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孩子的膽怯心理如何克服

孩子的膽怯心理如何克服

來源:寶貝周    閱讀: 2.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膽怯不但給生活帶來不便,還直接影響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正常發揮,不過,膽怯是可以克服的,我們該如何讓孩子克服膽怯心理呢?

孩子的膽怯心理如何克服

陳昱的學習成績一直讓全家引以爲傲,沒有讓家人操過心。但是,有一件事卻總令爸爸放心不下:陳昱的膽子特別小。

10歲的陳昱,生就一副濃眉大眼,蠻有“男子漢”的樣子,可他的行爲遠非如此:

夜晚,一個人不敢獨自外出。

睡覺,不敢獨自一人睡在自己的房間裏。長這麼大了,仍然和爸爸媽媽睡在一張大牀上。

不敢公開場合說話。陳昱的學習成績雖好,但班裏開個晚會、演講比賽等活動,他從來都是安靜的觀衆。

有一次,學校在公園舉辦軍事遊戲活動,他被派作“偵察兵”。

可當遊戲已經結束了,還沒有見這個“偵察兵”的影子。老師派人四處尋找,好不容易纔在一棵大樹旁找到他,這時的陳昱臉色發白,全身顫抖。老師以爲他病了,趕快送到醫院。檢查結果什麼病也沒有。醫生問明情況後告訴老師,孩子是受了驚嚇。

膽怯是兒童成長中常有的現象。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當孩子在嬰兒時期,由於較少感知經驗,缺乏對行爲後果的認識,對許多事物都是不害怕的,因而顯得“膽大”。隨着年齡的增大,經驗的增多,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有的孩子逐漸變得“膽小”起來。

應該說,膽怯有其積極的意義。它標誌着兒童對一些事物的認識豐富。例如“怕黑”,這類兒童或者是對“黑”的神祕莫測,或者是對黑暗中深藏的某些事物感到擔必、害怕。這至少反映出兒童能透過“黑暗”的表面現象,意識到了“黑暗”中的內在的東西。這種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思維,在兒童智慧的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膽怯也是兒童自我保護機能的一種表現形式。兒童的整個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生活變故,而這些變故有時甚至極具危險性。面對過強的刺激,面臨可能的危險,兒童爲了保護自己,就會調動身體內的各種能量來應付刺激,對付危險。一種可能的心理與行爲是勇敢迎戰;另一種則是膽怯退避。但不管是哪一種,都是爲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

  下述“膽怯”心理與行爲都是正常的:

偶然的“膽怯”。不是經常性的膽怯,不是習慣性的膽怯。

輕度的“膽怯”。類似於害羞,不好意思,缺乏主動。

與年齡相適應的“膽怯”。例如,因爲怕黑而不敢一個人獨自睡眠,對處於嬰幼兒年齡階段的孩子,並不值得驚訝。

正常的,並不就是不需要關注的;有積極意義的,也並不就是應該認可的,

  對待兒童的膽怯,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瞭解、分析兒童膽怯的原因 提及膽怯,人們掛在嘴邊的話是“天生的膽小鬼”。這話不無道理,有的兒童的膽怯與先天因素密切相關。就絕大多數膽怯的兒童而言,他們的膽怯主要是後天因素造成的。

心理學研究揭示,兒童的膽怯常常與這些因素有關:

·長期處於過多保護的環境。祖輩、父母輩過分的照顧,生怕孩子生病、出危險,生怕孩子受欺侮、被攻擊,不放心,不放手,跌了個跟頭,就大驚小怪;游泳嗆了口水,就不允許孩子再下水。過多的保護,雖保護了孩子的身體,卻限制了孩子鍛鍊的機會。

·遭受過強的刺激。被黑暗中的人嚇了一跳,從此“怕黑”。在班上講話時言語不當,受到全班同學的鬨笑,從此不敢當衆發言。乘坐爸爸的“輕騎”時摔了一跤,從此害怕騎車。諸如此類的負面刺激的表象索繞在兒童的腦際,使他們變得膽怯。

·存在性格缺陷。同樣的“軍事遊戲”,同樣在黑暗中充當“偵察兵”的角色,爲什麼只有陳昱嚇得發抖呢?主要是陳昱性格上的問題。相對而言,具有過分內向、過分敏感、過分依賴性格特點的兒童更容易膽怯。

(2)創造機會讓孩子鍛鍊膽量孩子怕黑,爸爸就藉口去黑暗的房間取東西,陪孩子一起走進黑暗;孩子怕黑,媽媽就和孩子開展比賽:看誰在黑暗的房間裏能堅持10分鐘?孩子怕在公衆場合講話,全家就開設了“家庭新聞聯播”節目,爸爸、媽媽、孩子三人輪流主持節目;爲鍛鍊孩子的膽量,每當孩子主持節目時,還請孩子的爺爺、奶奶一起來做“聽衆”。

(3)樹立勇敢者、堅強者的榜樣通過電影、電視、故事、實際參觀等形式,在孩子心目中樹立勇 敢者、堅強者的形象,以此激勵、影響孩子的行爲。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