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營養 > 學齡前兒童需要的營養

學齡前兒童需要的營養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齡前兒童這個是長個子的時候,那麼這時期的孩子都需要補充什麼樣的營養呢?媽媽們又該如何給孩子補充這些營養呢?

學齡前兒童需要的營養

學齡前兒童對水的需要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各種營養素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運轉和排泄,都離不開水;水還是構成人體組織的主要成分;水還能調節體溫,並能止渴。體內的水量隨年齡、性別、胖瘦的不同而不同。年齡越小,體內含水量越多;脂肪組織越多,含水量越少,所以,肥胖者體內含水量相對較少。

水的需要量主要取決於機體的新陳代謝和熱量的需要。此外,溫度的變化、人的活動量和食物的性質,也影響水的需要量。學齡前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對水的需要量爲90~100毫升。腹瀉、嘔吐時排水量增多,對水的需要量也相對增多。

體內水的供給來源有3個:一是飲入的液體量;二是食物中所含的水分;三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在體內氧化時產生的水。體內水的排出有3個途徑:一是通過腎臟排出;二是通過皮膚和肺排出;三是通過腸道排出。兒童每天水的週轉比成人快,有利於排出體內的代謝物;但對缺水的耐受力較差,比成人容易發生水平衡失調。當水的攝入量不足時,則可發生脫水現象;反之,當攝入的液量過多,則又可能發生水腫。

學齡前兒童對熱能的需要

熱能是維持人體各種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它來自食物中的產熱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些營養素在體內氧化產生熱能。蛋白質每克產生17千焦(4千卡)熱能,脂肪每克產熱38千焦(9千卡),碳水化合物每克產熱17千焦(4千卡)。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熱能主要用於維持基礎代謝、生長髮育、活動等方面的需要。所謂基礎代謝是指兒童在安靜的狀態下維持體溫、肌張力、心跳、呼吸、血壓、器官活動、腺體分泌等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熱量。由於兒童基礎代謝率比成人高,所需熱能也相對較多。兒童的生長髮育需要大量熱能。一般來說,每增加1克體重,需要攝入19.98千焦(4.78千卡)的熱能。如果膳食熱能供給不足,兒童的生長髮育就會遲緩,甚至停頓。同時,兒童活動越劇烈,持續時間越長,所消耗的熱能也就越多。

學齡前兒童平均每日每千克需要418千焦(100千卡)熱能,所需熱能由三大營養素提供。這三種營養素的適宜比例爲:蛋白質佔10%~15%,脂肪佔25%~35%,碳水化合物佔50%~60%。

熱能供給不足,可使兒童生長髮育遲緩,體重減輕:熱能供給過多,又可能導致兒童肥胖症的發生。

學齡前兒童對蛋白質的需要

蛋白質由多種氨基酸組成,它是構成細胞組織的主要成分,是兒童生長髮育所必要的物質。

學齡前兒童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蛋白質的供給特別重要。每天應供給足量的蛋白質,一般每天需45~55克。對學齡前兒童來說,其熱量需要量每日約爲6688千焦(1600千卡),則蛋白質的供熱量最好能達到每日836千焦(200千卡)。

除了保證膳食中有足夠的蛋白質數量以外,還應儘量使膳食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比例適合兒童的需要,這就是說還要注意孩子飲食中蛋白質的質量。這就要求膳食中,動物性蛋白質和大豆類蛋白質的量要佔蛋白質總攝入量的1/2。可從鮮奶、雞蛋、肉、魚、大豆製品等食物中攝取。其餘所需的1/2蛋白質可由穀類食物提供,如從糧食中獲得。

學齡前兒童對脂肪的需要

脂肪是一種富含熱量的營養素。它主要供給機體熱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構成人體各臟器、組織的細胞膜。儲存在體內的脂肪還能防止體熱散失及保護內臟不受損害。

體內脂肪由食物內脂肪供給或由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轉化而來。

學齡前兒童正處在生長髮育期,需要的熱能相對高於成人。膳食中供給足量的脂肪,可縮小食物的體積,減輕胃腸負擔。如果以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代替脂肪,都將過分增加胃腸負擔,甚至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膳食中脂肪缺乏,兒童往往體重不增、食慾差、易感染、皮膚乾燥,甚至出現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病;但熱能攝入過多,特別是飽和和脂肪酸攝入過多,體內脂肪儲存就要增加,就會造成肥胖。日後患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兇險性就會增加。

脂肪來源有動物脂肪和植物油。植物油必需脂肪酸含量高,熔點低,常溫下不凝固,容易消化吸收。動物油以飽和脂肪酸爲主,含膽固醇較高。

學齡前兒童對碳水化合物的需要

碳水化合物是供給機體熱能量經濟的營養素,也是體內一些重要物質的重要組成成分;它還參與幫助脂肪完成氧化,防止蛋白質損失;神經組織只能依靠碳水化合物供能,碳水化合物對維持神經系統的功能活動有特殊作用。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可導致熱能攝入不足,體內蛋白質合成減少,機體生長髮育遲緩,體重減輕;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導致熱能攝入過多,則造成脂肪積聚過多而肥胖。

許多食物含碳水化合物,糧穀類、薯類、雜豆類(除大豆外的其他豆類)等,除含有大量澱粉外,還含有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無機鹽、B族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等。因此,在安排兒童膳食時,應注意選用穀類、薯類和雜豆類食品。這樣,既能提供碳水化合物,又能補充其他營養素。

學齡前兒童對維生素的需要

維生素是人體內含量很少的一類低分子有機物質。它不能提供熱能,一般也不作爲機體構成成分,但對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大部分維生素不能在體內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須依靠食物來提供。

1.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

維生素A主要存在於動物和魚類的肝臟、脂肪、乳汁及蛋黃內。有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蘿蔔、菠菜、杏、柿子等含胡蘿蔔素較多,胡蘿蔔素在人體內可轉化成維生素A。維生素A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化合物,耐熱、耐酸、耐鹼,不溶於水,在油脂內穩定,故受一般烹飪過程的影響小。

維生素A能促進兒童的生長髮育,保護上皮組織,防止眼結膜、口腔、鼻咽及呼吸道的乾燥損害,有間接增加抵抗呼吸道感染的能力。還可維持正常視力,防止夜盲症的發生。但過多服用維生素A製劑可造成體內積蓄,導致中毒。

2.維生素D

維生素D主要存在於動物肝臟、蛋黃等食物中。植物中的麥角固醇及人體皮膚、脂肪組織中的7-脫氫膽固醇通過暴露於陽光下的紫外線作用,可形成維生素D。

維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爲調節鈣、磷代謝,幫助鈣的吸收,促進鈣沉着於新骨形成部位。兒童如果缺乏維生素D,容易發生佝僂症及手足抽搐症。

學齡前兒童維生素D的需要可由食物提供,通過戶外陽光照射,也可產生維生素D。爲了預防維生素D缺乏,應讓孩子多曬太陽。

3.維生素B1

維生素B1能促進兒童生長髮育,調節碳水化合物代謝。缺乏維生素B1時,兒童生長髮育遲緩,出現神經炎、腳氣病(皮膚感覺過敏或遲鈍、肌肉運動功能減退、心慌氣短、全身水腫或急性心力衰竭)等。

學齡前兒童需要每天從食物中補充維生素B1。穀物的胚和糠麩、酵母、硬果、豆類、瘦肉等,都是維生素B1的良好來源,尤其是糧食的表皮含維生素B1豐富。

4.維生素B2

維生素B2對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生物氧化過程及熱能代謝極爲重要。缺乏維生素B2時兒童生長髮育受阻,易患皮膚病、口角炎、脣炎等。

學齡前兒童需要每天從食物中補充維生素B2。維生素B2可從動物肝臟、奶類、蛋黃、綠葉蔬菜中獲取。

5.維生素B6

維生素B6對於維持細胞免疫功能,調節大腦興奮性有重要作用。維生素B6可從肉、魚、奶類、蛋黃、酵母、動物肝臟、全谷、豆類、花生等食物攝入。

6.維生素C

維生素C具有氧化還原能力,參與多種生物效應。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牙質發育良等。維生素C可從新鮮蔬菜和水果中攝取。

此外,學齡前兒童對鈣、鐵、鋅、碘等也有程度不同的需要,在飲食營養中應予重視。含鈣豐富的食物主要有奶類、大豆製品、海帶、芝麻醬、綠葉菜等。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