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想讓孩子遵守規則,那這個關係一定要先建立好!

想讓孩子遵守規則,那這個關係一定要先建立好!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Tip1: 理解孩子,避免火藥味
想讓孩子遵守規則,那這個關係一定要先建立好!
一位媽媽講了個自己的故事。她有封緊急的郵件要發,而當她拿出筆記本電腦時,她的寶寶卻在鍵盤上指指戳戳。媽媽急着要幹活,而寶寶呢,對筆記本電腦很感興趣。媽媽問:“你想工作是嗎?”寶寶點點頭。媽媽提出建議:“那我們是不是要按順序來呢?我先工作,然後輪到你,好嗎?”寶寶往後退了一步說:“我排隊。”媽媽很快發完郵件,輪到寶寶了,她認真地“工作”着,“工作”完有模有樣地合上電腦說:“吃飯!”事情順利解決了。

這是個雙贏的例子,媽媽尊重寶寶的好奇心,用理解來贏得她的合作。當然有人可能會擔心,讓她玩萬一她不撒手一直玩下去呢?所以我們要學的不僅僅是這個例子表面的東西,而是幕後的功夫。良好的親子關係和溝通,在這個例子中就是讓孩子知道筆記本是工作的工具,而不是玩具。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步引導的。

如果一開始媽媽只是着急,簡單地告訴孩子不能摸,而孩子又很想摸,然後在制止的過程中孩子哭鬧起來,媽媽自然覺得孩子不聽話,按照這樣的思路發展下去,媽媽便和孩子對立起來,也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執行規則的過程,不該充滿火藥味,而應該貫穿着愛和理解,貫穿着對孩子的適當滿足和引導。

有一天早上,小寶起牀以後在走廊上飛奔。可能是頭天晚上看了關於血管、血細胞的書,他說:“媽媽,我是紅細胞,我現在在血管裏流動。你要當什麼細胞?”我當時特別想說,咱們別玩了,趕緊刷牙洗臉,還要上學呢!不過我看他玩得很投入,如果阻止他,他肯定不高興,刷牙洗臉就肯定不能好好合作。於是我靈機一動,順着他的思路說:“我現在是白細胞,白細胞已經刷了牙,洗了臉,等着紅細胞來刷牙洗臉呢。”他一聽,趕緊就過來刷牙洗臉了。那天早上,我順順利利地把“紅細胞”同學送上了校車。所以說,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儘量去理解孩子,被理解的孩子往往容易合作,這也有利於良好的親子關係的建立,這兩者可以互相促進。

想讓孩子遵守規則,那這個關係一定要先建立好! 第2張

Tip2: 堅持的是底線,靈活的是方式
想讓孩子遵守規則,那這個關係一定要先建立好! 第3張
很多父母常常希望制定一條規則,然後就立竿見影,孩子馬上遵守。可實際上,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欠成熟,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消化。父母要做的,是通過多種方式幫助他們遵守。

牙醫建議父母在孩子刷牙後給他們用牙線,我們可以比較以下兩種做法。

一種做法是,父母一開始就要求孩子:刷了牙以後必須用牙線,這是規則。然後每次刷完牙就給孩子用牙線,不管孩子樂意不樂意,堅決執行,因爲“這是爲了你好”!

另一種做法,是我用過的,我理解孩子們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形成習慣。他們一開始不喜歡用牙線,於是我和孩子們每天晚上玩“去看牙醫”的遊戲,我扮牙醫,他們扮看牙醫的病人,讓我給他們用牙線。玩了好幾個月,孩子們的習慣養成了,後來慢慢就不需要玩遊戲了,他們自己會要求:“媽媽,該用牙線了。”

另外,給孩子一定的選擇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在美國,小孩子坐車必須坐在兒童安全座椅裏。這是個基本的安全原則,不管孩子樂不樂意,一定要坐。如果孩子不樂意坐,而父母強行把他們綁好,他們可能會哭一陣,搞得大家心情都不好。我們可以換一種做法,給他們一些選擇:“現在我們要開車了,請在安全座椅上坐好。你可以選是媽媽給你綁安全帶,還是爸爸給你綁安全帶。”等稍微大一些,還可以讓他們自己綁,能夠自己綁安全帶是孩子們引以爲豪的事。或者還可以說,“你可以選擇,讓媽媽先綁上面的安全帶,還是先綁下面的安全帶”。爸爸媽媽還可以想別的辦法。總之,給他們一定的決定權,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意願能夠被父母傾聽並滿足,他們就願意遵守規則。

底線要堅持,這個底線是刷牙後必須用牙線,是坐車必須坐安全座椅,綁好安全帶。但是,堅持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是死板地、粗暴地堅持,還是靈活地、用遊戲的方式堅持,其中體現了我們做父母的“藝術”。

Tip3:啓發孩子思考,從內心認同規則
想讓孩子遵守規則,那這個關係一定要先建立好! 第4張
我們希望孩子有良好的行爲規範,但我們的目的不是培養順從的孩子。如果孩子一味順從,而內心並不認可規則,那麼這樣的孩子一旦不順從,就會變得很叛逆。所以我們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解釋規則,並激發他們自己思考,“爲什麼我要這麼做”,讓孩子在思考中認同和執行規則。

遇到孩子搶玩具,如果我們說:“要友愛地和別人一起玩!不能搶玩具!”孩子可能不知道怎麼做。可以換一種具體的說法:“如果你想玩別人的玩具,你可以有禮貌地問別人,我可不可以玩你的玩具,然後要等別人給你;或者用你的玩具和別人交換,看別人願不願意。”這樣的建議就很具體地教孩子應該怎麼說話、怎麼做,孩子也容易理解和執行。

還有很多父母不想讓孩子吃過多的零食,那麼是不是隻要從一開始就規定一天只能吃兩塊餅乾、兩顆糖,就解決問題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從多方入手。小孩子以具體思維爲主,所以我們就多用些具體的辦法,讓他們容易理解和接受。我向孩子介紹健康飲食的概念,給他看健康飲食的金字塔圖,讓他直觀地看到,一天當中,人體需要多少米飯、麪包、肉類、蔬菜和水果等。餅乾、糖果在金字塔頂上,只需一點點。(過去三年,美國小學使用健康的“盤子”,即圓形圖來代替金字塔圖,傳遞的健康概念仍是相似的。)有了這樣的概念和圖表,跟孩子講道理就比較容易:“糖果在金字塔尖上,只能吃一點兒哦。”孩子想起這個圖,就比較能接受。

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強,這是他們的特點。對孩子說“好好玩” “好好吃飯”,孩子沒辦法執行,對孩子說“照我說的做” “聽媽媽的話”也只會讓他們糊里糊塗地順從。

Tip4:偶爾讓步,讓孩子感受愛與界限
想讓孩子遵守規則,那這個關係一定要先建立好! 第5張
規則定好了,是不是從今往後,就天天嚴格地按照這個規則執行呢?這裏往往有兩個極端。一個是父母架不住孩子的要求或者哭鬧,無限讓步,從而讓孩子掌握了控制權。孩子從中學到的是:只要我哭鬧,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另一個是父母非常嚴格,一年365天都必須這麼做,父母完全掌握了控制權。孩子從中學到的是:不管怎麼樣,我都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決定權,我對自己的生活不需要負責。

最理想的是,父母靈活執行規則,根據情況,尊重孩子的感受,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在給孩子選擇權的時候,父母對當前的情況做出說明並對他提出可行的要求。

在一次婚宴上,有個叔叔逗小男孩跟他“乾杯”,順手遞給孩子一罐可樂。媽媽趕快阻攔,說可樂沒營養,喝杏仁露吧!孩子堅持要喝,被媽媽一把奪走。孩子不幹,媽媽面無表情地說不能由小孩亂來,啪地把杏仁露打開,倒一杯放到孩子面前說:“聽話,喝這個。”這樣做,是不是嚴格執行規則?

我們姑且不討論這個叔叔的做法是否合適,只討論媽媽應該如何應對。這個媽媽就屬於365天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嚴格執行規則的父母,孩子都沒有機會陳述自己的意見。這樣容易造成,在沒有媽媽監督時,孩子可能會盡情地喝個夠。我有個朋友嚴格限制女兒吃糖,結果萬聖節過後的一天,她發現女兒在枕頭底下藏了好多萬聖節要來的巧克力。

當然也有父母擔心:我今天破了這個例,孩子會不會上癮?以後他會不會不再遵守規則?我的體會是,如果尊重孩子的想法,給他一定的決定權,並且對他有適當的要求,這些顧慮都沒有必要。

首先是前期工作。這個媽媽有沒有堅持給孩子介紹健康飲食的概念?如果這個孩子像我家的孩子,經常受到媽媽有關食物金字塔的“洗腦”,當媽媽問他是否想喝點兒時,也許孩子自己會說:可樂不是健康飲品,我不喝。問題就解決了。如果孩子答想喝,那麼,媽媽要尊重他的想法,但要講清楚:“可樂不是健康的飲品,裏面有很多糖分,糖分在金字塔頂端,我們的身體只需要一點點就可以了。我們本來不能喝,不過今天是很特別的日子,阿姨結婚,我們能喝一點點。媽媽給你倒一點兒,你喝幾口,好嗎?”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媽媽也尊重他的想法,並說明了理由和要求,這樣孩子往往能夠接受媽媽的要求。傾聽孩子的想法,理解他的感受,並且偶爾滿足他的一些小要求,孩子能感受到媽媽的愛和界限,當他的一些要求不被滿足時也能通情達理。如果我們365天嚴格執行規則,從不例外,絲毫不理會孩子的想法,那麼孩子可能會覺得,媽媽總是不滿足他的要求,這樣他的情緒和父母是對立的,即使遵守了規則也不能內化,容易叛逆。

Tip5:避免不規律的生活和規則的隨意性
想讓孩子遵守規則,那這個關係一定要先建立好! 第6張
照顧孩子,給他們有規律的生活,他們纔有安全感,生活的運轉也才能順利。如果父母給孩子的生活是隨意的,吃飯沒有規律,睡覺沒有規律,那麼這種不規律的作息往往影響孩子的心情,導致有時候不願配合,就會發生父母覺得該吃飯的時候孩子拒絕吃飯,父母覺得該睡覺的時候孩子不睡覺的情況。如果規則只是父母爲了自己的方便和感受,想一出是一出,那麼家裏可能就變成隨時隨地都有“新規則”。這樣制定的規則沒有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孩子自然也無法接受。

規則不能有隨意性。我們都認同打人是不可以的,這樣的規則是根據事情的性質來建立的,而不是說父母能容忍就可以,父母不能容忍的時候就不可以。現實生活中,有時候寶寶打媽媽的臉,趕上媽媽心情好,就容忍,說不定還誇他打得好;趕上心情不好就制止,說不定還會打回去。這樣,孩子就很難判斷,“這件事情我到底可不可以去做”。所以父母在制定規則時,要注意根據事情的性質,而不是事情的嚴重程度來決定。別因爲父母的隨意性,讓孩子無法理解自己行爲的界限,無法理解規則的界限。

執行規則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父母整合一些方法和技巧,融會貫通,但要做到,不容易。

從一開始,我們就要告訴孩子,我們不是你的對立面,我們和你在一起,理解你,幫助你,引導你,逐步讓你能夠爲自己的行爲負責,爲自己的生活負責。只有這樣,規則纔有意義。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