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德國法律明文規定禁止學前教育

德國法律明文規定禁止學前教育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的學前教育受到家長們如此的重視,但是德國法律則明文禁止孩子學前教育,這到底是爲什麼呢?下面來看看德國人的理由吧!

德國《基本法》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德國孩子在幼兒園期間不允許教授專業知識,社會上也沒有類似的培訓班。德國人認爲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好事情,長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電腦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在德國弗賴堡大學做學術訪問期間,住在湖邊的一套公寓裏。離公寓不遠,有一個小沙坪,裏面有一些兒童玩耍的設施。每次經過這個地方,總會看到三 四個小孩在沙坪裏面玩耍。旁邊站着一位女士,目不轉睛地盯着這些孩子,即使孩子滿臉的泥沙,衣服上到處是沙子,但她並不干涉。一起散步的另一位中國同事不 由自主地感嘆:“老楊,你看這些孩子臉上好陽光,這在國內孩子的臉上幾乎很難見到”。對此我也深有同感。我女兒在一所北京最好的小學之一上學,儘管才8 歲,但說話和臉上的表情已經和成人已經沒有多大差別。儘管孩子的媽媽感到很滿意,但我卻有些難過。

德國法律明文規定禁止學前教育

湖四周是寬闊的大草坪,不過還有些樹木可以遮蔭。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裏,草坪上有人在打排球、網球、羽毛球, 也有人在踢足球。有的人則在草地上鋪上布,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不知道是有一搭無一搭的聊天還是隻想曬曬太陽,有的則在燒烤。我習慣坐在咖啡館的涼棚下觀 察草坪上的人,其中一幕至今難以忘懷:在離我不遠處有一家子在踢足球:丈夫、妻子、大男孩和小男孩(大約四五歲的樣子)。 這四個人分成兩組:一組是丈夫和小男孩,另外一組是妻子和大男孩。雖然被分爲兩對,實際上是丈夫和兩個男孩在玩,妻子只是在一邊有一搭無一搭地踢上一腳, 並不上去爭搶,但眼睛從來沒有離開丈夫和兩個孩子。父親把球傳遞給小兒子,大兒子上前去搶球。父親擔心踢傷大兒子,所以動作很輕,有時故意出現失誤,讓大 兒子把球搶到。小兒子比較勇猛,但球技不精,見哥哥跑來,遠遠就把球傳給父親。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玩耍的勁頭十足,臉上的表情可以用陽光燦爛一詞來形 容。

出於好奇心我走過去和這一家子聊天。男士告訴我,兩個孩子都在上幼兒園,週末帶他們出來玩。我問:“你們不利用週末時間帶孩子參加各種學習 班?”這位男士用不解的表情看着我:“參加什麼學習班?”我說:“比如跳舞、體操、繪畫、鋼琴、外語、奧數之類的,我女兒在幼兒園期間,除了奧數,幾乎把 所有的課程都學了”。男士回答:“我們這裏,學前教育是被禁止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不允許教授專業知識,社會上也沒有類似的培訓班”。

原以爲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 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爲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 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去見老師,並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證書,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師用一種奇怪的眼光 看重我,似乎我像來自外星的人一樣”。老師進而解釋,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爲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象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 變成了計算機的硬盤,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腦就慢慢地變成了儲存器,不會主動思考了。

儘管如此,我對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做法還是不太理解。爲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德國的教育人士,他們讓我找《基本法》來看看。翻開德國 《基本法》(即憲法)。讓我大吃一驚。其中第七條第六款明確規定,禁止設立先修學校(Vorschule)。  我還是不明白德國憲法爲何這樣規定,只好 再請教有關的教育專家。他們告訴我,孩子在小學前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快樂成長。因爲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應該違背孩子的 成長規律。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一、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二、孩子的動 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三、培養孩子的情商,特別是領導力。

原以爲只有德國纔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後來查了一下歐洲有關國家的情況才發現他們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例如匈牙利立法規定:嚴格禁止教授幼兒園期間的孩子學習寫作、閱讀、計算等。幼兒園的教育是免費的。

與歐洲相反,中國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已經把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基本上都學完了。人們有理由擔心,歐洲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已經輸給了中國的孩子。其 實,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歐洲人普遍認爲,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國的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很紮實,但他們的想 象力和思考能力已經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暫且拋開中西教育優劣的爭議和評判,讓我們來關注德國教育的成果: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60多億人口只獲得了剩下的一半。

難道這是種族的問題?恐怕沒有這麼簡單。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的教育,看看他們的做法是否值得我們借鑑。同時也希望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別沾沾自喜。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