也不斷出臺各種措施。但是,正規學校每限制一種教學項目,社會辦學機構就出現這個項目的紅火現象。幼兒園、小學禁止開辦學前班,禁止開設小學課程,社會辦學機構的學前班如火如荼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同樣,儘管教育部門一再降低小學教學的知識難度,但是,學校老師的壓力依然很重,加大難度的情況經常發生。

因此,有關專家指出,要改變目前從高中到幼兒園補課現象,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管理部門在不影響教學秩序的情況下,逐步探索更加科學的教學體系和辦法,穩步推進;同時,也需要社會對於人才觀念的逐步演進,珍惜賞識不同的人才和不同的成才道路;在經濟發展從高速向優質轉變的同時,希望社會心理也能夠呈現更多樣的寬容、平和。

讓孩子有適合他們年齡段的快樂,無論是玩耍還是上學。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