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食譜 > 飲食調理 > 【去溼氣的方法】去溼氣的方法有哪些 去溼氣的方法相關推薦

【去溼氣的方法】去溼氣的方法有哪些 去溼氣的方法相關推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9.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去溼氣的方法有哪些相關推薦?小編爲你收集整理了許多去溼健康的好方法,包括運動去溼法、穴位按摩去溼法、拔火罐去溼法、中醫去溼法、去溼食療法等方法。

運動去溼法

運動去溼法是最健康又無害的方法。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溼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裏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溼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

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溼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去溼氣的方法】去溼氣的方法有哪些 去溼氣的方法相關推薦

穴位按摩去溼法

穴位按摩去溼法可以自己用手指按摩,也可以配合艾灸來使用。艾灸穴位具有溫通經絡、祛寒除溼等功效,通過選取豐隆穴、足三裏、中脘穴、曲池穴等穴位施灸,能治療溼氣帶來的不良症狀。

灸法:

1.選擇祛溼穴位(豐隆穴、足三裏、中脘穴、曲池穴)兩三個施灸。

2.點燃艾條,在穴位上方3釐米左右施灸,每個穴位灸5-10分鐘,局部皮膚髮紅即可。

注意:有溼熱症狀的人(身體感覺發熱、口乾、口苦、舌苔黃等)不宜施灸。

去溼穴位1:豐隆穴

足陽明胃經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間關節點按該穴3分鐘,然後順時針揉按穴位約5分鐘。

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溼化痰。

【去溼氣的方法】去溼氣的方法有哪些 去溼氣的方法相關推薦 第2張

去溼穴位2:足三裏

足陽明胃經合穴,乃保健要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壓或順時針揉按穴位5-8分鐘,局部有酸脹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裏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溼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去溼氣的方法】去溼氣的方法有哪些 去溼氣的方法相關推薦 第3張

去溼穴位3:中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於穴位,順時針揉按2-5分鐘,亦可用四指指腹或掌心置於中脘穴,順時針按摩2-5分鐘。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適用於溼滯、胃脘飽脹、噯氣者。

【去溼氣的方法】去溼氣的方法有哪些 去溼氣的方法相關推薦 第4張

去溼穴位4:曲池穴

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完全屈肘時,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點揉此穴2-5分鐘,亦可用四指併攏,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膚微紅爲度。

功效:可泄大腸溼熱,用於肛門灼熱、大便黃爛、排不盡者,亦可治療溼疹等皮膚病症。

【去溼氣的方法】去溼氣的方法有哪些 去溼氣的方法相關推薦 第5張

拔火罐去溼法

涌泉穴拔火罐除溼

涌泉穴位於腳心,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腎臟爲主水之臟器,生的生理功能異常則容易引起身體水液代謝出現障礙,故而在涌泉穴拔火罐可以使氣血通暢,腎氣旺盛,能疏通腎經,祛除體內的溼毒濁氣。

足三裏拔火罐除溼

足三裏是人體重要的保健穴位之一,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通過拔火罐刺激本穴,可以調節消化系統的功能,對胃腸蠕動和內分泌功能都有良性的促進作用。脾胃運化水溼的功能恢復,對消除體內溼氣非常重要,故而,溼氣中的人可選擇此處進行拔火罐除溼。

需要提醒的是,拔火罐不是每個人都適宜,也需要一定穴位的精準,因此建議大家不要在自己家中輕易嘗試拔火罐,最好去正規的大醫院拔火罐,費用也不會很高,對自身健康更有益。

【去溼氣的方法】去溼氣的方法有哪些 去溼氣的方法相關推薦 第6張

中醫去溼法

五苓散

舌苔厚,就是厚膩的一層,滿布於整個舌體,而且舌苔上面還都是唾液。這種舌象,就是體內水溼重的表現。由於水溼的問題主要集中出現在膀胱時,我們可以用五苓散。

五苓散的組成是:豬苓、茯苓、澤瀉、白朮、桂枝。茯苓祛溼,白朮補脾,桂枝溫陽化氣,豬苓和澤瀉都是瀉膀胱經和腎經的水溼的。在《傷寒論》裏面,這個方子治療的症狀包括:小便不利、消渴、微熱、渴欲飲水水入則吐等。

藿香+佩蘭

在調理溼氣重的人的時候,也會經常用到藿香和佩蘭,藿香和佩蘭配合其他的祛溼的藥物,效果非常的好,往往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把這兩味藥和三仁湯等一起用,一般是各三克或者六克,然後標註藥物快要熬好的時候再下入,這是芳香類藥物的使用方法,一般熬久了,芳香的物質就會揮發,所以最好是“後下”,在閉火的前五分鐘下入,這樣就可以更好地保留有效成分。

舌苔厚膩就反映是溼氣重,注意溼氣到底是在上焦、中焦還是下焦,如果主要是在中焦,他就讓西醫把抗生素停掉,因爲抗生素是寒涼的,而寒涼可能會使得溼氣更加嚴重,用藿香、佩蘭,往往是投藥立效,很快燒退人安。

三子養親湯

用炒萊菔籽、炒白芥子、炒蘇子(中藥店都能買到)打粉沖服。蘇子和萊菔子有溫中理氣的作用,白芥子主要是化痰除溼。有化痰、理氣、除溼、溫中、降逆的功效。既清除了體內的溼邪毒素,又疏通了經絡調養了氣血,還增補了脾胃功能。對於咳嗽、痰溼、哮喘、溼疹、高血脂、脂肪肝、脂肪瘤、疤痕體質等慢性病有着非常顯著的療效。此方還對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帶下病等婦科頑疾有很好的療效。

炒萊菔籽150g、炒蘇子150g、炒白芥子100g,在藥店打成細粉。每次服用5g,一天三次,服用一個月爲一療程。

【去溼氣的方法】去溼氣的方法有哪些 去溼氣的方法相關推薦 第7張

去溼食療法

1.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2.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3.祛除體內的溼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溼,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4.妙用蔥、姜、蒜。蔥、姜、蒜不僅是家裏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裏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溼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清熱祛溼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製作】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淨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用法】 溫熱服食。

【療效】清熱祛溼。適用於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症。

【注意事項】 大便乾結者不宜用。

消暑健脾祛溼湯

【成份】

蜜棗、赤小豆、生薑苡仁、扁豆、葛根、玉竹、陳皮。

【功能】

清熱解暑、鞏固排泄及消化系統功能。

【服用方法】

(2-4人份量) 將瘦肉6兩飛水後與各湯料及六湯碗清水一同放入煲內。煲約兩小時,加適量鹽調味。

綠豆百合米仁粥

原料:綠豆30克,鮮百合30克,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製法:

(1)將米仁、綠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鐘;百合洗淨切小;

(2)在開水鍋中放入綠豆和米仁,燒開數分鐘後改用小火煮至開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後放人冰糖即成。

夏令健脾通便祛溼的典型食療粥方。

薏米紅小豆粥

薏米,在中藥裏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爲上品,它可以治溼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裏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既要去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爲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溼外也溼,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溼的作用。

【材料】

薏米50克,紅小豆25克,白糖適量

【做法】

1、薏米、紅小豆洗淨後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浸泡3-4小時後同煮至熟。

2、加入適量白糖,冷卻後食用。

薏米紅豆粥的藥效:

薏米,在中藥裏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爲上品,它可以治溼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去溼氣的方法】去溼氣的方法有哪些 去溼氣的方法相關推薦 第8張

去溼注意事項

我們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

2.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溼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

4.房間內的溼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溼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去溼氣的方法】去溼氣的方法有哪些 去溼氣的方法相關推薦 第9張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