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讓媽媽不焦慮爸爸不推卸的“拇指原則”,你學會了嗎?

讓媽媽不焦慮爸爸不推卸的“拇指原則”,你學會了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能夠工作出色,但是卻對孩子的教育卻深感頭疼,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讓媽媽不焦慮爸爸不推卸的“拇指原則”,你學會了嗎?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如何掌握教育的尺度,才能既不會在教育中錯失良機但是又不至於拔苗助長呢?面對這樣的窘境,常常令人望而生畏。日子久了,爸爸擔心做不好,耽誤了孩子又被老婆指責,就逐漸退出,隱身起來,不顯山不顯水的推卸了責任;而媽媽呢?擔心延誤了孩子,怪自己不能勝任所有的教育,又憤恨老公的不參與,就更加抱怨,直至焦慮不堪。先來回顧一下常令大家糾結的不勝枚舉日常情境吧:

比如孩子搭建積木,在某個環節時總會出現倒塌。此時,是要直接幫助孩子?還是要給予提示?還是建議孩子先放下手中的積木,暫且休息一下,然後再繼續拼搭?

孩子繪畫塗鴉時,總是畫不好,畫了擦,擦了畫,要不要示範一下?當孩子把畫筆遞給我們成人時,我們要不要指導提示或者是幫着孩子畫上一筆?會不會因爲我們的參與影響孩子自我的藝術表達?

孩子學輪滑時,總是摔跤站不住,還要繼續學嗎?長時間這樣會不會讓身體受傷?別人的孩子四歲就滑得很好了,我們的孩子快五歲了還站不住,是不是已經落後?

孩子計算能力弱,馬上就要上小學,計算8+3進位時還會想半天,要不就是要在紙上畫出八個小點點,然後再畫上三個小點點,再進行點數,最後才能算出11,要不要直接教給告訴孩子一些更加快速高級的算法?

上述種種情境,你經歷過嗎?身臨其境時,確實會帶給施教者很多困惑。尤其是對於很重視孩子教育,家中又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父母確實會因爲樣本量過小,沒有足夠的經驗和參照,弄得心力交瘁。既擔心孩子成長中需要幫助時被自己忽視耽誤,又害怕因爲自己用力過猛造成拔苗助長。

如果幫助了孩子,會不會導致包辦代替?會不會剝奪孩子自己成長的機會?又會不會沒有給予孩子充分探索的機會?還會不會失去了培養孩子抗擊挫折的大好時機?錯失了堅毅品格的培養?

如果不幫助孩子,會不會讓孩子失去持續深入探索的機會?會不會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沒有成人的引導,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ZPD,是不是就不將存在?雖然很多理論告訴你,在孩子正在發展某項能力,但又沒有完全獲得時,與沒有幫助的孩子相比,有幫助的孩子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但是,在實際養育過程中,大家依然深感困惑:那個“點”到底在哪裏?這個點位難以把控和預測的程度,我想絕不亞於金融家對任何一支股票的預知。更何況,很多時候錢賠了還可以再掙,但是每一點的養育都會留在孩子的身上留下痕跡,孩子的發展則不可逆,因爲生命本身就不具備可逆性,唯有向前繼續發展。

貌似,我們瞭解的越多,孩子的教育越難以實施,致使很多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們深陷在各類名家理論和前沿先進的教育理念、方法和策略當中,本以爲多學一些,可以更好地養育,卻沒有想到,知道的越多就越難以抉擇,越加糾結焦慮,生怕走錯一步,延誤孩子的發展,更對不起自己花費那麼多時間和心血來“研究”這件事情。

讓媽媽不焦慮爸爸不推卸的“拇指原則”,你學會了嗎?

每當這個時候,無論你誰是,都應該停止下來,因爲你已經進入一個教育的“怪圈”,當你的關注點已經不是活生生的孩子本身,而是各類邏輯理念觀點的時候,你就正在偏離養育的本真。你需要重新回到教育的起點,從怪圈中抽離出來,做出重新的判斷。

沒有人生下來就能勝任父母這個角色,但掌握了核心指標,就會從容很多。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一個“拇指原則”(RULE OF THUMB),拇指原則這個說法我是在讀書時的心理統計課上第一次聽到,有時也被譯爲“大拇指原則”,又叫“經驗法則”,是一種可用於許多情況的簡單的,經驗性的,探索性的但不是很準確的原則。目前,在統計、經濟、管理等不同的領域內幾乎都有自己的拇指原則。

據說,拇指規則是來源於木工工人,他們不用尺子,而是伸出拇指來測量木材的長度或者寬度。還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說農業播種時,爲了達到合適的種子深度,拇指經常被用來快速地測量種子掩埋的深淺。久而久之就把有經驗的簡單的測量都成爲“拇指規則”。生活中的“拇指規則”,比如賣肉的,手裏掂掂就知道肉有幾斤幾兩,靠的就是經驗和直覺。最讓人抓狂的可能就是我們中國人做飯時,加入調料時說到的“少許”。

經驗凝練出來的拇指原則,除了讓我們抓狂,更多的還是讓我們震驚和讚歎。大家可能知道這件事情,在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前矗立着一位普通售貨員的塑像,那就是張秉貴,他在平凡的售貨員崗位上練就了令人稱奇的“一抓準”,就是指張秉貴一把就能抓準分量,顧客要半斤,他一手便能抓出5兩。

更讓人稱讚的是,張秉貴先生的兒子張朝和,子承父業,也成爲百貨大樓糖果櫃檯內一名優秀的營業員。他能根據顧客提出每種糖果所需要的重量要求,用手憑感覺在六種不同的糖果中抓取,之後分別用電子秤稱重,每一份的誤差只在一塊該種糖果的重量之內,達到更高水平的“一抓準”。可以說兒子不僅傳承了父親精湛的技能,也傳承了爲顧客服務的專業精神。

實際工作中,當有的家長來諮詢問題,或是請協助判斷孩子發展水平是否正常時,可以說,只要能夠親眼看到孩子,身邊有經驗的同事和老師們就能夠在幾分鐘之內判斷個八九不離十,這就是經驗的力量所在。而我個人的經驗是,喜歡觀察孩子的眼神和肢體動作,越是年齡小的孩子,這兩項越能代表孩子的發展狀態。

讓媽媽不焦慮爸爸不推卸的“拇指原則”,你學會了嗎? 第2張

爲此,重返到大家糾結的度的問題,我建議一個“拇指原則”,那就是在教育相處過程中,特別首要的是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大致可以分爲三種情況:

第一種,孩子做事主動、情緒激昂、滿臉紅光、認真專注時,說明當前的一切一定是極大地吸引了孩子,而且你的引導幫助不會改變這種狀態時,甚至是讓孩子情緒更加飽滿時,說明你此時的介入就是在把握教育良機,支持着孩子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種,孩子情緒低落,磨蹭拖延、表現出煩躁不安,甚至摔東西哭鬧,主動依賴幫助時,說明當前的活動對孩子來說難度過大,如果在引導和部分協助下,孩子都做不到,必須在完全代勞下孩子才能完成時,建議暫時停止,因爲這些情緒跡象都表明,你極有可能在進行拔苗助長,久而久之,反而會傷害孩子、阻礙孩子的發展;

第三種,孩子情緒低迷,百無聊賴,打不起精神來,表現出對父母言聽計從的應付狀態時,說明當前的活動並不能吸引孩子,如果孩子再草草糊弄了事,就更加說明內容過於簡單低級,對孩子來說沒有新異性和挑戰性,這些跡象暗示着,你可能正在錯失延誤教育的良機,需要重新審視孩子更高的發展需求。

掌握了情緒狀態這一拇指原則,你就不會因爲只有一個孩子沒有參照而心慌沒底,也不會因爲自己是新手老師,帶孩子經驗不足而不自信,更不會因爲理論理念太多而無從選擇。因爲關注孩子始終是最重要的,在孩子所有的發展中,過程中的情緒狀態又是重中之重,最能體現他們的發展和教育環境是否匹配協調。就好像你判斷一輛車是否要啓動或避讓時,跟觀察轉向燈、言語提醒等提示相比,你去關注車子的輪子可能會更加精準,更能迅速判斷出對方司機的駕駛操作意圖。

生活中隨處存在“拇指原則”,等你去凝練,掌握了這些原則,你的選擇會更加從容淡定。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