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爲什麼“好孩子”“變壞”了?是因爲妹妹出生嗎?

爲什麼“好孩子”“變壞”了?是因爲妹妹出生嗎?

來源:寶貝周    閱讀: 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胎放開政策對於渴望再有一個孩子的父母無疑是個福音,然而在高興之餘,如何處理好第一個孩子與第二個孩子的關係,可能會讓一些父母憂慮,雖然絕大多數家庭不會上演哥哥姐姐殘害弟弟妹妹的悲劇,但如何化解他們之間可能的危機,還是需要思考的。

“變壞”的“好孩子”

一個13歲的男孩有兩個妹妹。5歲前,他是家裏唯一的孩子,周圍每個人都樂於滿足他的任何要求。

父親是個軍官,經常不在家。母親非常寵愛他,總是努力滿足這個依賴性強又固執的兒子每一個心血來潮的要求。

當男孩表現出沒有教養或者脅迫性態度和動作時,母親很生氣,母子關係開始緊張。

爲什麼“好孩子”“變壞”了?是因爲妹妹出生嗎?

這首先表現在男孩總是試圖支配他的母親,對她發號施令,也就是說他總是隨時隨地以各種無禮的方式引起他人的注意。

雖然,男孩很調皮但本性不壞。媽媽總是很寬容,盡力幫他解決任何困難,直到8歲,他的成績一直不錯。

但隨後的變化,讓父母難以忍受。男孩自暴自棄,毫不用心,懶散拖沓。一旦媽媽沒有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揪媽媽的頭髮,擰她的耳朵,掰她的手指,不讓她有片刻安寧。

他拒絕改正自己的行爲方式,後來小妹妹成爲他捉弄的目標。雖然,他還不至於傷害妹妹,但是他的嫉妒心是非常明顯的。因爲,妹妹成了家人新的關注焦點,而自己的特權被剝奪了。

爲什麼“好孩子”“變壞”了?是因爲妹妹出生嗎? 第2張

很快,他陷入了新困境。在學校裏,沒有會再喜歡他,他沒有什麼進步,依然我行我素,不斷地去幹擾別人。

隨後,他又會因此受到懲罰,學校會向他父母寄送投訴信。如果還是屢教不改,學校就會建議父母把他帶回去,理由是他不適應學校生活。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難道僅僅是因爲妹妹的出生嗎?如果沒有妹妹,他是否還會一如既往地表現良好?

通常情況下,多數父母會因爲男孩的行爲是妹妹出生這個事實導致的。然而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卻不這樣認爲,因爲這只是個表象,卻不是問題的根源。

爲什麼“好孩子”“變壞”了?是因爲妹妹出生嗎? 第3張

他分析,男孩的行爲受到這樣一個動機制約:他希望母親只關心他一個人,爲他一個人服務。他的心裏期望能夠獨佔母親。而學校對他的培養目標則完全相反;他必須獨立完成自己的事。

在這樣的動機支配下,他希望成爲衆人矚目的焦點,哪怕是受到懲罰,他也能再次喚起母親對他的關注,他期望奪回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

然而,對於他突然失寵這件事,他還沒有做好準備,父母又沒有及時給予足夠的關注和指導,他不得不獨自掙扎着去應付突然面臨困難,結果導致惡劣行爲的出現。

爲什麼“好孩子”“變壞”了?是因爲妹妹出生嗎? 第4張

因爲他習慣別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可是學校的老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很難給予他如同以前家裏一樣特殊的關注,顯然這對於一個嬌慣但一開始還不那麼惡劣、也不是無可救藥的兒童來說,是十分痛苦又無法應付的事。

兒童行爲背後的祕密

從上述男孩的案例可以發現,單純從兒童行爲簡單判斷心理動機是很難的,父母不能僅從外顯的情況去妄下定論,問題的根源在於兒童真正的內心動機是什麼,以及如何產生的。

當兒童出現屢教不改的問題時,比如懶惰卻不愛學習,早晚不按時起牀或睡覺,又或者經常丟三落四,你會如何應對?是不厭其煩地提醒他,還是訓斥他,或者懲罰他?

爲什麼“好孩子”“變壞”了?是因爲妹妹出生嗎? 第5張

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認爲,兒童所有的活動都是他整體生活和整體人格的外顯,不瞭解行爲中隱含的生活背景就無法理解他所做的事。

比如,他指出,懲罰對於兒童來說是弊大於利。因爲如果這個兒童經常犯這種錯誤,教師或家長就會先入爲主地認爲他是屢教不改。

如果這個兒童在其他方面表現良好,那麼,人們通常會因爲這種總體的好印象而不會那麼嚴厲地懲罰他。

他認爲,這兩種情況都沒有觸及問題的根源,即沒有在全面理解兒童人格統一性的基礎上來探討這種錯誤是怎樣產生的。

爲什麼“好孩子”“變壞”了?是因爲妹妹出生嗎? 第6張

比如,近些年讓社會爲之震驚的高材生犯罪案件,他們之前都曾被父母和親友視爲驕傲,學習優異,表現良好,然而這些外在的良好形象,卻與其內心和犯罪事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事實上,從行爲分析心理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比如,每當國家出現災情時,明星是否捐款、捐款多少等都會成爲社會熱點,上次捐了沒人記得,這次沒捐被認爲缺少社會責任;捐少了會被指責,甚至謾罵;捐多了,又可能會認爲是在作秀。

之所以有些明星會被讚揚,而有些明星會被謾罵,其實都源於評論者對於明星本人道德的評判,總體印象好的怎麼做都是對的,總體印象差的怎麼做都是作秀。

爲什麼“好孩子”“變壞”了?是因爲妹妹出生嗎? 第7張

對於兒童的判斷也是這樣,兒童行爲背後的心理動機,通常很難判斷出來。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還沒有形成,還需要經歷各種歷練才能讓心智逐漸成熟起來。

但即使是成熟的成年人都很難從行爲判斷心理動機,父母又如何能夠如此輕易地爲兒童的行爲下定義、貼標籤呢?

所以,“嗨寶寶”認爲,當我們在育兒的過程中,必須把觀察和分析放在首位,凡是不能僅僅根據兒童的表現來判斷他內心的想法,只有冷靜地、客觀地找出他行爲背後的心理動機,才能對症下藥,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而不是動輒呵斥、懲罰或者縱容、溺愛。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阿德勒指出,兒童獲得印象的強度和方式,並不取決於客觀的事實和情況,比如另一個孩子的出生,而取決於兒童看待和判斷事實或情境的方式。

比如,當一個孩子上幼兒園特別是上小學後,經常會忘記帶書包,對於急着上班的父母來講,無疑是件讓人頭痛的事。

爲什麼“好孩子”“變壞”了?是因爲妹妹出生嗎? 第8張

那麼,究竟是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呢?還是兒童故意要這樣做呢?問題究竟出在兒童身上,還是出在父母身上?

這是需要父母很好反思的問題。然而,通常情況下,父母在焦急的心態下,常常會埋怨孩子,把問題歸咎於兒童。

可如果認真反思的話,對於剛步入幼兒園或學校且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兒童來講,讓他承擔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是很難的。

父母單純從客觀事實和情況,就卻埋怨孩子沒有做好,顯然是不客觀的。因爲對於受到寵愛的孩子來說,他心裏知道任何事情都會有父母爲他操心,都會爲他準備好一切,而不必自己承擔。

爲什麼“好孩子”“變壞”了?是因爲妹妹出生嗎? 第9張

然而,如果父母發現兒童出現問題,只是一味埋怨或抱怨,而不是採取必要的干涉措施,長此下去會產生更多的問題,比如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後不好好寫作業,因爲孩子認爲所有困難都會有父母幫助解決。

因此,父母必須改變對於孩子過分關注的態度,積極引導兒童學會適應即將到來的新生活。

比如,前一天就讓孩子自己準備好第二天上學的書包,並放在最顯眼的地方,以便在早上匆忙時不至於遺忘。

事實上,父母的積極行爲對孩子的影響不僅是生活方式、行爲方式的改變,更是兒童學會如何看待和判斷事實和情境的方式。

爲什麼“好孩子”“變壞”了?是因爲妹妹出生嗎? 第10張

因爲父母通過自己的處事方式讓兒童知道有些事情我們是無法改變的,只有積極去適應和應對,用積極和樂觀的心態去解決問題,纔是應對各種複雜情況的唯一途徑。

一個經典的例子可以說明人的主觀看法影響行動,當愷撒剛登陸埃及時,踏上海岸竟然被絆了一下而摔倒在地。這在羅馬士兵眼裏是不祥之兆。

然而,聰明的愷撒不僅沒有沮喪,而是興奮地張開雙臂激動地喊道:“你屬於我了,非洲”。如果不是這句話,那些英勇無畏的羅馬士兵肯定會掉頭返回。

爲什麼“好孩子”“變壞”了?是因爲妹妹出生嗎? 第11張

同樣,當兒童遇到困難或問題時,比如上學忘記帶書包,如果父母用沮喪或抱怨的心態來應對,那麼孩子就會從父母那裏習得這種心態,在其以後的人生中,他也會用這樣的心態去處理問題。

正是由於受到這樣心態的影響,我們時常會在網上看到各種噴子,每日忙着對這樣那樣的事發表着自己悲觀的看法,似乎任何事情都在與他作對,任何事情都對他不公,除了抱怨他們沒有做任何有意義的事,顯然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的人。

所以,正確引導孩子擁有健康心理,首先需要父母改變看待和判斷事物的態度及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影響孩子,並讓他從父母身上學會用積極的心態去應對新事物。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