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在教育孩子方面“競爭式快樂”是不是讓你焦慮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競爭式快樂”是不是讓你焦慮了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似“潮流”的社會形態,讓不少家長對各類競賽趨之若鶩,美其名曰:競爭成就未來,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競爭式快樂”是不是讓你焦慮了

曾認識一適逢今年升中考的孩子小銘,小銘學習成績平時表現一貫優秀,但一直以來常在各類大考中屢有“失蹄”,爲克服自小落下“小考小怕、大考大怕”的心結,每當大考前,小銘已習慣不斷自我加負,對學習十分刻苦努力,甚至“學”不思蜀,成績卻百般起伏不定。細聊得知,原來小銘父母對孩子教育非常用心,經典的教育論調是:不成功,便成仁。少時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他們始終認爲,學習要麼是高壓下的優秀,要麼是輕鬆下的平庸。小銘自小琴棋書畫,樣樣出色,多年來在父母的期盼中熱衷於參加各類競賽,父母也一直認爲孩子只有“賽”在其中,才能“樂”在其中......

崇尚競爭式快樂多表現爲:我比你強,我便快樂,否則就痛苦。當下社會,各行各業,通過競爭決一勝負司空見慣。不可否認,競爭能夠帶來社會進步,成年人固然習慣在工作競爭中獲得成就,而我們當下的教育體制中,也多推崇教育孩子通過競爭評定優劣和獲得公平,然而過度的競爭式快樂,不僅高估了競爭的正面意義,也挫傷了孩子心智的健康發展。競爭在教育體制中被提倡已是無可厚非的事實,大至各類團體,小至個人,追崇通過爭個高低公平,以獲得名譽和快樂。很多父母普遍對“唯競爭論”的成見如崇尚真理般,認爲只有競爭才能成就,完全忽視競爭給予孩子帶來的高壓和心智失衡。

在教育孩子方面“競爭式快樂”是不是讓你焦慮了

心理學家羅伊·馬丁納著作《改變,從心開始》中引用了一個寓言故事道破了競爭式快樂的可怕之處:兩個商人緊挨着開了商店,經營範圍類似,他們唯一的快樂就是比對方強一點。一天,一個天使來到一個商人面前說,對我許願吧,你的任何願望都可以實現,不過,你的對手可以得到的會比你多一倍。這個商人最初很沮喪,但突然間開心起來,他對天使說,請弄瞎我一隻眼睛吧。

教育家尼爾說過:“焦慮的父母是無法給予的人,無法給予愛、榮譽、尊敬和信任。”崇尚競爭式快樂,也是父母內心焦慮、缺乏自信和攀比心重的表現,盲目跟風,假設通過競爭讓孩子得以完美成長,並企圖將自我價值的實現投射在孩子自上,在教育孩子中“向外用力”多於“向內用心”,所謂“一切爲了孩子”的口號,歸根到底“一切爲了自己”罷了。

另一方面,陷入競爭式快樂的孩子,表面看似十分努力,內心實則羸弱,當生命活力無形中被扼殺,競爭帶來的焦慮將消耗孩子的成長動力。長此以往,不難想象,思維僵化、高分低能、缺乏創造力與想象力等牛頓變“牛倌”的事實比比皆是。此外,孩子被迫長期在競爭形態下,與生俱來的自尊心將受損,變得順從,一個順從的孩子不會長成一個真正的強人。崇尚競爭式快樂,亦無疑告訴孩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你是實現快樂的工具。如果反覆以外力作爲自我評判標準,孩子的注意力將被專注在“比較”之中,容易失去自我驅動,缺乏思考,不利於良好品格發展。尹建莉老師在其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之“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中說:“在競爭焦慮氛圍下成長,並被迫進入競爭軌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始於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

那麼,如果我們不參與任何競爭,孩子就能成才了嗎?這種想法,也是站不住腳的僞命題,世界並非非正即負,實際上,真正的快樂和輕鬆總是伴隨着能力的解放,那纔會成就真正的優秀。古今中外天才名家,如:牛頓對科學的鑽研,貝多芬對音樂的追求,莫不是在實現自我的同時達成不受外力影響的“至樂”,不執着於結果,無謂順逆的欣然接納,內心方能安在當下,從而學會自我激勵。誠然,社會形態下,競爭無處不在,我們根本無需掩耳盜鈴,關鍵是父母如何順應孩子的內心,不盲從和迷失在看似“金科玉律”的競爭潮流中,善於摒棄干擾心智成長的競爭病竈,淡定和放下功利,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呵護真愛“小”環境。

相信成長在自由與真愛環境中的孩子,即使他無任何來自競爭獲得的技能,但他在自我教育的路上,終將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擁有幸福的能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