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那麼多,麻麻們到底該如何應對?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那麼多,麻麻們到底該如何應對?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喜歡通過表揚孩子,來表達自己對孩子的喜愛之情,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從而激勵他們。但是如果父母表現過激,反而達不到想要的結果。

心理學家德韋克有一個有趣的實驗,發現孩子在被誇獎聰明以後,通常不敢接受高難度的挑戰,而且挑戰失敗後把歸因歸爲自己不夠聰明;而被誇獎努力的孩子,更願意選擇高難度挑戰,而且失敗後歸因爲自己的努力還不夠。研究發現,孩子都受不了被誇獎後遭受挫折的失敗感。尤其是好成績的女孩,遭受的打擊程度最大。

如果誇獎孩子的方式得當,這會讓孩子有更多積極的表現,同時也會讓孩子在艱難的時候,保持信心和耐心。如果誇獎孩子的方式不當,這會讓孩子過度依賴別人的評價,不敢嘗試挑戰新鮮事物。因爲他們害怕失敗,害怕自己得不到別人的誇獎,所以就會變得小心翼翼,唯唯諾諾。

那麼怎樣表揚才能正確地激勵孩子而不是讓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下降呢?

父母如果經常誇獎孩子“聰明”,很可能會帶來消極的結果。孩子可能就會特別的在乎自己身上這個“聰明”的標籤。從而使他們不敢接受挑戰。比如不敢在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以免出錯。爲了保持這個標籤,他們不敢嘗試,害怕失敗,害怕錯誤。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關注付出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應該向孩子傳遞這樣一種觀點:你的成功或者失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參與其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如果孩子在足球比賽中贏得了球,不要一直誇讚他贏得了比賽,而是應該帶他回顧和品味在整個比賽過程中他自己的付出和收穫。

誇獎要具體。父母在誇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集中在某個特定的行爲上,而不是整體上泛泛地評價。一個具體的誇獎向孩子傳遞出這樣一種信息:父母注意到了他。這樣孩子會備受鼓勵,以後遇到同樣的事情,他也就會知道該如何正確地來應對了。

誇獎要真誠。父母在誇獎孩子的時候,不要用“最高級”的形容詞。其實,大多數孩子知道他們其實不是最優秀的畫家、運動員或者學生等等。所以,父母在誇獎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真誠,還要實事求是。否則孩子就會質疑你對他的誇獎的真假性。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那麼多,麻麻們到底該如何應對?

我女兒剛上幼兒園中班,從小就很好強,這點特別隨我,一看到老師表揚其他的小朋友不表揚她就會生氣,回到家就會和我說,請問應該怎麼辦呢?

這個問題跟第一個問題有相關的地方,比如孩子爲什麼會這麼爭強好勝,一定是與家長平時對孩子的激勵方式有關的。

當孩子表現得特別爭強好勝時,父母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進行引導。

◆通過父母平日的言行(結合實際日常生活,而非單純講道理),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也有做不好的事情,示範給孩子這樣的道理: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即使一次做不好也沒關係。

◆通過競賽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輸贏觀。比賽或遊戲重在分享過程中的快樂,而不是最終的結果。比如可以跟孩子玩棋類遊戲,大家都是有輸有贏,但是無論輸贏,家長和孩子都在享受這個過程,讓孩子體會到過程的快樂。同時,家長也要引導孩子對事情進行總結分析,引導孩子總結成功的經驗,弄清失敗的原因,找出不足和下次可以改進的具體辦法,不能讓輸贏僅留給幼兒喜悅或失望。

雖然聽過很多人說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作比較,但是還是忍不住,看到鄰居家的孩子那麼聰明,又聽話,我就特別恨鐵不成鋼,有時候會忍不住說孩子幾句,請問老師應該怎麼控制這種情緒呢?

每個家長都免不了會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家長的這種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過多的比較其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正確的比較:跟孩子的過去比——只要進步了是令人高興的事情,值得鼓勵;跟孩子自己定的目標比——夢想激發進取心,不斷進步。

那麼怎麼克服這種攀比心理呢?

第一點家長要認識到攀比帶來的巨大傷害。攀比讓家長更加焦慮,家長的焦慮會被轉嫁到孩子身上,變成對孩子的批評、呵斥、諷刺、挖苦、逼迫、強壓······攀比也會讓孩子受挫,他們會認爲爸爸媽媽喜歡的是成績,根本不是真的愛他們。攀比會導致孩子自卑、自我否定,甚至自暴自棄。第二點家長要發現孩子的潛能,關注孩子的優勢。讓孩子最大限度的發揮優勢潛力,更能幫助孩子獲得成功。而且,有時候你眼中孩子的缺點可能恰恰是孩子的優勢所在。比如,孩子特別貪玩,可能是在運動方面有天賦;孩子愛破壞玩具,說明孩子有探索和鑽研精神等等。總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如果沒有,那一定是父母還沒有發現它!面對孩子的弱項,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是放大孩子的優勢,儘可能地讓孩子把他的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 4現在很多孩子都在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爭取全面培養孩子,老師覺得讓孩子上興趣班是必須的嗎?如果是的話,要怎麼選擇呢?

我們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除了讓孩子學會一項技能,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享受興趣愛好帶給他們的愉悅和快樂。興趣投入會帶來幸福感,這一點已經在我劍橋大學博士期間關於幸福的課題研究中得到了數據驗證。很多人在成年之後依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找不到追尋的方向,日子過的忙忙碌碌卻無幸福可言,這很大程度上是源於興趣愛好的缺失。

選擇興趣班,遵循兩個原則:

1)這是孩子的興趣,而非家長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主觀意見。

2)孩子的興趣總是不定性,尤其是在6歲之前,他們對各類事物都有好奇心,想嘗試更多更新鮮的事情。這個階段孩子的興趣點容易發生變化也是非常正常的,孩子也正是在各種嘗試中學習並探索自己的能力。作爲父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儘可能的該孩子提供嘗試的機會。

我一直覺得不應該給孩子制定太多規矩,以免束縛他的成長,但是現在導致他一吃飯就要看手機,我又怕他養成壞的習慣,所以心裏很掙扎,請問老師我該怎麼辦呢?

給孩子制定必要的規則是需要的:

●制定一些家庭規則能夠幫助孩子理解哪種行爲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被接受的。

●規則能夠教會孩子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同時學會尊重他人。

●告訴孩子在不同場合下應該如何表現,以便得到同伴和社會更好的接納和認可。

●家庭規則同時也會提醒家長爲孩子做好榜樣。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給孩子設定明確的規則,並非是要求孩子要嚴格的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束縛孩子的成長。而是對孩子的某些行爲提出明確的要求,讓孩子更好地分辨對錯,行爲舉止更加得體。

當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規則不要太多,建立原則性的規則就好,規則太多往往會限制孩子的人格發展。而且隨着孩子的年齡增加,尤其是青春期後,規則制定的方式也要做相應的調整,家長適當放權,讓孩子在規則制定中有更大的主動性和參與度,因爲這個時期的孩子在生理心理上的發展,更希望獲得尊重、平等。規則的數量可以相應的減少,制定的時候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