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體會日本教育:用感恩的心孕育感恩的種子

體會日本教育:用感恩的心孕育感恩的種子

來源:寶貝周    閱讀: 3.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者:可心

詞作家、自由撰稿人,項目策劃人

現定居日本東京

做好自己的本分

獨特的日式低調感恩

體會日本教育:用感恩的心孕育感恩的種子

通過在日本生活,感覺“日式”的感恩教育,更加低調、更加平民、更加接地氣。日本的幼教,首先要教孩子學會關心,關心自我、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這是一個逐步升級的過程。

悠悠的幼稚園園長就曾講過:愛孩子,就請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學會等待,等着他慢慢地完成本來可以完成的工作;愛媽媽,就要學會不給媽媽添麻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不給別人添麻煩,就是對社會、對家庭最好的感恩。

悠悠以前幫忙收衣服、晾衣服時,經常只晾(收)爸爸、媽媽的衣服而不管她自己的。或許在她小小的腦袋瓜裏,這樣纔是給媽媽幫忙,媽媽一定會表揚她很棒。我會反覆告訴她:“悠悠,如果你能做到園長爺爺說的那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給媽媽添麻煩’,就是給媽媽幫的最大的忙!那樣媽媽會更開心。”

身教重於言傳,

對孩子的感恩教育是自我教育的過程

體會日本教育:用感恩的心孕育感恩的種子 第2張

現在,總聽到父母說要讓孩子學會感恩,好象“感恩”已成爲對孩子最基本的一項要求。而我認爲,任何教育的成果,身教都遠遠勝於言傳。

作爲父母,我們真正做到知恩、感恩、報恩了麼?如果自己都沒有做到,又怎能要求孩子。孩子其實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的一言一行,他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效在遲早。

如果我不小心劃破了手指,悠悠會着急地跑前跑後,找藥膏拿創可貼,嘟着小嘴幫我吹傷口,完全是我爲她治傷的一系列動作;遠在北京的姥姥、姥爺如果身體不舒服了,悠悠從三歲多就會關切地問“姥姥吃藥了麼?”、“姥爺少吃點肉,不消化!”、“姥姥好點兒了麼?”“姥爺你要多喝水排毒!”完全是我牽掛父母言行的翻版。她並不理解消化與排毒的含義,但是你對家人的關心與體貼,這份親情她是可以感受到的。

所以說,想教育孩子先要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成長,只有懷着一顆感恩的心,纔有可能孕育出感恩的種子。

日本的感恩教育,從小開始

日本的感恩教育細緻“到家”,最典型的就是通過“食育”培養孩子感恩的心。

體會日本教育:用感恩的心孕育感恩的種子 第3張

每餐飯前,日本人都會雙手合十說“いただきます”,意思是“我吃了”;飯後再一次雙手合十說“ご馳走様でした”,即“我吃好了”。這句“いただきます(我吃了)”除了作爲開始就餐的示意,還有更深的雙重含義:首先是向做飯的人付出勞動表示感謝,同時更是向擺在面前的食物表示感恩,並且要一點不浪費地全部吃乾淨。

日本文化深受佛教文化的影響,自然界任何生物都被賦予同樣尊貴的生命。大米、白麪、蔬菜、肉類等,在成爲加工食品前,都曾在大自然中沐浴着陽光,和人一樣進行着呼吸,而今卻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擺在飯桌上,向人們提供了延續生命的來源,所以理應得到人們的感恩與敬重。

而不浪費食物,一方面是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方面因爲食物都是靠父母努力工作賺錢纔得到的;還有一個因素,與保護環境、敬畏大自然息息相關。人類處在生物鏈的最高層,爲了生活得更好,一直都在犧牲着其它生物的生命,而地球上的食物資源並不象人們想象的那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果不加以珍惜,就是不敬重其它生命的惡劣行爲,遲早要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這些深遠的含義小寶寶們當然不會明白,但從一開始效仿大人的動作,慢慢就養成了習慣,相信當他們懂得其中奧妙的那一天,一定會充滿虔誠地雙手合十感恩大自然所賜予的這一切。

因爲我們是中國人,飯前沒有這個習慣。2歲8個月時,悠悠上幼稚園了,而就餐的禮儀是日本幼稚園一開始就要訓練的,還有專門的飯前感恩歌曲

每到午飯時間,小朋友們坐在桌前,雙手合十地頌唱“謝謝親愛的媽媽,爲我們準備可口的便當,一定要吃得乾乾淨淨,いただきます,我開始吃了……”當悠悠回到家,爲我唱這首新學會的日語兒歌時,我被她稚嫩童音打動的同時也心存內疚。作爲父母,我們都沒有做到這一點,是孩子教育了我。

所以,爲了幫悠悠儘快養成這個良好習慣,我們也開始嘗試着進行這個儀式。有時剛剛在飯桌前坐下,悠悠就提醒我說“媽媽,你說いただきます呀!”在孩子的帶動下,我們家也逐步“練就”了餐桌前感恩,也是從此,我才真正瞭解到這個小小舉動蘊含的深刻寓意。所以,至少在這件事上,要向可愛的孩子表示感謝。

日本的禮尚往來間,送出的是自己的感恩與祝福,這是日常間就有的感恩教育。

體會日本教育:用感恩的心孕育感恩的種子 第4張

日本社會的人際關係和交往禮儀,也包含着感恩的層面,一年有很多次送禮的日子。送出禮物代表着送出自己的感恩與祝福;收到禮物的人,則要考慮“還禮”,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日語裏,饋贈的解釋是“贈答”,包括了贈送與還禮,裏面的講究很多。這些,從悠悠開始接觸幼稚園小朋友後,我也嘗試着讓她應用到自己的“小社會”中。

記得悠悠剛入園後沒多入,就趕上“314白色情人節”。在日本,“214情人節”是女人(孩子)送男人(孩子)巧克力的日子,可以送給情人、愛人,也可以送給上級、平日關照自己的男性長輩、同事等以示感謝;而一個月後即3月14日,是男性向女性還禮的日子。去年,利用這個機會,我第一次教給悠悠“禮尚往來”也是一種感恩。

我們樓前的班車站,共有八位小朋友一起等候班車,其中兩個小姐姐就要畢業升小學了。情人節(2月14日)的時候,其中一位媽媽,爲大家準備了糖果,這位媽媽想得很周到,不僅送給男孩子,而是八位小朋友人手一份,也包括剛入園的悠悠。當時我真是受之有愧。

於是趁“白色情人節”(3月14日)讓悠悠進行還禮。那雖然是男孩子向女孩子還禮的日子,但是一來我們先收到了糖果,二來兩位小朋友即將畢業,她們一直很喜愛悠悠,關照有加,三來悠悠是所有孩子中年紀最小的,上、下班車動作最慢,雨雪天氣時老師還要抱一下,大家總免不了要多關心她。我們又是外國人,對日本幼稚園的很多規定都不清楚,幾位媽媽時常會善意地提醒我:今天下午要提前一小時來接班車,明天記得帶便當等等,藉此機會向大家表示感恩,也是理所應當的。

當時家裏正好有著名的“白色戀人”巧克力餅乾,加上中國的山楂片(日本沒有山楂)、蛇年的卡通玩偶,每人一份,分裝在漂亮的米妮密封口袋裏,兩個即將畢業的小姐姐比較特殊,每人加一條真絲方巾,用了很漂亮的中國絲綢束口袋,表示對她們升學的祝賀和平日關照悠悠的感謝。另外還多準備了三份,因爲其中三位媽媽每天接送班車時還會帶上家裏的弟弟妹妹,不能讓小寶寶看着哥哥、姐姐得到禮物而“眼饞”啊。

禮物全都細心準備好,決定由悠悠出面發給大家。這麼做的原因,一是家裏時常收到學生送的禮物,悠悠可能將收禮視爲很平常、很正常的事情。而且那段時間,悠悠剛開始有了“物權”意識,我想讓她知道“所屬”、“分享”和“感恩”。

爲了不讓她誤會媽媽將屬於她的好東西分給別人,我先給她講明:“今天接你的時候,媽媽要帶一些糖果禮物,由悠悠來分給大家好不好?”悠悠問爲什麼要給別人分糖果,我解釋因爲我們得到了很多關照,也收到了小姐姐的禮物,要借這個機會表示一下感謝;二是所有小朋友都能叫出悠悠的名字,可是悠悠卻誰也記不住(可能也是年齡小的緣故),悠悠顯得過於文靜,最多是見面時跟大家問早上好,再無其它交流。今天正好給悠悠創造一個和大家主動交際的機會。

班車到了,悠悠很快進入了角色,送禮的時候表現得落落大方,竟然還叫出一個小朋友的名字(敢情平時是裝成悶葫蘆)。收到禮物的小朋友自然很開心,媽媽們也向悠悠致謝,這讓兩歲多的小妞很有成就感。所以我想,適當給孩子創造一個感恩的環境,或許也是一個小技巧呢。

作爲母親,我絕不將“知恩圖報”掛在嘴邊,而愛祖國、愛家鄉、民族自豪感這些口號對五歲的孩子又是何等空泛。一個人如果連生命都不熱愛,又何談愛父母愛家人,又何談感恩於社會呢?因此我覺得“日式”的感恩教育,似乎更加實用、更加接地氣。教孩子從關愛中得到心靈的淨化,從關愛中感知愛、學會愛,再學會感恩、報恩。

感恩能讓我們發現周圍的美好,由此世界也變得充滿敬重與快樂。這不正是父母應該必修一生的課程麼?我們無法給孩子每天都拆開禮物的驚喜,無法給孩子一生溫柔的庇護,但我們可以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感恩的種子,讓他們學會自己去發現人世間的美好,這比任何財富都要寶貴。

讓我們用感恩的心,澆灌孩子稚嫩的心靈,讓感恩的種子生根發芽,將愛世世代代傳遞……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