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情緒5:該如何與孩子語言溝通?

情緒5:該如何與孩子語言溝通?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一篇講父母與孩子的對話溝通。其中語言能力重要,但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們的聆聽方式。我們太習慣於快速評價和給出意見,並不習慣於真正的聆聽彼此的心。

【經典說】

《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

情緒5:該如何與孩子語言溝通?

對於孩子的情感信息或問題信息,最有效、最有建設性的迴應方式之一是使用“敲門磚”或“繼續談話的邀請”。

這些迴應中不包含任何聽者自己的想法、判斷或情緒,卻邀請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想法、判斷和情緒。它們爲他打開了一扇門,邀請他開口說話。

情緒5:該如何與孩子語言溝通? 第2張

兒童和青少年對這些敲門磚的反應會令父母吃驚。孩子會感覺受到鼓勵,與父母更加親密,敞開心扉,傾訴他們的情緒和想法。

積極傾聽遠比被動傾聽(沉默)更爲有效,它是使信息的“傳送者”與“接收者”建立關聯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接收者與傳送者同樣積極。

情緒5:該如何與孩子語言溝通? 第3張

在“積極傾聽”中,信息的接收者試圖瞭解信息傳送者的情緒或信息的含義。然後他把自己的理解轉化爲他的語言(編碼),反饋給傳送者進行求證。

接收者並沒有發出他自己的信息,例如一則評價、意見、建議、推論、分析或質疑。他只是把他對傳送者的信息含義的理解反饋回去,不多也不少。

情緒5:該如何與孩子語言溝通? 第4張

很多人認爲他們可以消除自己的情緒,方法是抑制它們、忘掉它們,或者想些別的。

實際上,當人們受到鼓勵,坦誠地說出困擾他們的情緒時,這種情緒才能得到釋放。

“積極傾聽”正是促成這種精神宣泄的辦法。它能幫助孩子弄清他們自己的情緒。在他們說出自己的情緒後,這些情緒常常會奇蹟般地消失。

情緒5:該如何與孩子語言溝通? 第5張

“積極傾聽“能幫助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我們知道,當人們可以“把問題說出來”時,會比僅僅在心中思考想得更加透徹,並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晴媽說】

前幾篇我們一直說情緒是信號,

其實是最好的相互理解的時機,

但我們常常太急躁,把時機錯過。

對於溝通,其實最重要的第一步,

是判斷對方內心的需要是什麼:

是被聆聽、被愛護,還是要建議。

情緒5:該如何與孩子語言溝通? 第6張

當我們看到有人哭泣,本能反應:

如何止住哭、讓Ta不要哭了?

如何懲治、讓Ta戒掉這種毛病?

如何轉移注意、讓Ta忘掉感受?

這些本能反應都直奔解決方案,

並沒有試圖去了解背後的緣由。

我們往往忽略的是,解決之前,

情緒首要的需求是被人理解。

情緒5:該如何與孩子語言溝通? 第7張

而另一方面,若對方真的有困擾,

想要一些策略,想要實際的幫助,

若只給幾句安慰,對方也會失望。

那該如何知道對方想要什麼呢?

最好不忙着下結論,先去聆聽。

每個人在每個情形中可能都不同。

聆聽,是真正想要聽懂對方的心,

是抱着開放的態度,鼓勵對方講。

情緒5:該如何與孩子語言溝通? 第8張

那該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聆聽呢?

促進交流最重要的一點是迴應性,

當說者發出信號,聽者表示響應。

壓制或轉移,都不是好的迴應。

今天我們介紹的“積極聆聽”,

是一種向對方求證的開放態度。

可以迴應“我理解你是這個意思”,

也可以迴應“你是這個意思嗎?”

情緒5:該如何與孩子語言溝通? 第9張

積極聆聽可以複述,也可以提問。

目前P.E.T.已經有很多訓練營,

父母可以接受更多對話的培訓。

有的父母剛接觸會覺得技巧難,

在這裏,晴媽覺得技巧不是核心,

核心的還是基本的對話態度。

態度是不要預設答案和輕易評價。

任何品頭論足都會把傾訴堵回去。

情緒5:該如何與孩子語言溝通? 第10張

爲什麼輕易評價會把傾訴堵回去?

因爲當一個人試圖表達自己,

他最想說的是自己的感覺和邏輯,

如果說的人還沒有把感覺說清,

聽者一下子彈出自己的評價,

那麼傾訴者立刻會感到不被理解,

傾訴的願望也就立刻被壓回去。

積極傾聽是努力接收孩子的思路。

情緒5:該如何與孩子語言溝通? 第11張

那怎樣知道是不是理解對了?

一方面是孩子自己給出的反應,

如果父母描述或詢問得正確,

孩子多半會認可,情緒會平息。

另一方面是父母自己心裏問自己,

我能完整敘述孩子的心理過程嗎?

我能把每個環節向他人講明白嗎?

這樣的假想可以發現哪裏還疑惑。

理解,是邁向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理解之後,通常都有釋然的輕鬆。

情緒5:該如何與孩子語言溝通? 第12張

爲什麼要這樣費勁用語言溝通?

最重要的是,孩子會從中學會表達,

而表達能形成自我觀察和自我概念。

孩子用語言描述發現自我的形狀,

我們也通過他的表達看清孩子的心。

語言是有魔力的,它讓人學會思考。

一旦對話開始了,雙方調動思維,

情緒的衝動也就容易被理智取代。

能夠啓動對話,是智慧處理的開端。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