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6歲之前的孩子到底該如何管教呢?

6歲之前的孩子到底該如何管教呢?

來源:寶貝周    閱讀: 7.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任性、自私、自殺、抑鬱等,孩子長大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其實都是在6歲之前埋下的,所以孩子越小開始管越好管教。那麼6歲之前的孩子到底該如何管教呢?

6歲之前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剋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歷挫折。”這幾方面的訓練。

具體她建議爸爸媽媽不妨可以這樣做:

1、剋制任性、防止壓抑——6歲之前要對孩子說“不”

李玫瑾教授認爲,孩子6歲之前最重要的教養關鍵在於,對孩子說“不”。

因爲孩子3、4歲跟父母鬧的時候,頂多是躺在地上打個滾,但13、4歲的孩子,你不滿足他,他跟父母鬧的方式就會變成離家出走,甚至是跳樓自殺、服毒自殺。

李教授曾經接觸一個12歲孩子被媽媽罵了之後服毒自殺的案例,孩子之所以會走上絕路,就是因爲媽媽的愛在他的眼裏是沒有界限的,孩子知道媽媽愛他,所以就想用媽媽的愛來威脅媽媽,但他卻不知道死的含義。

這就是父母給了孩子“愛沒有限制”的錯誤信息。

那麼如何對6歲之前的孩子說“不”呢?也是要經過訓練的。

孩子在3歲之前的哭,代表了孩子有痛苦,3歲之後孩子的哭就開始有目的性了,而不是純粹的痛苦。

比如,他想要什麼玩具,不給他買,他就會哭鬧,在地上打滾。

這時候,家長就需要做一個剋制任性的訓練。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把孩子抱回家,放進沒什麼危險的臥室,把門關起來,只留一個家長在臥室裏與孩子一對一,一個家長管教孩子就夠了。

6歲之前的孩子到底該如何管教呢?

這時,不要罵他,不要打他,不要說教,也不要走開。

當孩子哭得筋疲力盡的時候,給他擦把臉。同時問他要不要再哭了,想哭接着哭。

這樣做,可以告訴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爲,父母不會讓步也不會心疼,也可以讓孩子知道鬧是沒用的。

但同時也不能讓孩子太壓抑,可以告訴孩子,以後有什麼事要好好跟爸爸媽媽說,如果他能說服家長就可以得到滿足,這是在鼓勵孩子跟家長交流,

鼓勵的頻率是三比一,即,交流三次滿足一次,讓孩子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是所有的想法都能被滿足。

這樣的模式建立好了之後,孩子會知道無理取鬧沒用,如果自己特別想要會跟家長交流,這樣到青春期之後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就容易相處了。

2、剋制誘惑、學會忍受——等待可以獲取更大的滿足

以上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時的訓練方法,如果父母不在孩子面前,孩子能不能自我控制呢?

這就涉及到剋制誘惑和學會忍受的訓練方法。

可以通過延遲滿足的方法來訓練孩子,比如找一些孩子喜歡吃的零食,三天給他一次。

當這種頻率成爲習慣的時候,跟孩子提個要求:如果這天給的零食能保留三天不吃,那麼三天之後就給三份,如果吃掉了,三天後就不給了。

這樣會讓孩子知道,等待是爲了獲取更大的滿足。

家長也可以告訴孩子,你現在的剋制是爲了今後的長遠,訓練孩子的耐性。

這裏再介紹另外一種非常簡單有效方法——吃飯的等待與控制。

也就是在每次吃飯前告訴孩子,大人不動筷子,自己不能先吃飯。

孩子一般四五點放學後就餓了,而大人至少要到六點才下班。這樣孩子要跟大人一起吃飯的話,就得先餓一兩個小時,這個過程孩子不會餓壞,但這個餓的過程,的確很難受。

人生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飢餓,可是將來孩子走上社會,肯定會有比這痛苦千百倍的事情。

人只有自己痛苦,才能體會別人的痛苦,所以這種小小的痛苦也需要讓孩子自己去體會。

自己經歷過了,讓孩子知道在這種小小的痛苦面前,別人跟他一樣。

另外,還可以讓孩子知道,“我們是一個家,一個整體。”

3、防止自私、經歷挫折——替別人着想的孩子才能克服挫折

孩子成長過程中,自私是正常的。

因爲孩子在幼年弱小的時候,習慣了別人來幫助自己。

上學之後學習壓力很大,家長通常也只要求孩子管好自己學習,家裏的其它事都不用他操心。結果孩子一直到上大學都習慣了,不爲父母負責任何事情。

所以孩子自私的根源,就是家裏人從來只讓孩子顧自己不管別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可以從小校正孩子的自私行爲。

比如,家裏好吃的東西,要讓孩子先挨個給家裏的長輩吃,最後才輪到自己。

要讓孩子從小有家庭意識,比如,吃飯時誰沒回來,要單獨留下一份菜,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爲了讓孩子心裏有別人。

當孩子形成了習慣,不用你提醒,也會主動爲那個沒回來的人這麼做。

將來他跟同學、室友,甚至他的配偶相處,也會很自然地做到心中有別人。

往往孩子遇到一點挫折就什麼想不開,只顧自己泄憤兩腳一蹬跳樓,其實跟孩子小時候吃完飯,嘴一抹碗一推就出去是一樣的。

不教孩子克服自私,往往孩子就不會爲別人考慮,所以在面對挫折的時候只會想到自己有多麼痛苦,當自己承受不了這種痛苦的時候就想用最便利的方式解決,完全沒有克服挫折的忍耐力。

那麼挫折忍耐力要怎麼培養呢?

挫折的忍耐力是需要靠體力培養的,也就是從小讓孩子吃一點體力之苦。

比如軍訓、游泳什麼的。

建議可以帶孩子去學游泳,開始時孩子肯定不想下水,但會被教練趕着下去。

回來之後說起第一次下水的感覺,孩子肯定會說,喝了好幾口水,怕得要死,以爲自己快死了。

這種感覺會讓孩子銘記終身。以後再遇到挫折,家長就可以告訴孩子,其實這就像你學遊戲一樣,一開始以爲要死了,但只要自己努力不放棄,就肯定死不了。

所以現在青少年自殺的案例屢見不鮮,除開抑鬱症之外,很多都是因爲孩子的性格從小沒培養好。

而這種培養一定要在孩子12歲之前完成。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