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新生代父母的集體焦慮,讓“幼兒體能教育”變成了千億金礦

新生代父母的集體焦慮,讓“幼兒體能教育”變成了千億金礦

來源:寶貝周    閱讀: 1.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給孩子報班了嗎?”如今不少80後、90後的身份都在悄然發生着轉變,不少人都成爲了孩子的媽媽,開啓了新的人生階段,也開啓了新的焦慮。

新生代父母的集體焦慮,讓“幼兒體能教育”變成了千億金礦


“你給孩子報班了嗎?”

如今不少80後、90後的身份都在悄然發生着轉變,不少人都成爲了孩子的媽媽,開啓了新的人生階段,也開啓了新的焦慮。

在4960萬幼兒園孩子的促進下,在二胎政策下1億孩子的未來前景下,幼兒體能教育也成爲了中產階級在育兒教育中的一個新選擇,正在孵化出一個極具潛力的行業。

一位80後媽媽向生態圈曬出了她的育兒賬單:

奶粉錢、衣物、尿片:2000

早教資料及玩具:1000

鋼琴課:3000元

早教班:3000元

游泳班:2000元

體操班:5000元

——以上幾項開支總計16000元。

在如今這樣的育兒觀念下,光孩子就要花掉很大一部分,而我們也注意到,其中體能教育相關的內容就高達一萬,這還沒算運動裝備上的開支。

幼兒體能教育究竟有沒有必要?

艾瑞諮詢發佈的《2017年中國中產階級家庭教育觀念白皮書》稱:在中產階級家庭中,母親更多地承擔了孩子教育負責人的角色,59.5%家庭的子女正在接受課外培訓班學習,91.1%的中產家長並不滿足於孩子的基本教育花銷,願意在子女教育上額外經濟投入。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產逐漸意識到幼兒體能教育的必要性。

對於學前0-6歲的孩子,這一階段是身體和感官發育的最關鍵時期,體能訓練可以促進幼兒骨骼增長,提高肌肉的抗疲勞能力,並形成良好的的身體姿態。因此像舞蹈、體操等項目的後備人才都會從這個年齡段開始培養訓練。

同時,幼兒體育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三種神經傳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所以一些很多家長會在此時選擇體能訓練,這幾乎很多家長的一種剛需。

什麼纔是好的幼兒體育教育?

目前幼兒市場的體能項目很多,其中游泳、輪滑和體操接受度最高,也是多數機構所涉及的項目。

並且絕大多數機構在培訓時對學前兒童進行了更細緻的劃分,3歲作爲了其中決定性的分界點。

3歲之前,家長們更多的選擇早教中心或是游泳。以美吉姆爲例,96課時的費用爲24600元,月均消費在3000元左右,服務更多的是包括音樂和藝術早教,其中對於體能的培訓比例也相當之小,且需要家長全程陪同。可以看到,目前早教對於體能並不偏愛,一般會進行一些平衡和協調的訓練。

也許是出於安全和孩子多餘精力消耗的考慮,0-3歲齡段的很多父母選擇了親子游泳,這一業態由於市場更細分,所以相對成熟,月均消費在2000左右。以沐奇親子游泳爲例,單課時價不到300元,爲衆多家長接受,市場相對更加成熟。據教練介紹,這一年齡段的寶寶相對更“脆弱”,對於體能培訓上的專業度和保護有更高的要求,但相應的是市場也存在更大的空白。

而當孩子超過3歲,可選擇的項目就多了,很多球類運動的啓蒙開始在這一階段進行,往往會瞄準12歲升學初中之前的孩子。

這其中的各種體育教育機構衆多,不乏龍蛇混雜的現象,並且目前並沒有相關的硬性從業門檻。

實際上,這一階段的體能教育其實非常重要,不能盲目套用成人的理論體系,不能違反孩子的生長週期,更多的需要重視孩子的興趣愛好。

在這個階段,需要父母帶動孩子擁有基礎體能。當孩子的基礎體能足夠時,無論選擇輪滑、棒球、體操等都可以嘗試。但是有些孩子身體差或是規則感弱,直接選擇會跟不上。這一年齡段更多的是孩子的規則感領悟,以及身體機能的培養。

所以此時的體能不再能以一概之,要考慮自身的體質和需要,再去選擇足籃球、輪滑、棒球、冰球亦或是體操等等,而對孩子有留學計劃的家長,往往也會優先選擇北美項目——最好還是雙語教學的。

幼兒體能,會是精英教育的起點嗎?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幼兒園在園人數高達4960萬,而隨着2016年全面二胎政策,中國將迎來新一輪嬰兒潮,預計到2020年學前教育適齡人口將超過1.26億人。

關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家長依然抱有很高的期望。跟過去應試教育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緊迫感不同,如今的孩子,雖然升學壓力有所下降,但全面發展的壓力襲來,這對於孩子的培養而言,無疑是更高的要求、更重的負擔。

曾經有句話風靡一時:“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更何況,現在中產正在崛起,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增加,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上億孩子的未來前景中,幼兒教育也出現了絕佳的機會,這其中,孩子的體育教育的第一波紅利也出現了。

在這樣的期待下,在教育焦慮組成中產焦慮的情況下,與健康直接掛鉤的幼兒體能教育無疑獲得了很好的發展機會。但如果不能儘早制定行業標準,提供一套評判標準,家長是否願意在這方面繼續投入,也會是一個未知數。畢竟,與英語教育的成績、音樂教育的評級相比,體育教育目前還缺乏足夠的評判標準,而這又是家長考量的一大因素。

很多運動館和早教中心都都開發了一些體測,使服務量身定製,這項收費業務一般會包含在課程中。但對於家長而言,這樣的標準,似乎還顯得有些不夠。

更何況,還有巨大的教育成本在。雖然文章開頭給出的例子或許有些誇張,但如今有條件的家庭,在幼兒教育上的投資已經達到了很高的量級,而這個消費比例也符合他的家庭資金結構。

不過在溝通中,也有一些家長表達出了力不從心的強撐。一位剛剛讓孩子接受訓練的媽媽向表示:“大家都上,我也得讓自己的孩子上啊。但在參加了之後,發現其實更多的其實是在教家長,而不是孩子。”在與家長的溝通中我們察覺,其實很多年輕的媽媽都是在尋求一種心理支持。

“你給孩子報班了嗎?”成爲了我們與形形色色的家長聊天對話的第一句,也是家長交談中常常出現的問題,如同說起天氣一樣自然,大家在試探着課外班價格的同時,也在試探着各自的薪水。

而想要讓體育教育如同衣食住行一樣,真正成爲孩子們成長生活的必需品,對於幼兒體能教育這一行業,對於我們的整個教育行業,還需要更多做法與思路上的改進與轉變,需要整個行業持續進行探索。

來源:體育產業生態圈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