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如何進行有效親子溝通?避免親子溝通的四大誤區

如何進行有效親子溝通?避免親子溝通的四大誤區

來源:寶貝周    閱讀: 6.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進行有效親子溝通?如何能和孩子更好的進行溝通,及時避開和孩子溝通的誤區?下面來看看親子溝通會存在哪些誤區?

誤區一:提問式溝通

很多想要了解孩子的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總是採用提問的方式:“你在幼兒園怎麼樣啊?”“你們幼兒園今天都在玩什麼?”“老師今天教了什麼?”由於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有限,不能很好的理解父母話中的含義,甚至不能很好的組織自己的語言,對於爸爸媽媽這樣的提問回答不上來,也不願意回答類似的問題。

在和孩子溝通中要儘量避免提問式溝通,而應採用類似“我猜你今天在幼兒園玩滑梯了?”這樣互動交流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能夠讓孩子身臨其境的表達。

如何進行有效親子溝通?避免親子溝通的四大誤區

誤區二:不自然溝通

有些爸爸媽媽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喜歡捏着嗓子或者裝作某個動漫人物的聲音,有時也會模仿孩子的某些表達方式與孩子溝通,例如:“喝水水,洗腳腳”。

本來是想用這樣的溝通方式來引起孩子的興趣和孩子達到“平等”溝通,但這樣的溝通方式,在孩子言語發展期,沒有爲孩子建立起一個標準的語言環境,會影響孩子的言語發展。

誤區三:多講少聽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經常聽到的都是爸爸媽媽的聲音“寶寶你看……,是這樣……那個不可以……,卻很少能夠聽到孩子講話。很多時候爸爸媽媽們和孩子的溝通更像爸爸媽媽自己的單口相聲,孩子對這件事的感覺是怎樣的?有怎樣的表達?

往往在父母的各種情緒中被忽略了,從而導致孩子做事拖拉等很多失去自我的壞習慣。我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有時需要靜下來聽聽孩子想要表達些什麼,不要急着給孩子否定,先聽一聽孩子的表達,瞭解孩子的需求。

誤區四:不分輕重的逗孩子

孩子的言語理解能力有限,不似成人能夠了解“言外之意”,當成人有這種逗弄的言語,孩子會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爸爸媽媽不要我了!”“我沒鼻子了!”,孩子在這樣的理解下,會害怕、會哭就不奇怪了。有時父母也會嚇唬自己的孩子“你不聽話,我不要你了!”這些逗弄和嚇唬的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甚至影響安全感和親子關係。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