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恰當時期

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恰當時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愛衝動的2歲孩子,常常在行爲上表現出橫衝直撞,爲所欲爲,有時正玩着積木,突然跳起來,對爸爸的菸灰缸產生了興趣。對孩子這種行爲上的無序性,父母多半會產生憂慮,擔心孩子沒有耐性,甚至懷疑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

其實,2歲孩子的這種行爲的無序性是身心發展的必然表現。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越來越獨立,但大多數時候還是以自我爲中心的。他們不斷地對外界做出一些嘗試,但由於認知發展水平的制約,他們通常不會遵守紀律,也很難理解規則的意義。

規則對孩子不但起着約束作用,而且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儘早培養孩子遵守行爲規範的意識,不僅能讓孩子變得更聽話、懂事,還能保證孩子在有序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國外教育專家認爲,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規則。規則就是界限,要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不可以做。

對於0-6歲的孩子來說,國際兒童教育界的通行規則要求做到以下三點:不傷害自己、不打擾他人、不破壞環境。當然,不傷害自己是最基本的,父母要告訴孩子一些安全常識,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孩子才能懂得如何尊重別人,如何與自然和諧共處,這是遵守社會道德的基礎。

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的恰當時期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給孩子制定以下幾項基本規則。

(1)不要有“沒規矩”的行爲

當孩子情緒出現問題的時候,父母首先要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空間,明確告訴孩子,在公共場合撒潑打滾兒是不對的,讓孩子辨別是非,然後讓孩子“換一種正確的方式解決”,他能找到其他解決的辦法。

(2)不要打擾別人

現在很多父母有一個習慣只要孩子一哭,就放下自己的事過來了,把孩子當成全家的中心。事實上,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變得驕縱、自私、、暴躁,對今後的成長沒什麼好處。對於孩子的哭鬧,國外父母通常的做法是,如果手頭有事情,先做完事惰,再幫助孩子,因爲孩子也要學會等待-。父母不妨嘗試着讓孩子多等待幾次,慢慢地會發現孩子變得更加自主了。

(3)東西從哪裏拿來,放回哪裏去

雖然很多人從小就知道用完東西要放回原處,但生活中能真正做到的很少,因爲這看似簡單的要求其實並不簡單。教孩子學會把翻亂的玩具放回儲藏盒裏,把用過過的小板凳擺回原處,去超市購物把不要的食品再放回去……這些看起來有些難爲孩子的要求,既能幫助孩子約束和規範自己的行爲,培養他們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還能節省很多不該浪費的時間。

(4)做錯事要道歉

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通常是很弱的,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分清委和遷怒。孩子不懂得道歉,很可能是因爲他還沒有是非觀念,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麼是錯的,更不知道如何改正錯誤。

這時父母切不可責備孩子,而是要耐心地告訴他爲什麼錯了,錯在哪裏,讓孩子知道錯誤不是不可挽救,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寶寶。對2歲的孩子來說,做錯什麼事及其結果通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從中學到了什麼。對於頻頻出錯的孩子,父母不又要注意孩子的言語道歉,更要教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爲。

這些簡單的行爲,其實就是在幫助孩子瞭解最基本的社會規則。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給孩子制定規則時對不可隨心心所所欲,,比如說“不睡覺,狼就來叼你了” “坐着不動就是好孩子” “…,.告訴孩子這些臨時性的混亂的規矩,並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規則意識,反而會誤導孩子的行爲。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