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建立一個規則有序的“小人國”

建立一個規則有序的“小人國”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的身體與自然界一樣,有着自己的節奏。瑪麗亞·蒙特梭利說:兒童的本性是有序的,秩序對兒童是內在的需要。因此。通過給寶寶建立基本的符合人性、文明的規則,可以使寶寶在自然的成長中,奠定一生最基本的社會化基礎,並同時積累起自信、堅強和毅力。

建立一個規則有序的“小人國”

白日歡樂的遊戲、規律的飲食活動之後,倦怠的黑夜依序而至。洗浴清爽,鑽進被窩,等待着媽媽每晚的睡前故事。這一切給寶寶帶來愉快安穩的睡眠,也滋養着寶寶自信滿滿、充滿期待地去享受和創造嶄新的一天。

我們的身體與自然界一樣,有着自己的節奏。瑪麗亞·蒙特梭利說:兒童的本性是有序的,秩序對兒童是內在的需要。因此。通過給寶寶建立基本的符合人性、文明的規則,可以使寶寶在自然的成長中,奠定一生最基本的社會化基礎,並同時積累起自信、堅強和毅力。

一、規則從秩序出發

一歲以內的嬰兒,不需要特意爲寶寶建立規則,而是要充分尊重和維護寶寶本能的秩序感,保障其良好的生活規律。1歲左右,寶寶迎來自己的秩序敏感期,很多父母會發現,寶寶對物品放置的位置、做事情的順序都有着執着和強烈的要求。此時,爸媽必須非常耐心包容地去觀察、傾聽、瞭解並尊重寶寶的秩序感,用愛的行爲去保護寶寶秩序感的萌芽,這將是寶寶專注力、自制力、建立有序生活的基礎。

二、規則自遊戲開始

什麼時候開始需要建立規則呢?

規則是伴隨着遊戲起舞的。當我們的寶寶準備好。興致勃勃地開始主動與外界打交道了,試圖用他剛剛發現的強大的自我進行探索的時候,遊戲就開始了。

1、家庭遊戲規則

遊戲一定有規則。在家庭這樣一個小集體中,和到幼兒園、與周圍的人羣交往一樣,會有一些基本規則。無論在家庭還是其他團體中,如果所謂規則是由強勢羣體把握。只有寶寶遵守,那就不是規則,它變質成了權力。規則是爲人的權利和自由服務的,它需要有一定的彈性,才能讓成長中的寶寶接納、適應、內化。

每家的規則也許大同小異,但是規則一定不可以多,否則家庭就成了戰場。當然了,如果沒有規則。也一樣是一場混戰。

2、共同遊戲規則

當寶寶們走到外面,與人交往的時候,他們就要一起學習共同遊戲的規則了。蒙特梭利認爲,0~6歲有這樣6個基本規則:

a、粗野、粗俗的行爲不能有。(這個看文化風俗,有個體認知差異)

b、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自己的東西自己支配。(在1~2歲期間需要讓寶寶建立物權觀念,首先要尊重寶寶的物權)

c、從哪裏拿的放回哪裏。(歸位。秩序感未被幹擾的寶寶會自然地學習這樣做,這同時帶來安穩有序的感覺)

d、誰先拿到的誰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請等待,輪流按序是遊戲的基礎)

e、不可以打擾別人。(首先學會做到不打擾寶寶)

f、做錯事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尊重是相互的,從對寶寶的尊重做起)

 

遵守遊戲規則,才能盡情地享受遊戲,規則是爲了減少衝突而存在的。那麼,帶領寶寶學習遵守規則。又該如何做起呢?

首先是愛。即給予寶寶關心、尊重和認識,要與寶寶心靈相通,瞭解並尊重他的發展階段,讓他充分地感受到你的愛。從而建立起內在的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

其次是以身作則。記得時時提醒自己。我們不是法官和懲罰者。我們只是帶領寶寶學習規則的人,也不要把自己變得和寶寶一樣小,一樣會生氣,而是要努力讓自己成爲“值得模仿的人”。

最後,規律的生活能保護寶寶的內在節奏和與生俱來的秩序感,讓你和寶寶在順暢的生活中,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去享受、探索。

三、遵守規則的藝術

當寶寶尚不能理解規則的時候,是否有能力去遵守規則,就要看寶寶的自制力了。面對誘惑:別人的小汽車就在眼前,動手拿過來的慾望和衝動是一個自信的2歲寶寶正常的表現。媽媽在耳邊喋喋不休地說:“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不可以動手,要耐心等待……”這可能真的沒有用,也許還會像唐僧的嗡嗡聲一樣,激起孫悟空強烈的挑戰欲。因此,要讓規則和規則背後體現的對人的尊重融進寶寶的行爲與心靈,是需要如下藝術的:

1、物權意識

物權意識是最初的“界線”。寶寶從這裏開始,知道“我的”、“別人的”,我的別人不能隨便動。別人的我也不能想拿就拿。要知道。寶寶是處在學習過程中的,因此,他們會不厭其煩地試探,直到這條規則已經內化成爲他認可的內心準則。

另外,只要是規則就一定是雙向的、大家共同遵守的。所以,請我們的爸媽們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作爲教養者,有沒有在不經意間把自己摘出來,而單單讓寶寶跟規則較勁?寶寶的玩具或零食,你有沒有強迫他。或者趁他不注意,偷偷地分享給其他小朋友?你有沒有真正尊重寶寶的物權,寶寶不同意的話,媽媽也不能拿?你有沒有謬讚過你的寶寶“最棒,最懂得分享”,而讓他們爲了這個認同去做並非發自本心的分享?你有沒有強調過自己和其他家人的物權?

建立了強烈物權意識的寶寶懂得玩具的歸屬。他們會尊重這個歸屬權。然後,他們學習向對方提出自己的願望、建議交換或等待輪流玩的機會,並且。有能力愉快地接受“不”這樣的回答。

2、耐心專注

你一定觀察過你的寶寶獨自一個人玩耍時的表現。你會驚訝地發現,當他們不受干擾地沉浸在自己喜歡的遊戲中時,是那麼的專注、富於耐心——他們畫畫,不斷地把各種顏色混合到一起,塗抹。專注於自己創造出來的奇妙的效果;他們不知疲倦地奔跑、騎車;他們嘟嘟囔囔地一個人在桌子上、沙發上、牆上開汽車……

寶寶是天生就具有專注力的。他們在自己的工作中傾注了巨大的熱情,這就是耐心、堅持、自制力的源頭。此時,爸媽應該剋制自己。不去指點干擾寶寶的玩耍,讓他們有機會跟着自己的需要在遊戲中完成成長的工作,建立真正自覺的紀律。當然,通過生活常規,鼓勵、約束寶寶去完成較持久的活動,也可以增強寶寶的專注和耐力。


 

3、延遲滿足

當寶寶還很小的時候,我們最重要的是給他安全感和充分的愛。在此基礎上,可以開始讓寶寶練習等待,從等待沖泡牛奶的一分鐘。語言上的“媽媽來了,請等待”,到和寶寶一起收拾玩具。讓寶寶再多一次嘗試自己撿起地上的珠子;在玩遊戲、去超市的時候,講解輪流和等待、排隊的意思;從約定看電視的時段,商量吃零食的限度,到爬山的時候再多走一段路,到陰涼的亭子休息;從承諾的玩具、禮物。到逐漸養成先做事後玩耍的習慣……

需要提醒爸媽的是:當我們常常急躁的時候,當我們邊吃飯邊看報紙電視的時候,當我們開車時抱怨等待紅燈的時候。當我們常常打擾別人和寶寶的時候,我們是否該先檢視自己,從自己做起?

四、爸媽是陪練者

當你試圖建立規則、維護規則的時候,一定要停下來想想:我是在引入一項以尊重人的成長和需要爲目的的規則嗎?是在讓寶寶建立爲自己負責任的能力嗎?他準備好了嗎?是在維護我自己的權威嗎?這項規則我會要求自己遵守嗎?

搞清楚了這些問題,我們就會明白,我們看起來是規則制定者和權威,事實上,寶寶和我們在家庭中學習規則的關係,更像是彼此的“陪練”——

當我們要求寶寶保持房間的整齊、將玩具歸位的時候,首先自己要練習保持家庭的整齊,用過的東西放回原位,讓寶寶體會到整潔有序的美感和環境的舒適。同時,我們需要幫助寶寶提供有序分類收納的環境,讓寶寶有能力、有樂趣去按他天性中的秩序感行事。

當寶寶在跟弟弟爭搶玩具、打了弟弟時,不是大喊“不能打人”,而是和寶寶一起討論所發生的情景,瞭解並接納彼此的感受,和寶寶一起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

當我們希望寶寶午睡,因爲認爲寶寶需要午睡,尤其是自己中午睏倦的時候,如果發現寶寶不午睡下午同樣精神百倍時,接受寶寶與自己的不同,要求寶寶在不打擾自己休息的前提下,自己安排中午的活動。這讓我們和寶寶能更輕鬆愉快地相處,並學習體諒、接納別人與自己不同的地方。

當我們與寶寶分享自己真實的感受、不再懼怕暴露自己的脆弱、放棄自己完美形象的時候,當我們帶領寶寶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和體會的時候,當我們把自己的權威和遵守規則的同一性分離開的時候,寶寶理解規則、遵守規則的能力會增加,他們將學會體諒父母、長輩、老師的辛苦與感受,而不是簡單地服從權威。

最後,要提醒爸媽的是:規則提供保護,也造成束縛。當我們只停留在規則上,依靠規則來約束寶寶行爲的時候,我們和寶寶就會失去對他人的敏感度。所以,規則應該是指導方針,不能取代與別人互動時的覺察和迴應。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