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如何給孩子下指令,她纔會聽呢?

如何給孩子下指令,她纔會聽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聽指令是學齡前孩子很重要的一個品質,會聽指令並且可以完成指令是孩子認知和社交發展的一個重大里程碑,這也是自閉症和智力發育的一個早期篩查指標之一。

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的一個窘境就是,可以很確定孩子是聽到我們在說什麼的,但就是不執行。我想這算是我們父母對於孩子最大的“控訴”之一了吧,“這個孩子說不聽啊,我和他說什麼,他就直接跑開了。我只能追在後面反覆說,他就選擇性屏蔽我了”。

我小時候挺煩父母嘮叨的,但一度自己帶着小D也會自嘲,我也成爲了那個嘮叨的媽媽了。好在這時學習的育兒知識就幫上忙了,我這才明白自己問題出在哪裏。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分享之前需要先界定一下,今天所談的“給指令”適用於我們希望孩子開始做的事、發生的變化,比如停下手頭的事情進入下一個事情、比如可以收拾玩具、比如可以配合地穿鞋子準備出門等。但不適用於像打人咬人這樣的破壞性行爲,這時就不該僅僅只是給指令,而是需要我們強行干預立即制止的。

聽從指令也是有發展階段的

如果你從孩子1歲左右就開始抱怨孩子“說不聽”,那麼這時最該檢討的反倒是我們給指令的方式。大部分父母都是不理解孩子聽指令也是有認知發展階段的,於是總是以我們更加成熟的認知方式給孩子發指令,而且還想當然地認爲孩子就該懂,不然就是孩子“說不聽”。

聽從指令背後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理解力,如果我們想明白這點後應該就不難理解,爲什麼有時孩子說不聽了吧,也許問題就出在我們給出的指令高於孩子理解力了。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理解力也會從初級向高階逐漸發展,同時可以聽懂的指令也從“一步指令”向“多步複雜指令”遞增。具體來說,孩子一歲左右可以聽懂“一步指令”、兩歲多是“兩步相關性指令”、三歲是“兩步非相關性指令”、四歲是“多步複雜指令”。而這一個概念恰恰是很多很多家長甚至早教老師所忽略的。

如何給孩子下指令,她纔會聽呢?

爲了幫助大家更好理解這幾個名詞定義,我來舉例說明,想象一下馬上就要帶孩子出門,我們希望孩子可以整理好積木,然後一起穿上鞋出門。

1、一步指令(1歲+):“寶寶,幫媽媽把積木拿過來”,這是讓孩子做一步動作的指令。

2、兩步相關性指令(2歲+):“寶寶,把積木拿過來,放進盒子裏”。爲什麼這兩步是相關指令?因爲“拿積木過來”和“放進盒子裏”有一種特別自然的內在性聯繫,積木拿過來之後放哪裏?

3、兩步非相關性指令(3歲+):在臥室門口有塊積木,你希望寶寶去拿,“寶寶,積木拿過來。然後幫媽媽把門關上”。這兩步指令之間是沒有很自然的聯繫的,“拿積木”和“關門”沒有自然的邏輯聯繫。

4、多步複雜指令(4歲+):“寶寶,把積木拿過來,幫媽媽把門關好,積木放進盒子裏後,我們穿上鞋子出門去”。

如何給孩子下指令,她纔會聽呢? 第2張

大家不妨回顧一下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場景,是不是大部分時候我們脫口而出的基本上都是“多步複雜指令”,即使我們的孩子纔剛過1歲?每次談到這些,我都會拿大運動發展來類比,因爲我們都明白不會坐的孩子是無法走路的,面對大運動發展我們總是更有耐心更會理解包容,但對於很多孩子認知和社交發展的能力,我們卻總是“想當然”的心急和焦慮。

當我們一次又一次給予孩子超出當前年齡認知範圍的複雜指令後,孩子自然就聽不進也聽不懂。如果我們只是止於這一步,我們願意等待孩子慢慢發展,那也還好,隨着孩子理解能力慢慢增強後,他就慢慢“聽進去”了。

可是現實中,太多的父母因此而有了很大的挫敗感,這些挫敗感和希望“孩子好”的控制慾,常常就幫了倒忙了。

於是,有的父母開始變嘮叨了,而嘮叨就像一把鈍刀,一點一點地把親子溝通渠道破壞了,孩子慢慢就真的選擇性不聽了。有的父母開始覺得讓孩子配合需要費那麼大的勁,不如自己替孩子做了吧,於是孩子開始默認這些原本是自己的事情是父母的,之後就越來越不肯做了。

如何給孩子下指令,她纔會聽呢? 第3張

可見,一開始做對的事情很重要,而這需要建立在關於聽從指令的發展里程碑的理解上的。也許你也會說,讓孩子學會聽指令還需要正確的肢體語言(比如蹲下來看着孩子說),還需要有明確清晰的指令。是的這些都對,也是我以前分享過的,但我覺得核心中的核心就是我們可以真心理解孩子認知發展需要過程,才能在給孩子下指令時下意識地提醒自己慢一點,提醒自己給的難度再低一點。

這份“有意識”對我來說很重要。之前我在紐約這邊上早期兒童教育的一門相關課程時我和同班同學和教授分享了我的一個體會,現在也想分享給你們。

“我在女兒2歲多,以三十多歲的高齡迴歸了校園,捫心自問,我是爲了之後可以和在座那麼多年輕人一樣去求職做老師嗎?肯定不是。只不過,全職帶女兒的幾年中,我越發覺得做父母是需要得到反饋,讓自己感覺好的。

小到只是給指令這件事,當我一次又一次得到“孩子說不聽”的反饋後,我肯定會受挫會泄氣。而當我開始學習了這些育兒知識後,我不僅多了一份理解,而且在日常互動中,我得到了很多正面反饋。

當我第一次學會把幾個複雜指令拆分,蹲下來看着女兒,一個一個慢慢地說,給予她反應時間時,我收穫到的不僅僅是“這個方法有用”,我從女兒眼中看到了她自己做到後的喜悅,而我也獲得了“當母親感覺真好”的正向反饋。

如何給孩子下指令,她纔會聽呢? 第4張

是的,即使到現在,我係統化學了很多育兒知識,我還是總會說有的不好用。但是,我對於女兒的理解越來越多了,我對於自己育兒過程中的“有意識”越來越多了。後來我發現,即使那些方法“不好用”,我在和女兒溝通互動中,她可以感受到我的努力和想幫她,也許這纔是學習育兒的本質吧”。

我們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都是第一次當孩子,願我們都能互相理解,餘生多多關照,彼此道一聲,儘管你不完美,但我們彼此不嫌棄,一起努力完成這段親子緣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