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如何給予孩子愛,纔會讓孩子感到幸福

如何給予孩子愛,纔會讓孩子感到幸福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了讓孩子幸福,很多人錯將孩子的需求擺在了第一位,不惜將所有的時間、精力和資源都投入在他們身上。但是,有沒有考慮過,怎樣才能讓孩子幸福呢?

如果存在幸福公式,會是什麼樣子?爲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從1938年開始,研究人員對精挑細選的哈佛大學1939屆,1940屆和1941屆的大二男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和採訪。這些人之所以被選中,並不是因爲他們某方面存在問題,而是因爲他們看起來都前途無量。(這羣人當中包括了未來的總統約翰?F?肯尼迪以及將在水門事件中領導《華盛頓郵報》的本?布萊德利。)

從他們進入大學,奔赴戰場,成家立業,生育子女,一直到退休終老。堪稱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最全面的社會科學實驗。這個研究項目被稱爲格蘭特研究,該研究耗時76年花費2000萬美元。而在76年之後的今天,這項研究仍在進行,最初參與這項研究的268人中仍有30人健在。

幸福的祕訣到底是什麼呢,這位項目研究人如是說:“生活中唯一真正重要的東西就是你和其他人的關係。”

長達76年的漫長研究得出的唯一可靠發現就是:

友情和親情對幸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這樣說:“在某種程度上,人類很像蜜蜂,進化過程已經讓我們習慣於生活在高度社會化的羣體中,離開了蜂巢的人往往不再那麼出色。”

這項研究的另一個結論也非常重要:金錢未必能讓你更開心。

收入和主觀幸福感並不總是成正比,當收入到達一定水平,不管財富怎麼增加,幸福感都不會再提高了。而這個轉折點,在心理學上被稱爲“幸福拐點”。如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所言:“當一個人從一貧如洗上升到中產階級時,財富的增長使人們感到更幸福。可是,接下來的財富增長就不會再使人增加多少幸福感了……一年賺5萬美元的人比一年賺1萬美元的人要感到更幸福,但是那些一年賺500萬美元的人卻並沒有比一年賺10萬美元的人幸福多少。”

美國民間調查機構蓋洛普曾針對40個國家進行過幸福指數調查,結果表明,美國人的“幸福拐點”是年收入10萬美元,這大概是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水平;而中國人的“幸福拐點”大概在年收入2萬元人民幣左右,這是綜合了各地發展差異後得出的平均數,但是在廣州,月收入兩萬都難說夠花,怎麼談得上幸福呢?

但大體上來說,收入達到中產階級的水平,就達到了幸福拐點。什麼樣的收入水平屬於中產階級呢,也有很多爭論。

如何給予孩子愛,纔會讓孩子感到幸福

一份名爲《中產家庭幸福白皮書》顯示,從收入看,家庭年收入在11萬~20萬的人羣幸福感最強;從年齡看,30歲~35歲的人羣家庭幸福感最強,從地區看,生活在二線城市中產家庭的幸福感較一線城市強。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幸福,你不必讓你的孩子掙很多很多的錢。而且最好是讓他/她生活在二線城市。

在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後,人們更需要的是親密的朋友和親人。可以說,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的祕訣。

人類是地球上最具社會性的動物,我們投資於社交關係,而這也成爲我們幸福的一種形式。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精神病學家羅伯特?瓦爾丁格(Robert Waldinger)是目前“格蘭特研究”的領導者。他提出,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僅與物質上的成功以及幸福的心理狀態相關,甚至還影響了生理健康。

“在這所有紛雜的信息和概念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人際關係的質量對於自身的影響要比我們所認爲的大得多。這種影響不僅關乎心理層面的幸福,還包括了生理層面的身體健康,”瓦爾丁格說,“如果要對我們80歲時的健康狀況做出預測,那麼50歲時我們婚姻幸福程度的影響肯定遠比50歲時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大得多。親密的人際關係與良好的社會聯繫可以讓我們保持幸福而健康的狀態,這纔是最關鍵的因素。過度惦念着功成名就,或是人際關係淡漠的人,幸福感都比較低。從根本上而言,人類天生就需要人際聯結。”

“投入最多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瓦爾丁格說,“這些投入可能是撫養自己的孩子,也可能在花園裏種植花草或是運營一個公司。如果你真的在乎某些事,並且這些事對你確實有意義,而你在做這些事的時候又可以與其他人有良好的互動,那麼這些事就會讓你感到幸福。”

前面說了這麼多鋪墊的話,就是爲了引出這一句,“如果你想讓孩子獲得幸福,那麼就應該都會他們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維繫友情。”

最能預測孩子將來社交能力的兩大因素包括情緒調控能力和共情力,這兩個要素是經過了神經科學檢驗的,其證據最過硬。

情緒調控能力

許多孩子在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或遇到不高興的事情時,都試圖採用哭鬧、發脾氣等方式來解決問題。對此,我們可能會採用常用打罵、訓斥的方法強行制止,再或者是無原則的滿足。這兩種做法對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的增強並沒有什麼幫助。

我們做家長的要讓孩子提高情緒調控能力,要讓孩子獲得幸福,要給予孩子關愛,就從幫孩子學會控制情緒開始吧。

哭泣或其他情緒表達並沒有什麼不對,但你很清楚這些表達適用於或不適用於哪些場合。精於此道的人一般會擁有許多朋友。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幸福,那麼就該花大力氣教他們在什麼時候,應該怎樣過濾掉某種情緒。

如果家長不知道具體應該怎麼辦,可以給孩子讀一套繪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套裝共38冊)》,這套書是美國心理學會資深兒童心理學家撰寫的。雖說也是專業插畫家繪圖,但畫的並沒有那麼漂亮。這套書每一本後面都會有給父母的話。而且這套書的操作性很強。這套書我給小鹿買了。小鹿現在1歲11個月。其中有些書很愛看,有些書可能是因爲年齡的原因,還不愛看。

《輸不起的莎莉》《不怕被嘲笑》《我當大哥哥了》《我不怕疼》《有時我會害怕》《不再害怕和媽媽分開》《當我安靜下來》《媽媽,我真的很生氣》看看這裏的書名,就知道這套書和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有多相關了。

《媽媽,我真的很生氣》這本書教家長如何幫孩子控制住生氣。這本書小鹿很喜歡看。

《當我安靜下來》小鹿也很喜歡看,這本書畫的也很漂亮。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是有多麼好動。當情緒高漲的時候,根本停不下來,也不會知道周圍有什麼危險的東西。如果不讓他情緒平復一下,經常會以受傷而停下來,不是磕着了,就是碰着了,再或者是從高處摔下來。《當我安靜下來》講了安靜下來能感受到什麼美好的事情。

《不再害怕和媽媽分開》相信每一位媽媽都需要有這麼一本書。

共情力,人際關係的膠水

共情力,簡單說來,就是感同身受。共情力不僅需要感同身受,而且還需做出反應,給予共情迴應。

比如說,我自認爲我是共情力很強的人,我指的是感同身受。但我能體驗到別人的情緒,卻經常不能迅速做出反應,常常事後懊惱不已。這和我多年從事文字工作有關係。

常給小鹿說“別在地板上敲了,樓下奶奶聽到了,覺得很吵,會頭疼的。”這句話很有效,說完之後,他就不會再在地板上弄出很大響聲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共情力,有這麼一本書《愛的教養:培養孩子的共情力》,沒看過,只知道是我最愛的湛廬文化出品的,想必品質也會非常好。

人們最容易和那些友善的人保持緊密而持久的關係。那些細心周到、有愛心、敏感、爲他人着想,並且寬容大度的人容易和朋友、愛人長期保持親密關係。所以,如何給予孩子愛呢,讓孩子成爲一個幸福的人呢,你的着力點就只需要集中在:培養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和共情力上。籠統地來說,這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情商。

到底什麼是情商呢?

美國心理學家認爲,情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認識自身的情緒。因爲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爲自己生活的主宰。

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即能調控自己;

三是自我激勵,它能夠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發。

四是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

五是人際關係的管理。即領導和管理能力。

情商水平的高低對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響作用,有時其作用甚至要超過智力水平。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