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快樂成長就是讓孩子時刻都快樂嗎?其實不快樂的時刻反而是珍貴的教育契機

快樂成長就是讓孩子時刻都快樂嗎?其實不快樂的時刻反而是珍貴的教育契機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很流行“快樂教育”的概念。很多父母從字面上理解,認爲“愛孩子就要讓他時時刻刻快樂”,甚至走向極端。他們喜歡“快樂”“自由”“放養”等字眼,對孩子沒有要求,不爲他們設立界限,甚至禁止他們學習。

快樂成長就是讓孩子時刻都快樂嗎?其實不快樂的時刻反而是珍貴的教育契機

一個朋友說看見小區一對婆媳吵架。起因是,婆婆帶小孫子(兩歲多)玩耍,看見樓前車位編號,無意間告訴孫子,久而久之孩子就認識了。兒媳發現以後卻大發雷霆:孩子這麼小,學什麼學!不要這樣,我要孩子開心地玩耍!
這樣的偏見現在很流行,像上面提到的這位媽媽如此極端的父母也不在少數。很多父母覺得學習是痛苦的,就完全用自己的感受去代替寶寶的感受,堅決執行孩子在上小學前什麼都不學。他們認爲這纔是快樂成長,纔是對孩子好。殊不知,孩子天生有好奇心和學習能力,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探索和發現未知事物能給他們帶來愉悅感以及成就感。走向極端的所謂快樂教育的後果是苦的。
有媽媽在網上發帖——自己一貫對孩子快樂教育,學前沒有輔導任何認字和算術,結果上了小學跟不上,天天被老師差評,自己每晚都忍不住對孩子咆哮。還有的媽媽說,自己的孩子一直放養,讓他自由自在地成長,結果到了小學三年級,依然無法適應小學生活,上課不專心,作業不做,就迷電子遊戲。講道理、打罵都沒有用,怎麼辦?
這就是走偏了方向的快樂教育的苦果。孩子自然是不快樂的:他們在學校天天被老師差評,回家還要被媽媽罵,這日子簡直沒法過啊。父母顯然也不快樂,以至於要吼叫,要打罵了。這個時候父母們怎麼就忘記“快樂教育”了呢?他們在學校已經很不快樂了,回到家父母應該安慰他們,具體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才能讓他們有重新獲得快樂、重新獲得信心的勇氣。父母是孩子的安全港灣啊。很多父母不知不覺中已經傷害了養育孩子的根本——親子關係。在親子關係不好的家庭中怎麼指望孩子能快樂?快樂教育如果方向偏了,後果和父母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
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每個父母內心的美好願望,但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孩子的成長也必不可少地伴隨着煩惱。如何看待孩子的快樂成長?我們必須要清楚:成長中沒有絕對的快樂,而那些不快樂中往往蘊藏着重要的教育契機,所以父母不該盲目,更不應極端。如果父母能夠很好地利用起來,並引導孩子,將對他們的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
生活就是酸甜苦辣,有快樂也有不快樂。孩子們也常常面對很多不快樂的時刻——
有一天在學校沒有遵守餐廳紀律,又跑又跳,吃了個警告,不快樂。有一次沒有遵守操場安全規則,從最高的滑梯上跳下來,落地時臉擦到地,青了一塊,不快樂。足球比賽輸了,非常不快樂。有時候兩兄弟爲誰先洗澡爭起來,也不快樂。課間休息,沒有玩到最喜歡的遊戲,也不快樂……
不數不知道,一數嚇一跳,原來他們生活中有這麼多不快樂!
孩子生活中並不處處是鮮花和陽光,他們自然而然在生活中體驗着酸甜苦辣各種滋味。我所理解的“快樂教育”不是小心翼翼讓孩子每時每刻都感到快樂,而是要看父母在孩子不快樂的時候做了些什麼,有沒有抓住這樣的機會,幫助孩子成長。
要是孩子沒有遵守規則,告訴他們,不遵守規則有可能讓自己或者別人受傷。比如,在食堂跑跳,如果地上有水或者果汁,容易滑倒,而且很多人端着盤子,容易撞到別人,甚至摔倒。所以,遵守規則是爲了自己的安全,也是爲了他人的安全。讓他們體驗適度的內疚感,並告知遵守規則的理由和重要性,他們往往會調整行爲,那麼,以後發生事故、發生不快樂的事情的可能性就小了。
要是和小朋友一起玩鬧不愉快了,講講別人的心情,講講自己的心情,培養他們換位思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以及自控力,來改善人際交往,這樣以後和別人一起玩,快樂的可能性會越來越高。有一天我做飯的時候,兩兄弟不知爲什麼吵起來了。我因爲在做飯,沒空過去,就聽他們自己處理。一個孩子憤然道:“如果我這麼對你呢?你會是什麼感受?你想想!”另一個孩子不作聲。瞬間兩兄弟又重歸於好了。所以我經常提醒孩子考慮自己行爲的後果,考慮別人的感受,講了幾年,還是有效果的。
雖然控制情緒的大腦皮層要到青少年晚期才發育成熟,但是,在生活中經常和孩子練習一些調節情緒的方式,能讓孩子重新獲得快樂。小孩子有時候表達情緒很困難,我就跟孩子說:“看得出來你現在很生氣!我覺得你生的氣有西瓜那麼大!”我拿手比畫着,孩子就會被逗笑。如果他繼續生氣,過一會兒我說:“我覺得你現在生的氣好像小一點兒了,像蘋果那麼大。”孩子不會一直氣下去。我就接着說:“啊,現在你生的氣就好像葡萄一樣小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慢慢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們在挫折教育那一章也說過,當他開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就會慢慢學會調整情緒。
所以說,遭遇一些不快樂的時刻是很正常的事情,淚水和快樂對一個人的成長同樣重要,關鍵是學會怎麼對待它。父母恰恰可以抓住這些“不快樂”的時刻讓孩子學習行爲規則,學習思考,學習解決問題,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
我們常說成長的陣痛,成長是變化,必然帶來適應的壓力。作爲父母,要關心孩子的感受,理解他們的變化,引導他們化解生活中的不快樂。只有這樣,他們纔有樂觀的心態,以後自己尋求快樂的可能性才大得多。
看到這裏,我想“快樂教育”更確切地說應該稱爲“獲得快樂的教育”——它並不僅僅是讓孩子一直快樂,永遠沒有不開心,而是讓孩子學會如何獲得快樂,這纔是“快樂教育”的應有之義。
有人看到一隻蝴蝶掙扎着想從蛹裏脫離出來,他出於好心,幫蝴蝶剪開了蛹。沒想到蝴蝶出來以後,翅膀卻張不開,最後死了。其實,掙扎的過程正是蝴蝶需要的成長過程,你讓它當時舒服了,未來它卻沒有力量去面對生命中更多的挑戰。對待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希望他們能展翅飛翔,那你就得忍受他們在蛹裏掙扎的痛苦,讓他們經歷必要的成長體驗,這樣他們才能更適應未來的世界。 
用“科學”來說話!美國兒童發展研究協會會員、發展心理學博士陳忻告訴你99%的家長都會困惑的13種養育難題背後的祕密,瞭解兒童發展的全局,父母才能站得高、看得遠。糾正目前流行的各種教育迷思以及關於美國教育的種種錯誤傳言,爲家長溯本清源,從根本爲父母解壓,讓父母迴歸理性和從容。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